首页 > 分享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经验

王雅琴 王真 钟佳燕 陈瑞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归纳总结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方法]纳入王真教授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滨院区门诊诊治的支气管哮喘278例,共1 348诊次,建立基础信息、四气五味、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库,通过描述性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研究其临床用药特点。[结果]共使用中药278味,累积用药频次81 536次,用药频次最多者为白芍。处方药物中,药性以温、寒、平、凉为多,药味以苦、辛、甘为多,归经以肺、脾、胃经为多,最常用的药物为清热解毒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补虚药。临床常用药对为枇杷叶、款冬花和紫菀,穿山龙、地龙和肺形草,桔梗、射干和麻黄,僵蚕、地龙和款冬花等。聚类分析提示高频中药可聚为3类,此时聚拢趋势较好,由此可知王真教授临证时以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为基础,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反复迁延的不同病理特点论治。[结论]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喜辛开苦降,以温为期,用药攻补兼施,既清热解毒,又健脾益气,临证时以止咳化痰平喘为治则,佐以化瘀、健脾、祛风,以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病证结合治疗。

关键词: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支气管哮喘;清热解毒;辛开苦降;白芍;名医经验;

分类号:R249;R256.12 文献类型:J

1.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滨院区王真教授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78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187例,共1 348诊次,其中男性370诊次、女性978诊次,患者年龄3~90岁。纳入的患者均诊断明确,且具备完整的病史、处方等资料,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1.2 纳入标准

(1)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中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诊断明确;(2)服用中药汤剂;(3)就诊次数不少于3次。

1.3 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患者;(2)合并其他疾病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的患者;(3)资料不完整者。

1.4 数据整理和分析

1.4.1 中药规范化

为了减少药物重复便于分析,所有药名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规范化,如“仙灵脾”更正为“淫羊藿”,“藏青果”更正为“西青果”,“蝉衣”更正为“蝉蜕”,“空沙参”更正为“北沙参”等。此外,炮制方法对功效无明显影响的中药也统一名称,如“炒白术”更正为“白术”等。并根据药典录入药物性味和功效。

1.4.2 数据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医案基础数据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就诊日期、中医证型、中药组成、药物剂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药物的药味、药性、归经、功效4个子数据库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另建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库,分别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

2.结果

2.1 中药性味及归经分析

中药性味包括四气和五味。本研究共获得有效药性频次53 601次,其中药性频次最高的为温性(21 163次)。见图1。共获有效药味频次85 643次,其中药味频次最高的为苦味(25 490次)。见图2。共获有效药物归经频次85 383次,其中归经频次最高的是肺经(34 010次)。见图3。共获有效功效频次31 661次,其中功效频次最高的为清热解毒药(4 816次)。见图4。

2.2 中药频次分析

共记录使用中药278味,累积用药频次81 536次。其中用药频次最高者为白芍,共使用2 712次,占比一为3.33%(单药频次/累积用药频次),占比二为63.63%(单药频次/总诊次)。将占比二>20.00%的26味药物归为高频药物,占总中药频次的51.96%。高频中药以补虚药、祛风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见表1。

2.3 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设置最小置信度为98.00%,选取26味高频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置信度>98.00%的药物组合共12项。见表2。

图1 中药药性频次

图2 中药药味频次

图3 中药归经频次

图4 中药功效频次

表1 中药频次分析(降序排列)

表2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8%)

2.4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26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连接法,度量标准选择Pearson相关性,输出树状图。见图5。根据树状图及临床实践,在聚3类时达到相对较优分类。见表3。第1类为枇杷叶、紫菀、款冬花、肺形草、桔梗、射干、蝉蜕、紫苏叶、西青果、葶苈子、旋复花、紫苏子、地龙、僵蚕、穿山龙、白芍、麻黄、甘草、前胡、地肤子、细辛,以化痰止咳平喘和清热解毒为主;第2类为芦根、玄参,以清热降火为主;第3类为白术、茯苓、当归,以补虚和健脾为主。见表3。

图5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图

表3 聚类结果分析

3.讨论

3.1 辛开苦降,以温为期

从王真教授治疗哮喘总体用药分析可见,所用药物以“苦”“辛”为多,药性以“温”为主。正如《症因脉治·哮病》所言:“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王真教授认为,哮喘可归属为中医“哮病”“咳嗽”的范畴,盖因宿痰伏肺,每因情志、饮食、外感及特殊气味等因素诱发,痰饮阻滞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产生喘鸣,治疗哮喘时重视肺气的宣降,善用辛开苦降,常用枇杷叶、桔梗、射干、西青果、细辛等“苦”味药和紫菀、款冬花、紫苏叶、肺形草等“辛”味药配伍,开中焦痰实,降肺气之逆。药性频次分析提示,王真教授用药以“温”“寒”“平”“凉”为主,针对哮喘“痰”“虚”“瘀”“风寒”“内热”的病机,体现其“消”“补”“温”“清”四大治疗大法。

药物归经频次分析提示,王真教授临证时多选择归肺、脾、胃经的药物,最常用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补虚药。哮病病位在肺,禀赋不足、情志刺激、饮食不当均可诱发,故与脾、肝、胃关系密切。中医素有“左肝右肺”的理论,左升右降,共同调控气机和津液输布。若肝疏泄不利,一则气机升降失调,二则肝郁化火,灼伤肺津,化成痰液,引发哮喘再次发作。《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久咳“聚于胃,关于肺”,可见脾胃对肺系疾病的重要性,故王真教授临证常用白术、茯苓等健脾,减少痰液生成。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哮喘的关系不断被揭示,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尿液中某些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含量显著增高,因此保持腑气通畅亦为王真教授治疗哮喘的方法之一,苏子、当归、杏仁在降气平喘之外,又能润肠通便。《丹溪心法》所言:“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主。”68王真教授认为,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外邪侵袭,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痰鸣如吼,故常用清热解毒药以攻邪,佐以化痰止咳平喘。缓解期时则注重补虚,常用玉屏风散或化裁六君子汤补益肺脾,尤重以大剂量黄芪补气益卫。

在所有药物中,白芍的用药频次最高。白芍味苦、酸,治疗哮喘时常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痉,也可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研究发现,芍药苷可以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炎症水平。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痉、抑制气道重构的作用。

3.2 善用角药、药对,病证结合

本研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总结了王真教授常用的药对。(1)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紫菀和款冬花是临床常用止咳药对,且有化痰润肺之效,二者药性平和,无论病程长短均可使用;再加枇杷叶之味“苦”,三者合用,辛开苦降,化痰止咳。(2)穿山龙、地龙和肺形草:王真教授常用此3味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热证,地龙和肺形草均为寒性之品,具有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尤其适合肺热喘咳,肺形草还可凉血解毒;再加以穿山龙,增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此外,哮喘久病易瘀,穿山龙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王真教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穿山龙总皂苷对慢性哮喘的气道重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3)桔梗、射干和麻黄:《丹溪心法》有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203王真教授认为,宿痰伏肺,当重治气。麻黄与射干,一升一降,温肺化饮、降逆祛痰,再加少量桔梗载诸药入肺。若咳嗽较重,则用大量桔梗镇咳。(4)僵蚕、地龙和款冬花:咳嗽为哮喘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仅见咳嗽一症,每发可迁延日久。王真教授认为,此为“风痰”引起的顽咳,桔梗、枇杷叶之品过于轻扬,不能祛除深处“风痰”,故常用虫类药僵蚕、地龙,循经入络,化深处伏痰。此外,僵蚕、地龙均可息风止痉,祛喉中之风,平气道痉挛。

对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聚3类为较优分类。第1类:枇杷叶、紫菀、款冬花、肺形草、桔梗、射干、蝉蜕、紫苏叶、西青果、葶苈子、旋复花、紫苏子、地龙、僵蚕、穿山龙、白芍、麻黄、甘草、前胡、地肤子、细辛。以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为基础,配以大量平喘药物,温肺化饮、下气祛痰,如伴有鼻咽瘙痒之症,再加祛风之品如地肤子、僵蚕、地龙止痒止咳。第2类:芦根、玄参。王真教授临证时善用鲜芦根,治疗热哮时剂量可达30~45 g,既取芦根清轻散热之意,又因鲜药汁多,甘甜增液,可促进痰液排出;玄参亦有清热解毒之功。第3类:白术、当归、茯苓。哮喘反复发作,日久易“虚”易“瘀”,王真教授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若要化痰,则需健脾。白术、当归均为补虚药,再加茯苓,共奏补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亦有研究表明,由麻黄、紫苏子、甘草等组成的平喘方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建的作用。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处方进行了中药归经、频次及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初步得出了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组方规律。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结合支气管哮喘的病机特点,可以发现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原则特点:其一,辛开苦降,以温为期,用药重视攻补兼施,既清热解毒,又健脾益气;其二,善用角药、药对,病证结合,以止咳化痰平喘为基础,佐以化瘀、健脾、祛风。

参考文献:

[1]刘立亭,陈宪海,甄维帅,柳凯.“辛开苦降法”肺系病应用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5):68-69.

[2]陈伟琼,孙欢欢,骆仙芳,李晓娟.肠道微生物与哮喘中医诊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02):205-208.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1.02.021.

[3]郑苏群,王真.王真应用白芍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5):345-346.

[4]刘家齐,赵正晓,魏颖,徐飞,张红英,李密辉,陆林玮,魏凯,董竞成.芍药苷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24(05):460-464.

[5]何飞,汝触会,沈晓强,徐俭朴.芍药甘草汤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02):112-116+135.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7.02.004.

[6]韩佳颖,王真.王真教授治疗“风咳”药对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07):551-553.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6.07.012.

[7]蔡晓璐,王真,江立斌.穿山龙总皂苷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06):756-760.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3.06.037.

[8]刘斐,虞坚尔,薛征,潘玮,金洁.平喘方对哮喘模型小鼠pDC/cDC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07):693-701.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9.07.017.

End

中医药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整合了古代、现代及外文中医药文献资源,包括中医古籍、海外中医古籍、民国期刊;现代期刊、报纸、图书,及英文期刊等中医药文献资源。数据总量140万余条。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顺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世道治疗皮肤病方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阎晓萍辨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经验总结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8-20,编辑:徐一涵; 图片来源于pexels,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

Tel:010-64089578

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 “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相关知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规律
曲剑华凉血五花汤治疗玫瑰痤疮经验
仙人掌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冷哮证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的临床观察
张文红教授治疗原发性不孕症经验
基于《藏药方剂大全》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频数分析
数据挖掘在高尔夫球场虫害预测的应用
咳喘散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单兆伟教授膏方进补用药经验
基于方剂数据和网络关联分析的芍药

网址: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经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33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关于熬药的23个小知识,原来这么
下一篇: 紫苏叶泡脚有什么功效 紫苏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