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深扒丨有大量科学依据的抗衰成分有哪些

深扒丨有大量科学依据的抗衰成分有哪些

市面上宣传有抗衰作用的护肤品有一大堆,但是并不是所有成分都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支撑。

这期内容我将继续从抗衰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解读专业医学文献,为你梳理有大量医学实验支持的抗衰成分,我会详细介绍每种成分的:

抗衰机制原理

副作用与风险

如何根据自己的肤质、浓度、配方、制剂工艺等选择合适的产品

(声明:本期内容基于专业医学文献解读,旨在普及抗衰知识,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视黄醇)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除皱抗衰的维生素。维生素A衍生物家族也被认为是治疗衰老最有希望的成分,而且其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

维A类成分有很多种,比如维生素A(视黄醇,也就是网上常说的A醇)、维A酸(视黄酸)、维A醛(视黄醛)、维A酯(视黄酯类,如棕榈酸酯)等等,实在让人分不清。


我来给大家理一理维A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维A家族的转化链条

首先,维A家族的这些成员里,最终在我们的皮肤里起到抗衰作用的,实际上是维A酸(视黄酸)。而其他的家庭成员需要通过层层转化变成维A酸,转化链路越短,抗衰的能力(活性)就越强,也意味着越不稳定,对皮肤的刺激与副作用也越大


维A酸是如何抗衰的?

上期内容我提到,一切抗衰治疗的机制不外乎围绕着12个衰老标志,而维A酸主要影响的就是其中的“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就像“基因的开关”,决定了哪些基因被激活、哪些被抑制。维A酸就像控制这个”开关“的钥匙,一旦插入,整个抗老程序就启动了!被启动的基因开始干活:

加速表皮细胞生长,让皮肤变厚,更新更快;

让角质层更紧实,减少水分流失,皮肤更细腻;

制造“玻尿酸亲戚”——糖胺聚糖(GAGs),让皮肤更水润;

修复紫外线造成的DNA伤害;

指挥成纤维细胞造胶原蛋白,修补断裂的真皮结构。

维A类成分的副作用与风险

维生素A不能乱补:很多姐妹看到维生素A可以抗衰后,就想着口服补充维生素A,但是最好别乱吃!

骨骼影响:高剂量视黄醇会影响骨质代谢,增加骨折风险,绝经期女性更该谨慎;

孕期毒性:过量视黄醇有潜在致畸风险,尤其在妊娠早期。

欧盟食品安全委员会(SCF)提出,你每天从所有来源(食物 + 补充剂 + 护肤品可能吸收的一点点)摄入的维A活性总量,不应超过3000微克RE(RE = Retinol Equivalent = 视黄醇当量 ,是统一衡量各种维生素A衍生物效力的标准单位),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则建议,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1500微克RE以内。

维生素A在食物中的来源非常广泛,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都包含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偏食,日常的食物来源基本足够,不需要额外补充。


刺激反应:使用维A类护肤品,可能出现红斑、灼热、瘙痒、脱屑、干燥等情况;通常出现在使用的初期(前2~4周),后期会逐渐缓解。

光敏感性增强:视黄类护肤品具有光敏性,非常不稳定,暴露在光和空气中很容易降解,失去活性。而且使用后皮肤会对紫外线更敏感,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早C晚A”一说。但并不是说白天完全不能使用视黄类护肤品,叠加 SPF 30+的广谱防晒霜后,也可以在白天使用。

皮肤屏障损伤:过量使用或护肤品的配方刺激性大时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削弱;使用高浓度的维A类产品也可能导致眼周刺激或接触性皮炎。

如何选择合适的维A类护肤品?

1.看成分

前面提到,维A家族的不同成员最终都需要变成视黄酸才能起作用。但不同成员的活性存在差异:

活性(效力):酯 <醇< 醛 <酸

刺激性:酯 <醇 < 醛 <酸

目前,维A酸(视黄酸)只能作为药用,不能添加到护肤品中,但其他成员可以。

视黄醛是维A酸(视黄酸)的前体,Creidi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0.05%视黄醛与0.05%维A酸在减少皱纹方面同样有效,而且局部刺激的发生率更低。

视黄醇是视黄醛的前体,Fisher等人的研究发现,视黄醇在抑制紫外线伤害以及刺激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合成的效力比维A酸低20倍。但Duell等人证明,视黄醇在表皮增厚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方面与维A酸一样有效,但刺激性要小得多。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皮肤耐受性不强,比较敏感,可以先从视黄酯或者视黄醇类的产品开始尝试,如果“皮糙肉厚”抗刺激,可以选视黄醛。不过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视黄醛精华也用了脂质体包裹等递送技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和刺激性。

2.看浓度

有试验比较了0.025%和0.1%维A酸乳膏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研究者观察到,0.025%和0.1%维A酸均带来了显著改善,但0.025%和0.1%维A酸之间在效果上没有临床或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而且高浓度刺激性和不良反应也会增加!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发布的《视黄类化妆品成分使用的安全评估意见》认为在以下条件下使用维生素A(视黄醇)是安全的:

身体乳液中,最大浓度为0.05%视黄醇当量

手部/面部霜及其他护肤产品中,最大浓度为0.3%视黄醇当量

我国也对维生素A的浓度设置了规定,即视黄醇在驻留类产品最高历史使用量为1%;视黄醇乙酸酯和视黄醇棕榈酸酯最高浓度分别为5.5%和5%

以上数据只是作为参考,具体还是要试了才知道,如果你的皮肤比较敏感,最好从低浓度开始。

3.看配方

维A类成分极度不稳定,怕光、怕氧、怕高温,还容易刺激皮肤。所以好产品一定有“保护壳”, 常见的递送技术有:

SLN(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性强、缓释释放;

微囊包裹技术:刺激更小,适合敏感肌;

脂质体/纳米乳:帮助渗透更深、更精准;

Jenning等人的研究发现,用纳米颗粒(SLN技术)对维A酸进行包封,可以显著提高维A酸的光稳定性、渗透性和皮肤的耐受性。

在购买时优先选择“encapsulated retinol”(包裹视黄醇)或带有“nano delivery(纳米递送)”字样的产品

pH值:视黄醇在偏酸或是有氧气的偏碱性环境中都不稳定,因此,配方的pH值通常在5-7之间。所以也要注意维A类护肤品并不适宜与维生素C、果酸等酸性护肤品在同一护肤流程中混用

使用多久才见效?

Green等人研究了每日应用0.05%维A酸12个月的效果,发现显著的光老化改善发生在6个月后。

Bhawan等人的研究则发现,在治疗6个月时,并未在乳头状真皮中观察到显著变化,而12个月后,观察到新胶原纤维的形成以及结节状变性微纤维物质的减少。

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明显的真皮层的改善,需要超过6个月的维A酸治疗。而维A酸还是维生素A衍生物家族中效力最强的,所以其他的维A产品可能要坚持更久的使用时长。

维生素C

维生素C从1990年代起,就不断被研究证实能清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刺激胶原蛋白合成、稳定皮肤屏障。无论你是抗衰、淡痘印、提亮肤色,还是改善松弛、粗糙,它几乎都能插上一脚。


维生素C是怎么抗衰老的?

抗氧化:维生素C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可以帮皮肤的正常细胞“挡子弹”,主动与细胞代谢或紫外线刺激产生的“坏分子”——活性氧(ROS)结合,避免这些高氧化活性物质损伤皮肤里的蛋白质、DNA等。

维生素C原本在我们的皮肤中就含量丰富,因为细胞会制造两种转运蛋白(SVCT1 和 SVCT2)它们就像专门的“搬运工”,会主动把维C“抓进来”。

但随着皮肤遭受紫外线损伤;空气污染、压力等刺激的累积,这些活性氧越来越多,维生素C就明显不够用了。而且这些累积的伤害也会减少维C的“搬运工”的数量,导致皮肤细胞对维生素C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通过外用含有维生素C的护肤品,是个补充表皮中维C含量的手段。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两种关键的“加工酶”,而维生素C是这两种酶离不开的“辅助工具”。

抑制色斑生成:所谓色斑就是黑色素的沉积,而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制造的,制造过程需要酪氨酸酶的参与,而维C可以影响这个酶的活性,让黑色素无法正常被制造。就算黑色素已经被制造,维C还会影响它的递送过程,让它们无法去到表皮相应的位置形成肉眼可见的色斑。

增强屏障功能:皮肤最外层的屏障是由角质形成细胞分层排列构成的“角质层”。维生素C能促进这些细胞健康发育、分化成熟,就像让“砖块”结实耐用。细胞之间还要靠脂质(比如神经酰胺等)来粘住,就像用“水泥”填补砖块之间的缝隙,而维生素C能刺激这些脂质的合成,使屏障更牢固、阻挡外来物质的侵入。


维生素C的副作用和风险

虽然维C很优秀,但它也有三个缺点:

不稳定,容易变质:纯维C(L-抗坏血酸)是无色的,但它非常不稳定,在遇光、遇空气时会氧化变黄,产生一些小分子有机酸、醛类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皮肤角质层产生刺激。所以如果看到维C变黄变深,就表明它已经被氧化了,不再具有原来的“活性”。这也是为什么合格的维C产品应该是无色的。

渗透力有限:纯维C是水溶性的,分子较大且带电,但皮肤的角质层是“油性结构”,天然用来挡水、挡外来物质,因此纯维C很难穿透皮肤屏障。所以一旦配方设计不好,就会出现“高浓度但低吸收”的尴尬——你以为在抗老,实际只是喂了空气。


刺激性:纯维生素C(L-抗坏血酸)要保持稳定,配方通常要调得非常酸性(pH值在2.5–3.5之间),会比皮肤表面的pH值(4.5–5.5)低得多,因此屏障弱的皮肤可能会产生刺痛、灼热或红斑。而且维C由很难穿透角质层,堆在表面容易被氧化降解成酸、醛类的刺激性物质。因此,敏感肌一定要慎重选用!

不过,研究也表明,结合微针、超声导入可以提升维生素C的安全性和效果,或者可以选择更稳定的维C衍生物(如AA磷酸酯、乙基维C等)类产品

怎么挑选一款靠谱的维C护肤品

维生素C是个好东西,咱们已经知道了,可问题在于它非常不稳定,因此制剂工艺很重要!!

1. 看浓度

临床有效浓度一般在10%–20%之间

文献指出,对于一款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C产品,浓度至少要在8%以上

浓度并非越高越好!超过20%不增加效果,反而可能引起刺激

2. 看成分

纯维生素C(L-抗坏血酸):水溶性,非常容易氧化,被氧化后会由无色变黄色、棕色,且刺激性大

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AP):是一种脂溶性的维C衍生物,常用于乳霜类配方;相比纯维C,它更稳定,不易被氧化变色。溶于油相中通常呈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如果配方新鲜、避光密封良好,通常不会发黄或变色;

磷酸镁抗坏血酸(MAP):是一种水溶性维C衍生物,可以在皮肤内缓慢转化为活性维C;比L-抗坏血酸更稳定、温和,适合敏感肌。

3. 看配方

pH值低于3.5:纯维生素C需在pH<3.5条件下,转化为无电荷形式才能稳定穿透;

添加抗氧化助剂(如维E、阿魏酸):可提升光稳定性与抗氧化能力。

果酸(AHA)

果酸其实是一个市场名词,并不是严格的化学分类,指得是从水果中提取的酸性物质,大部分的果酸在化学上对应的是一类叫做α-羟基酸(AHA)的成分,是目前护肤品中最常见、研究得最充分的抗衰老成分之一,包括甘醇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等。

果酸的抗衰机制原理

果酸的主要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种:

促进角质细胞层剥脱:随着年龄增长,表皮的新陈代谢会变慢,老旧的角质细胞迟迟不脱落,新的细胞也就不长上来。果酸可以通过降低角质层的pH值,激活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会分解连接角质细胞的桥粒结构蛋白, 一旦连接松了,老旧的角质细胞就容易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感受到“有位置了”,便会加速分裂、向上迁移,这样表皮细胞就加快了更新速度,肤质就会变得细腻、透亮。


促进胶原蛋白生成:胶原蛋白是皮肤的重要支撑结构。果酸能激活细胞间的”通讯渠道“,相当于给成纤维细胞发信号,让它们开始工作,生产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等等,同时抑制一些具有破坏作用的酶,防止它们降解胶原蛋白。

果酸的作用依赖于pH值、浓度和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长,这些参数不同,果酸对皮肤抗衰的作用机制也稍有不同。比如:

中低浓度果酸:可以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增加胶原生成,而且研究并非未观察到炎症反应,说明这些改变不是由于损伤修复机制,而是功能激活。比如在一些医学试验中使用25%的AHA乳液、12%的乳酸,均发现衰老改善的效果是独立于炎症反应的。

高浓度果酸:通过制造一些”可控“的损伤,从而激活皮肤重建,这种损伤确实可能导致一些炎症反应,比如红肿刺痛、轻微脱皮甚至结痂。

医用 vs 家用:护肤品与专业换肤的区别

美国FDA规定,AHA浓度在10%以下、pH值不低于3.5可归为化妆品类;超过这个标准即进入“医用”范畴。我国则规定化妆品中AHA的含量不得超过6%

我整理了医用和家用的区别表格,给大家做个参考:

项目

家用果酸护肤品

医用果酸换肤

果酸浓度

≤10%(我国规定需≤6%)

20%~70%,需医生专业操作

pH值

≥3.5,相对温和

≤3.0,需中和,更刺激

使用频率

每日或隔日,长期温和作用

一次性短效剥脱,间隔治疗

功能侧重

提亮;细纹、暗沉、痘印改善

光老化、黄褐斑、粗糙、色沉等重度问题

风险

偶有刺痛、干燥

有结痂、红斑、色素沉着等风险

一定要注意的是,医用级别浓度的果酸产品,一定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以免发生化学灼伤。

如何挑选合适的果酸护肤品?

1.看成分

护肤品中真正发挥抗衰效果的果酸,以甘醇酸和乳酸为主,多数产品会复配多种AHA来综合平衡功效与刺激性。以下是常用于护肤品中的代表成分:

果酸名称

英文名

来源/特点

甘醇酸

Glycolic Acid

分子量最小,渗透力最强,抗老明星

乳酸

Lactic Acid

温和保湿兼美白,适合干皮/敏感肌

苹果酸

Malic Acid

具有AHA和BHA结构,但更像AHA

柠檬酸

Citric Acid

三羧基酸,常用于调节pH和温和焕肤

酒石酸

Tartaric Acid

抗氧化强,常与其他AHA复配使用

2.看浓度

我国规定化妆品中AHA的含量不得超过6%,而如果想使用更高浓度的果酸可以去专业的医美机构让医生操作。

有文献称低浓度的甘醇酸(1%-2%)就能达到抗炎、促进角质细胞更新、改善光老化的作用,所以日常护肤不必追求高浓度。

3.pH值范围:

根据美国FDA的规定,化妆品中的AHA的pH值不得低于3.5。

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注意防晒:使用含有AHA的护肤品,会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因此在使用果酸类护肤品期间要严格做好防晒,FDA建议含有AHA的化妆品在标签上提供“防晒警告”,日常使用可以叠加能抵抗UVA和UVB且SPF15+的防晒霜。

避免同时叠加强剥脱成分(如A醇、高浓度VC):前面提到视黄类护肤品本身就有不小的刺激性,而高浓度维生素C的pH值也通常较低,和果酸一起用等于酸上加酸,所以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如果有脱皮、刺痛加重的情况,请立即停用,以免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

烟酰胺

烟酰胺是维生素B3的一种形式。如果说视黄醇是高效但需要好好”伺候“的抗衰明星,那烟酰胺就是全能又稳健、原料便宜但实力一点不菜的”通才”,而且在一众刺激性较强的抗衰成分里,它算是对敏感肌比较友好的那个。

烟酰胺的抗衰机制

烟酰胺是驱动细胞能量代谢、DNA修复、抗氧化等关键辅酶(如NAD⁺)的重要原料。它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抑制黑素小体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等等。因此它的功效很广:

抗氧化、抗炎

增强皮肤屏障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美白淡斑

控油与抗痤疮

如何选择合适的烟酰胺护肤品?

1. 看浓度:

多篇文献提到,5%烟酰胺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护肤品成分,耐受性要比维A酸类成分好得多。但浓度越高刺激性也越强。

但如果皮肤实在敏感,也可以选择2%等较低的浓度。

2. 看制剂工艺是否专业:

烟酰胺是水溶性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难以穿透皮肤的角质层,因此好的产品会采用缓释技术、脂质体包裹等,提升温和度和渗透性。

3. 看pH值

烟酰胺的稳定范围是pH 5.5–7.5,而如果与酸性产品(比如果酸、水杨酸、纯维C)合用,或产品配方设计不良,可能使烟酰胺水解为具有刺激性的烟酸,破坏皮肤屏障。

注:皮肤不耐受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皮肤泛红、干痒、刺痛等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减少使用量和频率。

我整理了一份表格,涵盖了这些成分的适宜浓度、最佳稳定 pH、特性与适用人群、搭配注意事项,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抗衰成分」即可查看

这些成分相关的医学文献数量多、机制明确、临床研究扎实,相当于位于金字塔顶端。

但除了这些成分以外,也有一些其他机制明确、临床证据在不断累积的成分,比如多肽、腺苷、白藜芦醇等等,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点点关注,我会在后续的内容中深扒。

相关知识

抗衰成分有什么
抗衰精油有哪些?
科普丨有化妆品成分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提取物”,到底有哪些功效?
抗衰老最好的保健品有哪些 3款产品抗衰效果好
美容抗衰产品有哪些
抗衰成分汇总
护肤品抗衰老的成分有哪些 护肤品中哪些成分可以抗衰老
抗老抗衰护肤品排行榜,认准抗皱成分,照着选
牡丹抗衰哪家强?MCL花皙蔻持续霸榜
冰活体细包抗衰有用吗

网址: 深扒丨有大量科学依据的抗衰成分有哪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94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抗皱纹抗衰老的护肤品哪个牌子好?
下一篇: 那些「网红」抗衰成分,医生教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