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红楼梦》中的植物文化与女性隐喻及女性命运

《红楼梦》中的植物文化与女性隐喻及女性命运

《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花卉的描写和咏花的诗词,这些文字象征了书中主要女性角色的性格,预言了她们各不相同的命运。解读小说中花卉与女性人物的关系,以及背后的植物文化,是一个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的话题。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进行了采访,就以上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网:书中几位女主人公(钗、黛、湘、探)各自对应的花是什么?

俞香顺:《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关于群芳夜宴怡红院的描写,各位女子抽花签喝酒,每一位女子所抽到的花签都是和她的身份、地位、气质吻合的,预示着人物命运、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小说叙述,薛宝钗抽到的是牡丹、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湘云抽到的是海棠、探春抽到的是杏花。

中国社会科学网:曹雪芹写作构思精巧,在花与人物对应问题上,也不会胡搭乱凑,他这样安排有何根据?

俞香顺:牡丹有“花王”之称,雍容、华贵,这符合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形象特点。牡丹是唐代的“形象代言”,杨玉环则是唐代女性形象的代表,两者都有丰硕的特点。薛宝钗有点“体丰”,贾宝玉有一次口无遮拦,把薛宝钗比成“杨妃”、取笑她“体丰”,这招致了薛宝钗的羞恼。

中国社会科学网:那林黛玉抽到的“芙蓉”花签又作何解?

俞香顺:红学界对林黛玉抽到的“芙蓉”花签是有争议的。我们可以结合中国花卉文化来解读这些花签,以破解一些疑窦。芙蓉既指睡莲科草本水生花卉荷花,亦指锦葵科陆生木本花卉木芙蓉,二者一为夏花之代表,一为秋花之代表。有不少学者主张林黛玉抽到的是木芙蓉花签。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如果结合中国的花卉文化考察,林黛玉抽到的应该是荷花花签无疑。从历史“长时段”综合考察,木芙蓉与荷花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荷花与牡丹相比,水花、陆花各擅胜场,地位虽“不及”,却亦“不远”,这符合《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量。如果薛宝钗抽到的是“牡丹”花签,而如果林黛玉抽的是木芙蓉花签,两人实在是无法作比。

中国古人在花卉品评时,引入魏晋时期的九品制。《清异录》“百花门”引蜀汉张翊《花经》:“翊……尝戏造《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之,时服其允当。”《花经》中牡丹为“一品九命”、荷花为“三品七命”、木芙蓉为“九品一命”;明代张谦德《瓶花谱》沿用了九品制,牡丹、荷花的地位一仍旧贯,木芙蓉则略有提高,为“六品四命”。可见,木芙蓉的地位和牡丹、荷花相去甚远。

花卉不仅有兄弟之序,更有主奴之分。明代袁宏道《瓶史·使令》:“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木樨以芙蓉为婢。”牡丹、荷花都是主子身份,而木芙蓉却只能充当桂花的婢女。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薛宝钗抽牡丹花签在前,林黛玉抽芙蓉花签在后。抽之前,心里念叨:“不知道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林黛玉是隐隐将薛宝钗作为自己的“假想敌”的,所以有点惴惴;抽之后,“黛玉也自笑了”,可见,林黛玉对自己的花签还是满意的。设若林黛玉抽的是木芙蓉,以林黛玉的多学、敏感,加之她无父无母、寄人篱下的身世,怎会不怅然触怀,又怎会“笑”的出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又有什么寓意?

俞香顺;海棠有“花中西施”之称,很娇美,这也符合湘云在《红楼梦》中的形象特点。关于海棠,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即“海棠春睡”。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苏轼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用了“春睡”的典故。史湘云有酒酣春睡的经历,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已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抽到的花签上有“只恐夜深花睡去”的诗句,林黛玉打趣,要把“夜深”两字换成“石凉”。

中国社会科学网:书中几位女主人公,探春的结局是相对较好的,其命运是否也在这次抽签中有所反映?

俞香顺:探春抽到的是“杏花”花签,杏花有吉祥寓意。唐代长安曲江有“杏园”;中唐以后,杏园宴集是新科进士登第后的重要庆典,有所谓的“探花”之举。探春抽到的花签上的“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是跟科举有关的。探春抽到的花签是杏花而非其他,这里可能有点故弄文字“狡狯”;“探春”之名有“探”字,而“探”和“杏”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曹寅《楝亭诗钞》卷八《小游仙十六首》也将“探”和“杏”搭配:“一枝仙杏不曾探。”探春抽到的花签上有一句:“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这就预示了探春在后来的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网:研究《红楼梦》中的花卉和其他植物,除了能够解密隐喻之外,还有哪些意义?

俞香顺:《红楼梦》中的花卉、植物非常丰富。根据我的经验,通过考察这些花卉和植物,可以深入探究《红楼梦》与明清社会文化的关系。明清以来,花卉、园艺著作大量涌现,如高濂《瓶花三说》、袁宏道《瓶史》、清代的《广群芳谱》。《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就是出现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研究《红楼梦》中的花卉植物,有助于认识明清的社会生活。比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出现了“蔷薇花架”:“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以蔷薇为宽幅屏风是明清以来的流行现象。李渔《闲情偶寄》中详细论述以蔷薇结成屏风的优势、方法、效果、起源;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七也记载了花架的材质、用途,以及计价。

中国社会科学网:书中的明清文化是经作者之笔反映出的文化事象,那么是否可以说,研究其中的花卉、植物等文化事象,也有助于加深对作者本人的了解?

俞香顺;这正是我要阐述的第二层意义,即寻找曹雪芹的艺术渊源。曹雪芹的植物观念往往和曹寅、李渔“暗合”;《红楼梦》大观园中的植物配置和《金瓶梅》中的植物配置也往往巧合。比如大观园中有“芭蕉坞”,这个景点很特殊,很少有用“芭蕉”来命名的景点。曹雪芹很可能受到他祖父曹寅的影响:曹寅喜爱芭蕉,故居书房名“蕉庵”。曹寅在《蕉窗》中有“万卉看来红尽假”之句,其措辞与思想不免让我们产生《红楼梦》与贾府、“空空”“假语”及“千红”“万艳”等等联想。或许,曹寅的“万卉看来红尽假”已经埋下了一粒种子,而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生根发芽。

中国社会科学网:能否再谈一谈除此之外的学术文化意义?

俞香顺;那就涉及到《红楼梦》与地域文化间的关系。《红楼梦》中的植物往往具有南方印迹。如《红楼梦》中常称桂花为“木樨”,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称呼,明代以来,苏州的桂花极为繁盛。此外,《红楼梦》中的植物也同时有北京特色。明清以来,北京的丰台是重要的产花区,尤以芍药著名;北京的海棠也频频见诸记载。芍药、海棠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花卉。《红楼梦》体现了南北文化的汇通融合。

当然,研究《红楼梦》中的植物,也可以借以认识其他名物。如第十七回中,元妃赏赐给贾母的“富贵长春”绸缎应是牡丹、月季所组合的吉祥图案。“富贵长春”之名在曹寅的诗作小注中出现过。所谓“一花一世界”、“以小见大”,深入细致地研究《红楼梦》中的植物文化,或许可以成为“红学”“曹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霍文琦 实习记者 肖昊宸

相关知识

《红楼梦》中花的隐喻及美学价值
《红楼梦》中花文化探讨
《红楼梦》中的植物花语,原来每个女子都是植物做的!
《红楼梦》中的“因花写人”
《红楼梦》:透过这部作品,探讨文中“以花喻人”的女性意象
《国色芳华》:命运的交织与隐喻的深意,玉露之死宿命的悲歌!
花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作用
代表女性的植物(探寻女性文化与植物之间的联系)
《红楼梦》中的人物花语
每天30分钟讲座 | 《红楼梦》中的植物文化

网址: 《红楼梦》中的植物文化与女性隐喻及女性命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164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家里养什么花运气最旺
下一篇: 查字典星座网为你解说属兔人的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