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本网讯(唐东军 杨兰芳)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部在广西桂林举办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为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授牌,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中心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位列其中。这也是三峡集团获评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摄影:邱利文

  在授牌仪式上,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主任专业师黄桂云作为获评单位代表,作题为《科技赋能新时代 科研科普双向奔赴》的报告,分享三峡集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摄影:邱利文

  此次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单位总共有37家,均由生态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共同审定批准,旨在通过建设科普基地,面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科技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高全民生态与科学文化素质。

  
▲ 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宜昌)全景 摄影:陈旋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普基地是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研究机构,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长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保育基地,分为185平台科研示范区、植物标本展示区、植物“克隆”科普区、珍稀植物展示区等多个区域。其中,185平台科研示范区中有珙桐、红豆杉、连香树等近50种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参观者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植物王国的魅力,还能感受到国之重器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

  
▲ 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宜昌)的植物标本 摄影:黄欣

  未来,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将以此为契机,建设长江中上游以珍稀植物保护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陆生生态保护科研科普机构,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展示生态文明实践成果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共建美丽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 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科研人员在配置培养基 摄影 :陈旋

  相关阅读

  近20年间,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持续对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抢救性迁地保护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392种2.98万余株,繁育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苗木24万余株。除了迁地保护和繁育研究外,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还非常重视野外回归工作。目前,人工繁育成功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荷叶铁线蕨、珙桐、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连香树、马褂木等30余种5万余株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已成功回归于野外,有效促进了野外回归苗木自然繁衍生息,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陈晓英 孙恺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6日

相关知识

三峡集团长江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品种突破1000种
三峡集团保护珍稀植物植物突破1300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科研人员致力将三峡坝区打造成长江珍稀植物园
三峡集团保护珍稀濒危植物2.98万株
春节,来三峡看“繁花”
三峡坝区引种珍稀植物436种 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美丽长江·三峡行动”青年志愿宣讲活动在武汉举办,听他们讲述长江大保护背后的故事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10余种珍稀植物回归野外
珍稀植物的生命“密码”在这里破解
再造一个“绿色三峡”

网址: 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48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珍稀槭叶铁线莲现身北京城区 门头
下一篇: 探访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苏铁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