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 为什么都在谈可信数据空间?
第二讲 概念篇|可信数据空间到底是什么?
第三讲 政策篇|国家为什么把可信数据空间当作“新基建”?
第四讲 技术篇|可信数据空间是怎么让数据既能流动又可控的?
第五讲 政务场景|可信数据空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实惠?
前几讲我们聊完可信数据空间的战略价值、技术逻辑,以及它在政务场景里让老百姓少跑腿的便利,后台不少企业读者追问,“这东西对我们公司到底有用没?能省多少成本?效率能提多少?”
答案很直接,可信数据空间对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把 “沉睡的数据” 变成 “能赚钱的生产要素”, 既帮企业少花钱,又帮企业快做事,甚至还能催生出新业务。
这背后,藏着 3 个企业最关心的现实好处。
一、降成本,少买数据、少建系统,把钱花在刀刃上
很多企业都有过这样的困扰,为了做风控、搞营销、预测供应链需求,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外部数据、建专属系统,还要养一支技术团队维护,这笔投入每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可最后拿到的数据还可能 “不全、不准”,钱相当于打了水漂。
数字理政研究院研究人员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的思路,是 “不重复造轮子”,让企业用 “共享” 代替 “独买”,用 “调用结果” 代替 “囤积数据”。简单说就是,你不用自己攒所有数据、建所有系统,能直接用行业里的可信资源,成本自然降下来。
看两个已经落地的例子就懂了。
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以前要单独买企业征信报告,还得派团队上门核实经营情况,成本高还容易出错。现在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能直接核验企业的真实纳税记录、社保缴纳情况,不用买数据,不用上门,风控成本降低 30% 以上,还能避免因信息不准导致的坏账。
制造企业做需求预测,以前要花钱买行业销售数据、原材料价格数据,建复杂的预测模型。现在和上下游企业在可信数据空间里联动,共享 “脱敏后的关键信息”(比如经销商的库存、下游客户的订单量), 不用重复买数据,不用单独建模型,预测成本砍半,准确率还提高了 20%。
对企业来说,少买一份数据、少建一套系统、少养一个团队,都是真金白银的节省。
二、提效率,打破 “信息孤岛”,几天的事现在几分钟搞定
“信息孤岛” 是很多企业的痛点,供应商有供应商的数据,客户有客户的数据,合作伙伴有合作伙伴的数据,大家互相不开放,协作全靠 “发邮件、传表格、人工核对”, 一件事来回沟通好几次,跑几天都未必能有结果。
数字理政研究院研究人员认为,可信数据空间能让数据 “不动原件,只动结果”,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让各方快速拿到需要的信息,协作效率直接翻倍。
这 3 个场景里的变化最明显。
供应链协同,以前主机厂要知道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得发邮件反复催;供应商要知道主机厂的生产计划,也得等通知。现在双方在可信数据空间里共享 “脱敏后的生产数据”,通过联邦学习共同优化生产计划,主机厂能提前预判零部件是否够用,供应商能精准安排产能,原本要 3 天沟通的事,现在 10 分钟就能出结果。
保险理赔,以前客户报销医疗费用,要把病历、发票寄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派人去医院核实,整个流程要 7-15 天。现在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医院不用传原始病历,只用把 “是否符合理赔条件” 的结果同步给保险公司,客户当天提交申请,当天就能拿到理赔款,效率提升 90%。
跨行业联合风控,比如银行和电商合作做信贷,以前要签复杂的协议,还要人工核对客户的消费数据、还款记录,流程要走半个月。现在在可信数据空间里,双方数据不出各自的域,只传递 “客户信用达标与否” 的结果 ,3 分钟就能完成风控核验,不用再反复沟通。
对企业来说,效率提升不只是 “快一点”,更是能抓住更多机会,比如供应链响应快了,就能更快满足客户需求;理赔快了,就能留住更多用户。
三、促创新,以前不敢碰的业务,现在能安全落地
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创新想法,而是卡在 “数据用不了”,想做新业务,需要跨企业、跨行业的数据,但又怕泄露自己的隐私,或者触碰合规红线,最后只能 “想得到,做不到”。
数字理政研究院研究人员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相当于给创新搭了个 “安全跑道”, 让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放心地用以前不敢用的数据,催生出新的业务模式。
这几个领域的创新最有代表性。
金融普惠贷款,以前银行不敢给小微企业放贷,怕信息不准、风险高。现在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能核验企业的纳税、流水、用电等多维度数据,不用接触企业的原始经营记录,就能精准评估信用,很多以前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现在能快速拿到资金,银行也拓展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医疗联合研发,以前多家医院想合作训练 AI 诊断模型,却不敢共享病历数据(怕泄露患者隐私)。现在在可信数据空间里,医院不用传原始病例,只用把 “病例特征数据” 脱敏后用来训练模型,多家医院的 data 合力,AI 模型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原本要 5 年才能落地的诊断工具,现在 2 年就能投入使用。
能源智能调度,以前不同电网、发电企业之间不敢共享用电数据,怕暴露自己的运营情况。现在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能共享 “区域用电负荷”“发电产能” 等脱敏数据,共同优化调度方案,比如用电高峰时,能快速协调周边电厂补充供电,既避免了停电,又减少了能源浪费,还催生出 “区域能源协同服务” 的新业务。
对企业来说,创新不是 “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以前不敢碰的领域,现在能放心进入,这才是长期增长的关键。
最后想说,可信数据空间,让企业从 “花钱管数据” 到 “用数据赚钱”。
过去,很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是 “成本中心”, 要花钱买服务器、雇人维护数据,还要承担泄露风险,看起来只花钱不赚钱。
但有了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变成了 “能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
对管理层,能拿到更全面的数据,减少决策盲区,对业务部门,能快速拿到需要的信息,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对研发团队,能安全使用多维度数据,加快创新节奏。
简单说,企业从 “被动防守(花钱管数据)”,转向了 “主动进攻(用数据赚钱)”。
未来,随着可信数据空间的标准越来越完善、生态越来越成熟,会有更多企业发现,自己不只是数据的 “拥有者”,更是数据价值的 “受益者”, 降本、增效、创新,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意义。
你们公司有没有遇到过 “数据用不了、协作效率低” 的问题?你觉得可信数据空间能帮上忙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下一期,金融场景,可信数据空间如何助力融资?
策划:数字理政;撰写:数字菁英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知识
陈曦:推进药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探索“AI+医疗”落地
最新!供应链金融十大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合集来了!
【大师哲思第六讲】丁伟:从商业设计到社会创新
国家数据局点赞:成都“管住一级、放活二级”,构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
加快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
「带一束鲜花给爱人」,企业消费场景一体化还能带来什么?
一文讲透:营销自动化是如何通过场景+策略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
公共数据开放为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从样品到数据产品,它们升级为产业价值共创者
开工先采购,全年都降本,京东企业购助力政企开工降本增效
网址: 第六讲 产业场景|可信数据空间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9908.html
上一篇: 小鹏P7发布售价:造车为了交朋友 |
下一篇: 联想问天WA5480 G3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