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 关注海淀敬德书院
进 德 为 本 诚 敬 致 用
赏《岁寒三友》见严寒风骨 颂民族气节
——问题关注——
1. 古人在“岁寒”时节,常与哪三位君子相依相伴?
2. 岁寒中的“三友”出自何处?
3. 画家描绘《岁寒三友图》托物言志的笔墨特征?
4.《岁寒三友图》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境界?
赏读作品全貌 感受作品内涵
作品名称:《岁寒三友图》册页,纸本设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赵孟坚
时代:南宋
尺寸:横53.4cm,高 32.2cm
画面内容描述:
《岁寒三友图》以松枝、梅花与竹叶摆放成束,参差错落层叠有致。画面中松、竹、梅从右上角斜向出枝,背景以大量留白衬托出主体。整幅画通过丰富的笔墨表现出松、竹、梅的特性,以墨竹和松针的墨色变化笔法映衬高洁的白梅。竹叶如刀剑,松叶如钢针,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寒冬里松、竹、梅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经典探究
作者:赵孟坚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湖州海盐人,今嘉兴平湖,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堂兄,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中进士。初以父荫入仕,官至朝散大夫、严州知府,景定初,迁翰林学士承旨。一度做过右丞相贾似道幕僚。宋亡,赵孟坚入元后不乐仕进,隐居广陈镇,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善诗,书法、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取法扬无咎,尤精白描水仙,笔致细劲挺秀,赵孟頫评价:“所作墨花,于纷披侧塞中而就条理,亦一难也。”传世作品有《水仙图卷》《岁寒三友图》《墨兰图》等。
1. 古人在“岁寒”时节,
常与哪三位君子相依相伴?
岁寒三友品自高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白雪皑皑万木凋零,萧瑟清冷的大地上,只有三种植物经冬不败耐寒绽放分外精神,它们在寒冬中同生,有不畏严霜的顽强生命力,“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冰雪之中只有松四季常青、竹宁折不屈、梅傲雪挺立,不畏严寒而生机勃勃。历来被中国文人所敬慕,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高尚品格的代表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岁寒三友的自然特性是怎样和寓意联系起来的呢?
千载青松
松是一种常青的乔木, 四季常绿,树皮呈鳞片状,姿态遒劲,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千旱渴不坏它。风雪之中依然郁郁葱葱。松树的生长期较长,《史记》称松柏为"百木之长”,古籍记载松树为“千载松树",谓之"寿比南山不老松”所以民间把松树作为健康长寿的象征。松,代表长寿,也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常作为有志有节的代表与象征,历代文人常赞颂其坚强不屈的气概和高雅脱俗的风度。陈毅元帅诗赞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不倒翠竹
竹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干有节、中空、挺拔秀丽,迎风生姿。《竹谱》说:“植物之中,有名日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竹自身美感突出,形象清翠儒雅、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风霜,其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吻合,所以竹被人们赋与坚韧刚强、志向高远,谦和大度,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品性,被形容为虚心向上、风度潇酒的“君子”,具有高雅脱俗的品性。
“竹”发音与“祝”谐音,有“祝福”的意思,民间常用“竹报平安”来象征平安吉祥。画竹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直到今天,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我国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象。
疏影淡梅
梅是一种花果植物,百花中唯有梅花迎寒开放,在寒冬腊月,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精神俊秀,其花开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千百年来梅以其独有的风姿、灵魂和魅力被人们所推崇,历代文人雅士将它拟人化,赋予了傲雪凌霜、清雅俊逸的品性,人们敬称梅花为“清客”、“清友”。画家请梅入画,园林也植它,民间则因其花开五瓣谓之“梅开五福”,是福寿康宁的象征,从古至今都被视为吉祥之花。北宋诗人王安石在诗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象征着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依然不随波逐流坚持正义的精神信念。
2.岁寒中的“三友”出自何处?
松竹梅最初都是单独描画,“岁寒三友”的组合究竟源于何处?又有着怎样的寓意?要从宋代文人苏东坡的一则典故说起。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谪到黄州,是今湖北黄冈。仕途坎坷,贬谪他乡的苏轼心情苦闷,感慨万千。为了解决生计,他开垦了一块荒地,圈地围墙盖了房子,取名“雪堂”,墙壁上画满了片片雪花。他不仅在院子里种植了五谷杂粮,还种了松、柏、竹、梅等花木。当黄州知州徐君猷来到雪堂,就满壁雪花的清冷寂寞调侃他“环顾皆雪也,你以雪为伴,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开怀大笑,向外一指说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风声泉声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万古长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翠竹和傲雪绽放的梅花是相伴寒冬的三位益友,苏轼以松、竹、梅岁寒相伴自勉,“岁寒三友”也由此典故得名,成为凌霜傲雪、坚韧不拔、高尚品格的象征。
3.画家描绘《岁寒三友图》托物言志的笔墨特征?
《岁寒三友图》笔墨清而不凡、秀而淡雅,写实又充满无穷韵致,三种植物虽折枝摆放却体现蓬勃的生命韵律,生机盎然中极尽文人雅士之意趣。图中松、竹、梅画法变化各异:松枝劲健挺拔交互叠次,松针以笔尖题画,用笔挺立劲拔、齐整富于变化;墨竹取法文同,而用笔比文同瘦劲,并着意竹叶的大小长短变化,撇叶映衬其间,中锋运笔挺劲有力;梅画法出自扬无咎,而比之更雅逸清瘦,用笔极为爽利,梅枝上花苞累累花朵初绽,梅花以细笔浓墨圈勾花瓣,旁用淡墨衬染凸显梅花的洁白。
画中布局运用大量留白,松、竹、梅三种植物聚枝成束,不仅是一副形象逼真的写生图,更是画家抒发自我胸襟抱负和高贵品格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冬日松、竹、梅聚集交结的形态特点,象征文人志士生逢乱世却依然傲然不屈、团结同心、不失气节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超凡的精神境界。
4.《岁寒三友图》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境界?
宋代赵孟坚所画《岁寒三友图》借“三友”抒情言志,通过松、竹、梅不畏严寒、经冬不凋、寒暑常青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道德精神及审美特质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自宋代以后“岁寒三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国历代文人吟咏歌颂,以“岁寒”象征人世的磨难与困境,尽管乱世临难也要保持高风亮节、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人格品性。人们留下许多赞颂它们的艺术作品,成为中国文人高尚人格力量的象征,中华民族许多高尚情操的人物就像岁寒三友,在生活的磨练中,不管经历多少欺凌磨难,始终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腰;虽饱受人世沧桑,无法摆脱现实悲苦,却能永保精神境界的超然。
█参考文献:
[1]《图绘宝鉴》作者名夏文彦
[2] 《中国历代绘画珍品鉴赏》王惠敏 主编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 《中国古代花鸟画鉴赏》王念祥 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课程设计 |孙倩
孙倩,北京第十九中学美术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程研究论文连续多次获得北京市《京美杯》一等奖,海淀区《风采杯》中学教师课程设计与课堂实录一等奖。论文多次发表国家期刊。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美术教参编写。录制教育部中小学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参与全国、区级多项研究课题。油画作品获以心接物全国青年绘画比赛二等奖。参加东京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展,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致敬经典”美育云端系列课程
(本文转自公众号“海淀教科院”)
专 栏
敬德夜话
责编 | 静 静
玲 玲
美编 | 水芙蓉
HDJDSY
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
相关知识
托物言志的古诗(20首)
托物言志的作文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
仙人掌作文600字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花有哪些?揭秘!那些寄托情感的花朵:托物言志之花大盘点!
云端超市•第366期┃“托物言志,借物传情”——园林花卉文化与鉴赏 主讲:付建新
栀子花开托物言志作文800字左右【精选五篇】
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通用38篇)
托物言志梧桐树作文600字(通用31篇)
绿萝赞作文300字托物言志(解析46篇)
网址: 夜话丨托物言志《岁寒三友》名画鉴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185.html
上一篇: 鉴赏|周塘桥南宋墓出土丝织品何以 |
下一篇: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与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