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正在帮助杂交水稻授粉。
8月22日,在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国瑞”)的制种试验基地,100亩杂交水稻制种迎来扬花授粉关键期。近年来,该基地利用植保无人机为制种水稻进行“赶花”授粉,不仅提高了水稻授粉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也有效保障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无人机几分钟授粉一亩水稻
走进安徽国瑞制种试验基地,水稻父本与母本按照科学比例间隔种植,高低错落,排列整齐,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上午10时,安徽国瑞育种专家、高级农艺师高青山准时赶到稻田,他轻点手机,一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置好的路线、高度、速度等参数匀速飞行,机翼高速旋转带来的下沉气流将父本水稻的花粉扬起,使其均匀地飘散到周边的母本水稻,短短几分钟,一亩稻田便完成了授粉作业。
“有没有看到一阵‘黄烟儿’?那就是被无人机吹起的水稻花粉。”高青山与水稻育种打了18年交道,他告诉记者,在水稻杂交育种中,通常会选取两个不同亲本,一个作为父本,一个作为母本。父本通常具有抗病抗倒、大穗大粒、花粉量大、活力强等特点,而母本具有育性稳定、结实率高等特点。
授粉是水稻制种过程中保障产量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质量和数量。过去,常采用的是人力在田间拉动绳索的方式为水稻授粉,既费时也费力。而现在,利用无人机“赶花”授粉,不仅大大降低了这一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种子产量。
“我们测算过,用无人机授粉,每亩种子的产量能增加50~80斤。”高青山说,现在这一“空中赶花”的模式已在全国多地试验推广,为水稻高效授粉注入了科技力量。
测算花期,精准“联姻”
高青山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父辈们种地大多“靠天吃饭”,遇到农业灾害,往往减产严重。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从事水稻育种行业,为农民们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报考高考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安徽农业大学的水稻育种专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没有好的种子,粮食安全就无法保障。”在高青山看来,水稻育种是一项不容有丝毫马虎的科研事业。在安徽国瑞的试验基地内,他和团队成员精心照料着500多个小品种试制。
高青山说,每年8月10日-20日前后,基地会在上午10时至12时给杂交水稻进行授粉作业。“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杂交水稻是喜温作物,这期间天气晴朗,且温度稳定在28-33℃,花粉活力较高,授粉成功率高。”
而为了让父本水稻与母本水稻的花期相遇,高青山和团队还需要根据父、母本的始穗期倒推父本、母本的播种期,即所谓的播期定大向。“花期的相遇与否,对制种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气温和地理条件的变化,父母本的生长速度和发育进度会产生差异,因此,精准的花期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稻种出口连续6年全国第一
“我们的水稻种子主要销往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种子销售量约110万公斤。”安徽国瑞副总经理周杨介绍。
据悉,近年来,“合肥产”稻种远销海内外,截至2024年底,合肥种业销售额为120.94亿元、居全国第3。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6年全国第1。
今年上半年,合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现代种业企业矩阵,着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上半年,全市新增持证种业企业8家、总数达273家,预计上半年全市种业销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15%。
“今年以来市本级共实施生物育种项目8个、资金总投入1700余万元。”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荃银高科“耐高温抗倒高配合力优质两系核不育系荃211S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徽两优985”品种获评超级稻品种称号。项目实施过程中已培育水稻新品种4个,推广转化科技成果2个,审定品种9个,涉及相关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
记者 卫晓敏/文 张雨晴/摄
相关知识
水稻制种“赶花”授粉忙
科学家用无人机为花授粉—论文—科学网
《科技金融时报》头条:香榧授粉用上无人机
无人机“下雨” 香榧树授粉
无人机“下雨” 香榧树授粉 ——诸暨网
无人机辅助授粉 湖北方案解决油茶“千花一果”国际性难题
无人机“空中扫毒” 全力铲除“漂亮花”
产业园里花飘香 党群同心授粉忙
东源无人农场,用绳子赶花授粉,操作666!
无人机助力“空中扫毒”,让罂粟无处藏身!
网址: 无人机“空中赶花”授粉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5699.html
上一篇: 1月13日起,花果园、未来方舟至 |
下一篇: 以“农艺+农机”模式打造高效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