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他是陈独秀晚年最大依靠,冒死带父亲棺木回乡,3次为父亲立碑

他是陈独秀晚年最大依靠,冒死带父亲棺木回乡,3次为父亲立碑

1942年5月,四川江津,一场艰难的告别正在上演。

病床上的陈 独秀,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艰难地呼吸着,把儿子陈松年叫到床边。



房间里很安静,只能听到老人断断续续的话语:

“松年,以后回家,把我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葬在安庆老家。”

这句话,深深刻在了32岁陈松年的心上,他很清楚这不是普通的嘱托,这是一个漂泊一生的父亲,对儿子最后的托付。

陈松年紧紧握住父亲枯瘦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流下来。

他清楚地记得,23岁那年,第一次在南京监狱见到父亲时,就因为忍不住落泪被父亲呵斥:



“哭什么哭!你记着,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从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在父亲面前,掉过眼泪。

那时的父亲中气十足,声如洪钟,现在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再那样吼他两句,可是已经不可能了。

5月27日,陈 独秀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个曾经震动中国的名字,在这个偏远的南方小城里,静静地逝去了。



留给儿子陈松年的,是一副沉重的棺木,和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千里之外的安庆老家。

很多人都知道陈 独秀,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 袖,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个叫陈松年的儿子,这个儿子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守护着父亲最后的尊严。

陈松年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时,父亲陈 独秀,早已为了理想远行。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父亲的身影,只有母亲高大众,日复一日在门口张望,和一声声叹息。

他的2个哥哥,陈延年和陈乔年,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了革mìng英雄,蕞终血洒刑场,千古流芳。

而陈松年,却被留在安庆老家,守着老屋,守着母亲和祖母,他像是被时代洪流,遗忘在角落的人。

1937年,陈 独秀终于出狱了。

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儿子、女儿接二连三的去世,再加上长期的监狱生活,早已让他疾病缠身,英雄暮年,无处可去。



是陈松年,这个他几乎从未抚养过的儿子,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他带着祖母、妻女,千里迢迢,穿越战火,从安庆到武汉,再到四川江津,只为与父亲团聚。

他不是来索取的,他是来奉献的。

他用自己教书的微薄薪水,接济父亲的生活;

他叮嘱妻子儿女,必 须尊重父亲的伴侣潘兰珍,叫她“娘”,称她“二 奶奶”。

他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来之不易、却又残缺不全的“家”。



在江津的日子很苦,但陈松年从不抱怨。

他明白,父亲的骄傲,如同他的生命,他默默地把一切艰难,都扛在自己肩上。

然而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1942年,陈 独秀病逝,陈松年失去了最后一位至亲。

这些年来,他先后送走了大哥、二哥、姐姐、母亲、祖母,现在又要第6次送别至亲,他的心早已千疮百孔,痛得滴血。



父亲去世后,陈松年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将父亲的灵柩,从四川安全运回安庆?

战乱年代,兵匪横行,关卡林立,他一个文人,一无所有。

但他没有犹豫,承诺重于泰山。

他省吃俭用,攒了整整5年。

1947年,他认为时机到了,花光所有积蓄,雇了一只小船,为避人耳目,他在父亲的棺木上,刻下鲜为人知的本名:陈乾生。



这是一次胆战心惊的旅程,每一个浪涛都让他心惊,每一次盘问都让他胆颤。

他守护着2副棺木(父亲与祖母),如同守护着易碎的琉璃,他输不起,这棺木里,是他一生的承诺,和整个陈家的根脉。

当船终于驶入老家安庆地界,这个中年汉子,才敢让憋了多年的那口气,缓缓吐出。

但困难,才刚刚开始。

由于时局复杂,下葬时,他不敢刻“陈 独秀”3个字,只能刻上“先考陈公乾生之墓”。



他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完成了母亲一生的夙愿。

跪在墓前,他或许才感到了一丝圆 满——他终于给了母亲一个丈夫,也给了父亲一个归宿,父亲终于可以落叶归根。

此后的30年,风云变幻。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公开祭拜父亲成了遥不可及的梦,陈松年不敢去祭拜,生怕给沉睡的父母带来打扰。

他默默生活,努力工作,抚养4个孩子成长。



蕞困难的时候,他去铁路修路,去窑厂抬土,回家还要糊火柴盒赚钱。

父亲在世时经常说“陈家的后人,怎么能没文化!”这句话陈松年一直牢记在心。

为了让4个孩子都能进学校读书,陈松年甚至卖掉了唯 一的房子,之后的日子就更苦了,但他毫无怨言。

直到1976年,时局稳定了,陈松年终于敢带着子女,拨开荒草,找到那片几乎消失的坟茔。



他颤巍巍拂去,父亲墓碑上的枯叶、荒草、泥土,眼泪早已湿了眼眶,声音哽咽:

“父亲,儿子来看您了!这些年来,儿子很想您…”

1979年,在当地部门的资助下,陈松年以四子名义重修墓地,墓碑上,终于勇敢地刻上了“陈公仲甫字独秀”!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修缮,这是一次跨越30年的历史正名。

1982年,安庆当地部门,再次重修墓地,立起“陈 独秀之墓”的石碑。



至此,陈松年知道,父亲的历史地位得到了承认,他的灵魂终于可以真正安息了。

晚年的陈松年,常常拄着拐杖,来到父亲的墓前,他会絮絮叨叨地,和父亲讲新时代的故事,讲子孙的成才。

他的4个孩子都很争气:

长子,成为教授;

长女,是钢铁工程师;

二女儿,在军工厂,担任高 级工程师;

小女儿,在文物管理局工作。

他一生都在寻找,哥哥乔年失散的遗腹女陈鸿,直到生命尽头。



这份执念,是对血缘的守护,也是对父兄情感的延续。

1990年,80岁的陈松年安详离世,他的脸上带着微笑,仿佛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使命。

4年后,陈鸿被找到。

8年后,陈 独秀墓,进行全 面修缮,建成独秀园。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独秀园中,走在整齐的水泥路上,看着“陈 独秀先生之墓”几个大字时,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名字——陈松年。



他不是振臂一呼的革mìng者,也不是名留青史的思想家。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儿子,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一个承诺:接住坠 落的父亲,送他回家。

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像一棵安静的大树,为父亲撑起了最后一片安宁。

伟大的人物被写进历史,而温暖的人性却留在我们心里。



比起惊天动地的伟业,那种日复一日的坚守,同样值得被铭记。

因为,历史记得彗星划过的光芒,也记得那个在漫漫长夜中,默默掌灯守夜的人。

如果你也被这个故事打动,不妨在下次回家时,给父母一个拥抱;

或者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个你们家的温暖故事。

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守护,都值得被看见。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守护的普通人】

相关知识

他是陈独秀晚年最大依靠,冒死带父亲棺木回乡,3次为父亲立碑
热爱旅游的父亲散文
感谢父亲作文
蒋介石至今未下葬,遗体腐化为何遭质疑?入殓老翁晚年透露实情
父亲节送什么花更好?这些花给父亲带来了不同的惊喜!
父亲60岁生日送什么鲜花
感恩父亲的句子(精选1000句)
高三艺术生感恩父亲 街头为父亲画肖像
象征着父亲的花 有哪几种送父亲的花
父亲60大寿送花,父亲60大寿什么花好?

网址: 他是陈独秀晚年最大依靠,冒死带父亲棺木回乡,3次为父亲立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81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椰拿铁、乌龙、茉莉奶茶随便喝!
下一篇: 停产计划生变 DDR4价格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