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保正在给花灯上色
花灯又名灯笼、灯彩,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花灯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64岁的李天保是新区坡头街道牛村东岭组的一位传统花灯手艺制作人,每到冬季农闲时节,他便和老伴一起赶制花灯,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1月8日,记者走进李天保家,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各异、做工精巧的花灯,有老虎灯、马灯、石榴灯……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在客厅的一角,李天保正在给已经扎好架子的马灯糊纸、上色,手起手落间,一匹活灵活现的“骏马”跃然眼前。
自二十几岁起,李天保就开始自学制作花灯,至今已有40年。他制作的花灯工艺好、样式多、销路广,每年找他定制花灯的人络绎不绝。“我年轻时就比较喜欢做花灯,看见别人做的花灯很精致,就买回来自己研究摸索,想通过这个手艺增加点经济收入。”李天保说:“刚开始做的是‘四不像’,后来通过三四年的学习和改进,才做得有模有样。”
李天保每年都会制作六七百个花灯,制作好的花灯供不应求。为了能够赶制出更多的花灯,一进入腊月,他和老伴每天从早上8点要忙到晚上12点多。
一个小小的花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繁琐。需要的材料主要有竹条、浆糊、白纸、铁丝等,一般分扎架子、剪纸、裱糊、上色、描画、装饰等多道工序。
“做花灯是个细活儿,扎架子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我们空闲时就会提前做好备着。”李天保一边给花灯上色一边说:“扎好架子后接着就是裱糊,根据不同的部位剪出不同形状的纸片,再将这些纸片一张张糊到架子上,部位越小越难做。”
小小的花灯既烘托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又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平安、长寿的美好期盼,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节日的祝福,更多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朽的魅力。
制作传统手工花灯对李天保来说,不仅是喜爱,更是对传统民俗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如今,花灯产业成了他的甜蜜事业。“我和老伴制作的花灯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每年除了在市场上销售,还有不少老顾客到家里来订购,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谈到下一步发展,李天保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外出多学习,不断提高花灯制作技艺,同时,还想带动一些有意愿的人学习制作花灯,把这份传统手艺继续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社区教育巧手制花灯
巧手制花灯 “花”式迎新春
巧手制花灯,热闹庆元宵
元宵节亲子活动:巧手制花灯,传承传统文化
“巧手制花灯 欢乐闹元宵”纺织路街道银西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
学非遗 传家风|神池县妇联开展 “学剪纸 捏彩泥 做花灯” 元宵节主题活动
巧手制年花·欢乐庆元旦│恩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亲子DIY“年味儿”足!
清远源潭:月圆花好映中秋,巧手制灯传古韵
巧手制盆景 共迎中秋佳节
“巧手制雅花”手工环保花卉DIY线上公益活动
网址: 巧手制花灯 “花”式迎新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1141.html
上一篇: 2025南京汤山花博园年宵花展时 |
下一篇: 长临河镇:开展“‘花’式迎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