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南京雨花石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南京雨花石文化

新中国建立后,雨花石赏玩活动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掀起了雨花石史上的第二次热潮。

一、雨花石赏玩队伍日益扩大,整体素质大为提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南京人对既有“革命精神”象征,又充满美感的雨花石更是珍爱有加。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爱好者、收藏者日益增多,工农商学兵行行皆有,乃至国内境外的爱好者也大有人在。

据笔者主观估计,经常在“圈”中走动,以石会友,藏品质量、数量达一定规模亦可称为“家”者当有数百,爱好者当成千上万。而一般喜爱者则不计其数。在众多的爱好者、收藏家中,著书、作文、讴歌、研究者比比皆是,彰显者有刘水著《雨花石鉴赏》、池澄著《雨花石谱》等,均有诸多新意,开卷悟读,裨益自增。加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照相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雨花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雨花石量大质优品位高。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建筑用砂石需求旺盛,加之电力、机械的利用,在采沙掘石的同时,其副产品雨花石也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让爱好者、收藏家们欢欣鼓舞,既庆石头多,亦恨银子少,追求永无止境。倘若走进他们家中,坛坛罐罐,大橱小柜,目之所及尽是雨花石,即使墙壁上、匾额中也是雨花石的放大图片抑或还有某个书画名家为其藏石而作的丹青墨宝。如将藏品陈列起来,便是一个地道的私家藏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三、雨花石市场遍及城乡。明.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云:“灵岩子石……出六合灵岩山之涧中,而聚于金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合的乡民还是夜半过江到南京玉器厂排队卖石。可此后由于长江大桥建成交通逐渐便利,市场需求趋旺,玩家欲望增强,不待石农进城,纷纷前往六合、仪征产地,采购觅宝。一如明万历年“蜂涌蚁聚”之盛况。在乡村,往往一家就是一个工厂、一爿铺子。在城市,凡游人足及之处,就有雨花石销售,价格由一元一把至成百上千数万元不等。究竟有多少人从事雨花石的采集、经营难以估算。雨花石带着她的美好、带着古城的祝福,走进了千家万户,遍及五洲四海。

四、形成产业,出现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在乡村最早出现的是集体砂矿,个体抛光作坊;在六合城镇有集体性质的雨花石工艺厂。厂家、公司很多,但90%以上都为私营性质。一九八四年南京建立社团性质的雨花石协会;一九八九年在南京雨花台建成南京雨花石博物馆,二零零零年由刘水、丁凤龙发起建立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下属两个雨花奇石展览馆;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台湾、广东等地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藏馆。无论是何种形式,它们都为弘扬雨花石文化,推动雨花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五、雨花石文化与经济联姻,与“对外”挂钩结出丰硕成果。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南京每年举办一届雨花石文化艺术节,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雨花石文化,而且作为南京的“形象大使”,雨花石已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推动了南京的对外交流,为南京的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贡献。

陈实

被石头选中了的传承人

石唯玉品牌创始人陈实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在整个行业处于低迷时,我们却成了雨花石品牌的先觉者。南京雨花石品牌石唯玉创始人 —— 陈实先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被石头选中的传承人。外公是明朝徐达后裔,家有祖传雨花石,是朱元璋赏赐之物。

陈实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雨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从军、出国,忙忙碌碌却并不快乐。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地摊上散落的雨花石,重拾旧爱,并立志把雨花石作为一生的事业。

经过十年的打拼,陈实先生创立的石唯玉成了一家在南京本地赫赫有名的专营雨花石的品牌店。并且目前已经在南京开了三家门店,包括中山陵钟山文创店、中山陵天下为公店和总统府店。

雨花石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未有穷期,凡挚爱雨花石的人,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将前赴后继,不辜负前贤,不愧对后人,坚持弘扬雨花石文化,让南京雨花石这颗明珠永远在古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关知识

感悟文化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理论」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传播模式
南京江北新区雨花石爱好者有了赏石交流主阵地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牡丹文化
“国风”出圈彰显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护航非遗传承 ——天津商业大学“妙染生花”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纪实
南京雨花石: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悦读中医好感悟|中医:文化自信的千年传承
接好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南京六合•雨花石地质公园

网址: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南京雨花石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17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浅谈多肉植物石莲花的授粉过程
下一篇: 石莲属植物百科:景天科多肉植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