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农人孙振中是农学博士,妻子魏巧是土壤学硕士。2017年,夫妻双双辞职回到镇江,在父辈创立的农业公司基础上开启二次创业,在2.5万亩的农田上建成稻麦轮作、生态种植的“润果农场”。
凭借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夫妇俩首先对粮食种植从耕作、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后加工、销售等全链条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将地理信息系统、无人驾驶、遥感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落地农业生产,更精准地评估气候影响,从而指导精准用料施肥,对耕种管收做好提前统筹,实现农业现代化运营。主要做法包括:
孙振中和妻子魏巧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稻麦全程高质量机械化作
在已有拖拉机、耕作机械、插秧机和谷物收割机等成熟农机的基础上,大力引入水稻毯壮苗田间转运流水线设备、智能拖拉机、无人植保机、高地隙喷雾机等先进智能农机装备,并增加烘干、仓储及加工等设备设施,覆盖粮食生产所有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奠定设备基础。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通过给每一块农田赋予专属二维码,对播种、施药、种植管理、收割等全过程的农事作业进行记录。建成田间视频系统,可实时展示每个田块的农田详情(包括规模、水田或旱地、作物等)、农事记录信息(包括作业时间、农资消耗等)及气象信息(包括温度、风力、雨雪等),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润果农场”粮食收割。
数字化农业云平台
得益于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即可通过计算机远程实时查看田间情况,亦可监测土壤肥力及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及时安排除虫、施肥等作业,实现精细、有效的管理。云平台目前已集成 20 多个子系统,包括农机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土肥管理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田间气象服务系统、智慧决策系统等。如农机物联网系统,系统记录了作业机型、时间、地点、路线等详细信息,可实现农机自动调度,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
生态治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场一方面利用水稻田天然湿地的功能,引入更多高阶天敌生物,配合绿色植保技术,构建形成农田环境保护“生态岛”。另一方面,应用“4R”技术开展面源污染治理。“4R”即源头减量(Reduce)、过程阻断(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和生态修复(Restore)。通过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岛”建设,实现了小流域污染物总量削减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亦提升了稻米品质。
全球发展知识交流中心由中国外文局下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建,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权威、专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枢纽。以“智库+媒体”的融合形态,以国际化语言生动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助力全球发展倡议。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相关知识
数字技术助推水稻生产提档升级
标准体系建设助力花卉产业提档升级
标准体系建设助力花卉产业提档升级
数字金融赋能花卉产业发展 丰台“花乡”将“提档升级”
业态提档升级 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兴庆区“四项措施”助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专家热议数字金融如何赋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托普云农: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病虫害测报
从绿化到彩化 从量变到质变 我市园林景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
京东鲜花“冷链+保险”助推云花升级
网址: 数字技术助推水稻生产提档升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361.html
上一篇: 植物抗病育种应该培育具有( )抗 |
下一篇: 第11章 抗病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