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频繁登陆后带来的充沛降雨,导致部分地区甚至发生涝灾,加上立秋前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在25-35度之间,很容易造成作物各种病害的集中爆发,其中花生锈病就在其中。
花生锈病是花生田常发的一种高等真菌病害,危害花生叶片、茎、叶柄甚至托叶和果实,造成花生提前落叶、黄叶,光合作用下降,光合物质积累减少,花生果实霉变,花生产量大幅下滑。种植户大都谈“锈病”色变。
病原菌为花生柄锈菌(Puccinia arachidis Speg),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菌属真菌。田间有以往菌源积累,湿度大于70%,温度在24.7至35度之间,会造成锈孢子快速萌发,锈病在花生田间快速传播;
花生感染锈病之后,最初在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疹状白色斑点,叶片正面呈现黄色小点,后叶背面病斑变圆形,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突起,直径0.3—0.6毫米,为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周围有狭窄的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的粉末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叶片正面的夏孢子堆比背面的少且小,随着夏孢子堆增多,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控花生锈病的措施有种植高抗品种、起垄栽培、喷雾化学药剂防控等;但是目前最快捷方便等措施就是喷雾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或醚菌酯·氟环唑混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戊唑醇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