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忆亲人、祭先烈、踏青游......
又是清明时,清朗寓情思。
一束鲜花、一首诗歌、一次踏青……用绿色、健康、环保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追忆革命先烈,各地群众在缅怀中传承精神,在家风家教中忆初心,汇聚对生命的感动和前进的力量。
忆亲人 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4月4日,记者在吉林长春息园看到,这里办公时间已从早上7点半提前到6点半,清明节前,长春息园的日均接待人数达到5000多人,迎来祭扫小高峰。园内设置了6处便民服务点,为人们提供免费的香炉、毛巾、鲜花、追思卡片等。人们可将对亲人的思念写在卡片上,领一束鲜花,献一杯清茶。
长春市民在长春息园填写追思卡片。 新华社记者 姜明明 摄
近日,民政部要求各地从方便群众祭扫出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人文关怀等,想方设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
江苏南京雨花功德园内,市民黄海军一家六口祭扫先人。“我们通过‘我的南京’App‘宁思念’平台预约后前来祭扫。这几年我们已经习惯鲜花祭扫,重要的是心意!”黄海军说。
沈阳市民唐娜带着孩子到劳动公园内,将购买的两株文竹种在树下。“孩子爷爷生前喜欢文竹,也喜欢来公园遛弯,我们把文竹种在这里,表达对他的思念。”
4月2日早上,载有34份逝者骨灰的“国宾9号”撒海专用船驶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驶向大海。逝者亲属薛晓东和几位亲属专程从唐山赶来,将已逝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家人出生在沿海地区,将骨灰播撒入海是家人的遗愿。”薛晓东说。
清明追思绵绵,文明祭扫重心意。通过敬献鲜花、植树思亲、网络祭祀等绿色祭扫方式缅怀先人,文明祭扫已成为一种习惯,让精神传承,让好家风延续。
祭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风拂花艳祭英雄。清明时节,人们通过歌咏、献花、追忆先烈事迹,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4月3日,91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特意穿上珍爱的旧军装,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战友。
“昨天的事情我也许记不清了,但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李维波说,他把战友们的事迹讲给参加纪念活动的学生们,让红色血脉赓续,让革命薪火传承。
志愿军老兵李维波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为学生们讲述战争经历。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青山有幸埋忠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松柏森森,肃穆庄严。近日,700多名靖宇县学生和党员干部向杨靖宇将军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向革命烈士默哀。
“巍巍长白山上,一位英雄的颂歌在传唱;滔滔的松花江水,一首意志如磐的赞歌在回响……”靖宇县杨靖宇小学学生们在英雄雕像前朗诵献词,高唱《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缅怀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信仰之光,照亮梦想奋进的征程。
临近清明,13岁的天津市汇文中学初二学生桓鹤萌再一次联系天津市烈士陵园,希望能够在清明节当天祭奠英烈。今年是她连续第六年到烈士陵园祭扫。
桓鹤萌说,刚开始只是觉得父母做这件事,我也要去做。长大后渐渐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也对英烈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未来把国家建设更美好。
踏青游 感受生命勃发的力量
春深日暖,清明节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感受生命的力量。
4月4日,位于辽宁丹东市区的志愿军公园内,市民胡楠正与家人踏青、缅怀。胡楠告诉记者,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这些天无论是在公园角落还是街头巷尾,百花盛开,大家都拿起手机记录春天的气息。他带孩子来到公园游玩,观察一下树木的发芽变化,让孩子走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体会春的朝气和动力。
4月2日,在江苏南京市,200多名中外人士徒步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并在纪念碑前举行献花、读书会、分享感悟等活动,祭忆逝者、祈愿和平。
活动参与者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冯梓冰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和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参与者传递着对于和平的美好愿景。22岁美国留学生阿曼达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通过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和平,如何去构建和平。”(新华社记者李双溪、颜麟蕴、于也童、尹思源、蒋芳)
清明将至,不少人选择网络祭扫新方式寄托哀思。3月31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网信、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属地网络祭扫服务,治理行业乱象。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经过有关部门持续治理,近年来不时在网络祭扫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随意注册、建设线上纪念馆等已得到有效规范。但“活人网墓”“网络孝子香火排行榜”等问题仍未绝迹。
治理网络祭扫乱象初见成效
继2022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后,《通知》进一步要求,网络祭扫平台不得借机敛财和诱导充值,依法依约做好用户账号注册、实名认证管理,优化访问和举报功能等等。
记者发现,当前针对零门槛注册、建馆信息随意填写等问题的治理效果已经显现。
在某绿色祭扫平台,注册必须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才能完成。通过四川的某绿色公众祭扫平台创建纪念馆时,则需要填写建馆人和逝者的真实身份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明的电子照片。此外,不少网络祭扫平台还关闭了快捷注册通道,强化了后台人工审核环节。
“乱用烈士称号”问题整治见成效。“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我们整顿清理了‘乱用烈士称号’问题。”某祭扫平台主办企业负责人说。记者近日对此前存在此类问题的平台进行了回访,发现所谓“革命先烈”纪念馆列表已被撤下,“乱用烈士称号”网墓也均被清理。平台网站首页展示的也基本都是不含名人、烈士的普通纪念馆。
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针对网络祭扫平台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
部分网祭平台依然存在违规违法问题
但记者也发现“活人网墓”“网络孝子香火排行榜”“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仍未绝迹。
“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情况仍然存在。厦门一市民偶然发现自己被人在网上祭扫了6年,随即将相关平台告上法庭。最终,平台因未严格审查被纪念者的信息、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实际侵权人认定难,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某知名网络祭扫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平台虽声称设置了审核机制,但实际上敷衍了事,给“活人网墓”留下了空子。还有少数零门槛注册网络祭扫平台仍藏身网络。
某网祭平台设置香火排行榜刺激用户消费
设“排行榜”刺激用户为逝者“打榜”。记者发现,部分网祭平台“线上建纪念馆免费,刺激充值买祭品敛财”。名为“祭拜网”平台上,天地香、鲜花、花圈等数字祭扫用品一应俱全,许多项目只要点击就会弹出页面诱导充值。鞭炮8元、“清明尊享礼包”199.9元,纪念馆想要升级为“豪华馆”还要收费398元。为刺激用户充值,一些祭扫平台设置“香火排行榜”“孝子排行榜”,购买数字祭拜品越多,榜单排名越高。
记者还发现,“心纪奠”平台通过消费抽成鼓励发展“下线”牟利。平台设计了复杂的“供品和套餐”,明确规定“每成功邀请一名一级成员,即可获得一级成员创建纪念馆真实消费额30%佣金;如果一级成员再邀请二级成员,则可获得二级成员纪念馆真实消费额10%佣金。”此外,成为“合作商”还可以享受额外的消费佣金。
部分平台存在祭奠人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记者3月16日通过手机号码在一个名为“祭拜网”的平台进行了注册,第二天便有人自称网站工作人员,主动添加记者微信号向记者推销家谱,“200元一个姓氏”。
此外,部分平台的受祭人管理工作也有漏洞。为增加流量,部分平台擅自将著名烈士的个人纪念馆列入平台的“名人馆”中设祭。在名为“族谱录纪念网”的平台上,与多名烈士共同受祭人员列表中竟有“和珅”混杂其中。
多层次探索优化治理 为网络祭扫立规划线
近日,天津市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津心办”最新上线了清明专区,开辟了便捷的网络祭扫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献上一束鲜花,留下一段寄语,既有仪式感又低碳环保地开展祭扫。
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认为,“互联网+祭扫”有助于推广厚养薄葬、绿色低碳、文明祭拜的清明新气象,有利于破除陈规陋习,其发展适应了推进移风易俗的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当前多部门都已对网络平台服务协议、技术标准、安全责任进行了立法规范,网络祭扫平台同样有遵守义务。他建议,主管部门在加大审查监管力度的同时,可以依法探索打通与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机制衔接等方面合作的路径,在帮助平台提高审核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监管效能。
据了解,我国现行殡葬管理规范性文件是《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2018年9月,民政部网站公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主要聚焦传统殡葬行业,鼓励开展网络祭扫等追思活动,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范。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认为,有关部门除做好网络祭扫平台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动态巡查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网络祭扫行业规范,为行业企业发展划出“红线”。
“网络祭扫是一种清明新习俗新风尚,需要各方共同探索设定其规范系统。”张宝义认为,民政主管部门应与相关部门一道,通过法治手段,重点发展管理规范、绿色文明的公益性网络祭扫平台,树立行业标杆,在满足社会需求基础上,为全行业健康发展立规赋能。(新华社记者黄江林)
相关知识
清明寄托哀思的句子
清明节踏青优美句子(精选8篇)
清明节踏青的唯美句子250句
踏青朋友圈文案
祭英烈,缅忠魂!学校师生清明祭扫追思先烈
春天踏青的朋友圈说说
清明节踏青的唯美句子
云岭学子祭忠魂 红色基因代代传 云南大中小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清明踏青赏花作文(精选15篇)
适合清明祭英烈征文(例文5篇)
网址: 今日清明:忆亲人、祭先烈、踏青游......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846.html
上一篇: 花语中的哀思之花(舞动心弦的悲切 |
下一篇: 悼念活动宜选择黄白蓝紫色花多用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