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海口特色种植业:科技赋能产业旺,特色经营乡村兴

海口特色种植业:科技赋能产业旺,特色经营乡村兴

改良栽培技术,大幅度提升花卉种植投入产出比;用科技手段助力火龙果特色种植,填补国内冬季火龙果市场供应空白;引入现代加工技术,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在海口特色种植业中,科技力量正不断显现,村庄、合作社、产业园纷纷加大新技术应用,通过科学种植,让特色种植业回报高起来;通过科技延链,让特色种植业稳起来。

6月3日,云龙镇杜博花卉科普示范基地内,红鸡蛋花热烈开放。

科学种植 回报高起来

6月的海口,万木葱茏,琼山区云龙镇云美路两侧更是百花争艳,美不胜收。颜色各异的三角梅、造型独特的盆栽、婀娜多姿的散尾葵、热情似火的凤凰木……一座座紧挨的花卉种植园里,各色热带花木让人目不暇接。

陈其福是云美路两侧的花木种植户,其种植园面积超过90亩,里面种满了叶下珠、清香木、胡椒木、栀子花、龙船花等多种花木,日常雇工达到8人,农忙时节每天雇佣人数多达10多人。从20多年前种着三五亩花木的花农,到今天的花木种植大户,科学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

陈其福介绍,以小叶龙船花为例,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一袋小叶龙船花苗只能卖到约0.8元,采用新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成本虽然增加约0.3元,但一袋小叶龙船花可以卖到2.8元,投入产出比大幅度提高,市场销路也更加广阔。

无独有偶。在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当地的水稻种植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每亩地不但可以节省数十元的化肥、农药成本,水稻产量还提高10%左右。

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各项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正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田间地头。以海口市科协为例,他们每年举办8场次以上农技培训,并通过农村科普大集市发放科技增收致富资料,赠送科普宣传书刊,让大多数农户掌握了1到2门实实在在的生产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农户在基地里打理罗汉松。

科技延链 产业兴起来

6月13日,海口东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700多亩火龙果长势喜人,翠绿的火龙果枝条上挂着一个个小果,工人们仔细地修剪着多余的火龙果枝条。该示范园相关负责人孔德腾告诉记者,园内的火龙果一年四季都在生长,即使冬季也能采摘。

“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孔德腾指着火龙果上方的白色吊灯说,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示范园都会在晚上开启这些吊灯,通过人工手段为火龙果生长提供必要的光照时间和温度,实现了火龙果在冬季上市,延长了火龙果上市的时间链,一定时间内避开了激烈的价格战。

科技延长的不仅是特色农产品的供应时间链,还有产业链。

6月的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鲜花盛开,位于此处的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里,颜色多样、品种不一的石斛更是分为迷人。2019年1月,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揭牌,之后公司通过加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示范基地和产品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石山镇形成了火山石斛育苗、种植、生产、深加工、销售、科研全产业链,研发出与石斛相关的产品数39种,有效带动了海口火山石斛产业稳定发展。

科技加持之下,海口的特色种植业之路越走越宽。在陈其福所在的云龙镇云阁村,花卉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亩,年产值1.9亿元,带动当地及周边村镇近8600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4000元增至20000元;在墨桥村,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了5000亩,种植户每亩地的纯收入由以前的四五百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200元;施茶村的石斛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人均收入由1.45万元提高到3万多元。

来源: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训波

图源: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编辑:陈欢

审核:王堂堂

监制:陈新卫

海口日报社版权声明:

相关知识

海口:科技赋能产业旺 特色经营乡村兴
潍坊青州:特色种植赋能乡村振兴
淮安:机械化赋能特色农业跑出“加速度”
生物多样性与现代农业论坛——推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利用 以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阳乐至:“一地生两金”,枳壳花开产业兴
特色花卉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潍坊昌邑: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四季丰收”赋能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客户端》:科技赋能 花开中原——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优质花木专项实施成效纪实
孝感日报聚焦孝昌: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丨“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民勤:科技“赋”能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网址: 海口特色种植业:科技赋能产业旺,特色经营乡村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993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麻涌新品种火龙果试种植成功,欢迎
下一篇: 道县:火龙果“昙花”一现 果农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