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通过分析鸟脚类食草恐龙牙齿的微磨损情况,发现这类恐龙的食性在白垩纪晚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成果为研究恐龙和被子植物的协同进化提供了线索。
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调查了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的12种鸟脚类食草恐龙的化石,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这些恐龙的牙齿印模,对牙齿表面残留的微磨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被子植物种类不多时的鸟脚类恐龙相比,白垩纪晚期鸟脚类恐龙牙齿微磨损的平均深度要深,微磨损的形状也更加多样。
被子植物被认为出现于白垩纪早期,到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已占植物种类的五成以上。有研究显示,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含有更多的植物硅酸体,这种物质会导致食草动物牙齿磨损。
据介绍,此前难以从化石中找到恐龙是否食用被子植物的直接证据,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鸟脚类食草恐龙的食性确实随着被子植物的繁荣而出现了变化。
研究小组下一步计划调查更多种类白垩纪食草恐龙的牙齿微磨损,分析不同种类恐龙适应以被子植物为食的程度及模式,以了解恐龙和被子植物是如何互相影响、协同进化的。(钱铮)
相关知识
牙齿微磨损揭示白垩纪晚期恐龙食性变化
“恐龙的时代”——中生代之白垩纪
10种白垩纪的动物,其中并没有恐龙
恐龙骨骼、牙齿、脚印及恐龙蛋收藏专家指南
草食性恐龙:名称、特征和类型
中国发现古老鸟类化石长有锋利牙齿—新闻—科学网
“恐龙的时代”——中生代之侏罗纪(下)
转载 白垩纪(1.37——0.65亿年前)世界地图
恐龙时代有什么恐龙
中国十大最著名的恐龙化石 中国知名的十个恐龙化石
网址: 牙齿微磨损揭示白垩纪晚期恐龙食性变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1344.html
上一篇: 下列科中花冠喉部具附属物的是() |
下一篇: 黄金矿伴生有几种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