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品鉴:宋代十大著名画家,巅峰之作!

品鉴:宋代十大著名画家,巅峰之作!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1董源:(934—962)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董源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

五代 董源《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1

一、董源对后世山水画影响之大是很难用言语述说的。

董源所创造的以“披麻皴”为主要用笔新格法,在他在世时就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到了宋代,米芾、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将董巨推向了历史高峰,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风气逐渐蔓延开来,从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汤垕认为:“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如(董)元又在诸公之上”,对董源又产生了新的认识。

到了元季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更是将董源奉为典范,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黄公望说:“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

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可见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

五代 董源《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2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2李成:(919—967)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

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

《读碑窠石图》 绢本水墨 126.3cm *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置境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参差,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

另外,此画画树石时先勾后染,清淡明润,饶有韵致。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寒林平野图》绢本墨画 120cm×7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林平野图》中所绘树枝,无论粗细,均呈弧曲形,将线条的力度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影响而及他的学生,如郭熙的《早春图》,其树枝也都是弧曲的线,谓之“蟹爪”。充满力度的曲线,是中国画最优美的线条。

《晴峦萧寺图》 绢本淡设色 111.4cm *56cm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

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

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

3范宽:(950—1032)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溪山行旅图 纵206.3厘米 横103.3厘米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解读范宽《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作者于树傒间题“臣范宽制”4字。作品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4张择端:(1085—1145)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5李公麟:(1049-1106)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

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北宋的人物画,其构形技法,到北宋后期为李公麟(1049年-1106年)发扬光大,被称作"白描大师"。

维摩演教图 纸本水墨 34.6cmx207.5cm 北京故宫藏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免胄图》等。

6夏圭:(生卒年不详)“南宋四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泥里拔钉皴。

夏圭的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应该很合乎文人画对“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创为“南北宗”画论,简单地讲,就是提倡“文人画”,鄙视“画工画”;崇尚率真,反对写实。

夏圭 《溪山清远图》

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7郭熙:(约1000~约1090年)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

8李唐:(1066—1150)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

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

南宋 李唐 秋林放犊图

(传) 南宋 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515.5cm,日本京都高桐院藏。

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9刘松年:(约1131-1218)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南宋宫廷画家,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刘松年-秋窗读书图页 辽博

作品有《四景山水图》《溪亭会客图》《天女献花图》《中兴四将图》等

10马远: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马远 踏歌图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

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马家”风格之后,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局部

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

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 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马远 松月图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为何宋朝如此之美?

宋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宋朝的艺术审美究竟怎样形成的?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如此爱宋朝

如果你渴望追求历史细节

如果你用心追求品味生活

如果你准备学习中国古典美学

扫码立刻听课

请用以下十个关键词

开启宋代美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宋朝、理学、宋词、茶事、宋瓷

清明上河图、书法、宋画、名物、雅集

《三联生活周刊》邀请到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由她领读宋朝美学课程。

在她的领读下,10位名家大师将从不同层面揭开宋朝历史画卷,引领我们走入宋朝的温婉世界。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从历史宏观层面讲述宋朝。对宋朝有了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知道为什么宋朝美学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

请听大师解读:

● 为什么说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 宋朝的文化风气是什么样的?

● “雅俗兼备”的宋人对生活意境有什么追求?

大家最为熟悉的宋代样子,一定离不开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作为最直观的宋朝生活图景,它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而故宫展出这幅作品时,排6个小时的队才能见它一眼,你还记得这段难忘的经历吗?但是,可不要以为《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普通的世俗画那么简单哦!

故宫博物院资深古画研究专家余辉,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多年潜心的研究,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他将带大家一起解密《清明上河图》中暗藏的秘密。

请听大师解读:

● 张择端是个什么样的人?

● 哪些细节暗示了画作的具体年代?

● 画面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情节?

两宋时期通过科举制度,诞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士大夫阶层。他们饱读诗书、胸怀抱负,面对国之忧患,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语和胸襟。而随着儒家文化的复兴,理学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他近年来着力于宋明哲学的研究,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我们宋代士大夫的人格到底伟大在哪里,并探讨那种生生不息的核心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样的指导价值。

请听大师解读:

● 北宋士大夫面对世界的方式是什么?

● 如何在日常当中重新寻找“仁”字?

● 你有没有误会“存天理去人欲”?

宋代的生活,尤其是文人雅士,喝茶必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宋词中,茶的主题也频频出现。在宋代,不止文人喝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喝茶已经完成变成了全国的一种风尚。然而在不同阶级中,喝茶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区别和文化意涵呢……

著名文化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他将通过茶专题告诉您,在宋代,为什么喝茶会成为一种全民风尚,以及普通百姓、高雅文人、尊贵皇室在喝茶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讲究和习惯。

请听大师解读:

● 宋朝喝茶也要“拉花”?

● 诗人品茶都有哪些趣事?

● 为什么宋徽宗喝茶喜欢自己倒?

当书法进入宋代,写意已经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的方向,表现个人风格也变成一种时尚。书法界的四大明星也在此时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就连宋徽宗赵佶也独树一帜,创造了瘦金体。这样的时代,人们对于书法与品格之间的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认识,对于个性的书风评判标准又有没有形成呢?

书画是宋代艺术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进入宋代,进一步加重了“文人”习气,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碑帖鉴定专家王连起,将从这两座高峰的书法讲起,详细剖析宋代书法的复古与创新。

请听大师解读:

● 谁是自学成才的大书法家?

● “宋四家”还是“宋三家”?

● 宋高宗御押里藏着什么秘密?

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后,加水愈多……”宋画在绘画史上具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名画。而与宋代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宋代绘画,又将与遥远的西方产生怎样的渊源……

“宋画”中间包含着对“宋画”的终结。这个时代里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秘密,而为了帮助破解这个秘密,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老师将替我们拎出了藏于其中的关键的一条“线”,当我们了解了古人“书画同源”的观念,才能完成对宋画的理解,以及我们还能试着横向去思考、找寻,宋画与文艺复兴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请听大师解读:

● 赵孟頫与乔托有什么关系?

● 只有“画得像”才是艺术吗?

● 把艺术史前推10万年?

生活中需要承载的器物,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而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等,也都在宋朝,被赋予了“雅”的品格。值得思考的是,那些对于宋人来说极其日常的生活,却成为了我们当下生活的最终向往。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痴迷于古物研究的学者扬之水,将从物的角度,不仅为大家讲述宋代的器物之美,更从整个社会与时代的文化进行分析:为现代人看来的高雅,在宋人的生活里却只是日常的生活方式。

请听大师解读:

● 什么造型纹饰在宋朝茶酒器中最常见?

● 宋人爱花与别的朝代有什么不同?

● 宋朝的书房是什么样?

在宋人的生活中,喝一杯好茶,当然得有好茶器来配,宋代人的饮茶方式为点茶,高潮在于“点”,当然更讲究诸美并具——茶品,水品,茶器,技巧,样样具备,点的“结果”才可以完美。西方学者将宋朝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现代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中,宋代窑址占了“大半江山”。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著名学者廖宝秀,将为大家一一细数五大名窑、宋瓷中极简主义美学的体现,以及宋朝人都是如何使用瓷器的。

请听大师解读:

● 为何古今中外都追捧宋瓷?

● “雨过天青”究竟是什么颜色?

● 宋朝生活中最常用的瓷器是什么?

宋词——早已被视为一代之文学的案头之作,是宋人生活、情感、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和呈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时至今日仍被不断扮演翻唱。为何宋词仍旧能够为今人所吟唱?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同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康震老师,他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研究,将带大家一起走进宋词的美学世界,解读宋词中的点点滴滴。

请听大师解读:

● 为什么宋词不是读而是唱出来的?

● 宋词如何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之美?

● 宋朝都有哪些重要又有个性的词人?

雅集是宋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写诗和绘画,携手传播着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种种生活情趣,成为北宋文人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

当代艺术家、园林学者、国内最早的现代雅集推广者叶放,带大家走进宋人的朋友圈,看看在古代这些雅士们都是怎么玩的。当讲述把落脚点放到了“雅集”这样一种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里,也就呼应了开篇,完成整个宋朝课程的讲述。

请听大师解读:

● 宋朝朋友圈的中心人物都有谁?

● 园林文化和雅集有着什么联系?

● 今天怎么复刻一场宋朝雅集?

当问题仔仔细细问完一圈

我们对于宋代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得

也就跃然纸上了

宋代人是怎样生活的?

宋朝处于中华历史上怎样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我想,你已经知道心中的答案了。

2023年春节特价优惠,只需要99元

一张电影票的钱

就可以随这些文化大家

穿越回那个黄金时代

来一次古典美学的洗礼

愿你与艺术一路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专栏

相关知识

品鉴:宋代十大著名画家,巅峰之作!
丧尸片排行榜前十名电影 丧尸片推荐(巅峰之作)
十大名茶有哪些十大名茶排名:探究中国茶界巅峰之作
现代都市情感小说巅峰之作.花落花开
十大巅峰恐怖小说排行
策略派催眠巅峰之作:米尔顿催眠工作坊
三消RPG手游的巅峰之作《夺宝大作战》试玩评测
古代科技巅峰为何出现在宋代
中国十大名画,艺术瑰宝与历史传承,中国十大名画,艺术瑰宝与历史传承
中国水墨画十大代表作品 中国十大著名水墨画 经典水墨画作品

网址: 品鉴:宋代十大著名画家,巅峰之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2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宋代折枝花鳥畫構圖程式剖析
下一篇: 赵佶听琴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