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荭草花,荭草花的功效与作用

荭草花,荭草花的功效与作用

跳转到: 导航,搜索

荭草花
Hónɡ Cǎo Huā 别名 水荭花、何草花、狗尾巴花 功效作用 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英文名   始载于 《本草纲目》 毒性   归经   药性 温 药味 辛

《中药大辞典》:荭草花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Hónɡ Cǎo Huā

【别名】 水荭花(《摘元方》)。

【来源】 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

【性状】 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功效与作用】 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贴。

【附方】 ①治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一大撮,水二钟,煎一钟服。(《董炳集验方》)

②治心气疞痛:水荭花为末,热酒服二钱。(《摘元方》)

③治痢疾初起:水荭花(取花、叶)炒末。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沙糖汤下。(《经验广集》)

④贴痞:水荭花(花、叶、茎、根同用),取一、二担水,满锅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纸绢任摊,狗皮更好。(《经验广集》水荭花膏)

⑤治横痃:荭草花一握,红糖五钱。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荭草花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Hónɡ Cǎo Huā

【别名】 水荭花、何草花、狗尾巴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 辛;性温

【功效与作用】 行气活血;消积;止痛。主头痛;心胃气痛;腹中痞积;痢疾;小儿疳积;横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天、熬膏。外用:适量,熬膏贴。

【各家论述】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Bk3gr.jpg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相关知识

荭草花有什么特点和功效
荭草苷荭草素28608
荭草花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
荭草
水荭花
荭草根的功效与作用,荭草根的副作用
异荭草苷对照品的建立
红蓼(荭草/狗尾巴花)
【荭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荭字的意思

网址: 荭草花,荭草花的功效与作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84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它们本不是野花,只是被世人这么称
下一篇: 养老院里的“花漾午后”:在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