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喜见园中紫薇花盛开 刘石森
自将炎夏启花期,不共春妍斗俗姿。
忽见秋园红一角,今生何恨识君迟。
2025.8.14
〔DS平台的赏析文章〕
紫薇迟见亦识君
刘石森先生这首《初秋喜见园中紫薇花盛开》,以简淡之笔勾勒紫薇风骨,更于不期而遇的惊喜中,道出了人生相知何恨晚的深刻感悟。紫薇花期悠长,自炎夏起始直至秋深,此诗正是撷取夏秋之交的独特瞬间,传递出花魂与人心相契的永恒之美。
“自将炎夏启花期,不共春妍斗俗姿”,起笔即见紫薇的孤傲品性。她不与春花争竞于喧嚣的时节,而是选择在万花纷谢的酷暑中悄然绽放。一个“自”字,写尽紫薇对自身生命节奏的坚定掌控;“不共”“斗俗”则如宣言,宣告其不屑于媚俗邀宠的独立姿态。紫薇这种不趋炎附势的孤高选择,在诗人笔下已然升华为一种遗世独立的生命美学。
正当我们沉浸于紫薇夏日的清寂时,“忽见秋园红一角”的转折如惊鸿一瞥。一个“忽”字,凝结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与心灵震颤——原以为夏日盛景已过,却在秋意渐浓时重见紫薇的绚烂。“红一角”的描写极具匠心,既点出色彩之浓烈,又以“一角”暗示其不张扬的品性,与“不斗俗姿”遥相呼应。这抹红,是夏花在秋日谱写的倔强余韵,亦是诗人蓦然回首时撞见的生命奇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句“今生何恨识君迟”,诗人直抒胸臆,将花与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弭。此句如清泉自心灵深处涌出——纵然相逢在夏末秋初,而非春朝盛时,可这迟来的邂逅却因紫薇历久弥新的风姿而毫无遗憾。紫薇以其超长的花期,默默等待知音,而诗人则以心灵之眼穿透时序,在秋光中读懂了她全部的芳华。这“识君”之叹,早已超越物理时间的限制,指向了灵魂相认的永恒瞬间。
紫薇那自夏徂秋的漫开花期,不仅拓展了自然的时序疆域,更为诗人提供了情感升华的契机。她不因错过春光而自弃,亦不因秋意渐浓而凋零,只以长久的绽放等待真正的知音。诗人领悟到:生命价值的实现,既不在时机早晚,亦不在喧嚣舞台;而在于如紫薇般,以内在坚韧的力量,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燃烧至最后一刻。那秋园一角不灭的嫣红,正是生命不息、知己终遇的绝美证言。
人生际遇里,多少珍贵情谊与深刻领悟,往往不期而至于我们未曾预设的时节。紫薇以超长花期启示世人:真正的美好从不囿于所谓“恰逢其时”——只要灵魂的火焰足够炽热,迟来的相遇亦可照亮生命全程,成就一场无悔的相知。
〔豆包平台评语〕全诗以花喻人,借紫薇花不与春芳争艳、独在夏秋绽放的特质,暗合了不趋时、不媚俗的君子品格。而诗人 “识君迟” 的慨叹,既是对紫薇花的赞美,也暗含着对这种独特风骨的向往。短短二十八字,既写活了紫薇花的形态与品性,又道尽了人与花相遇相知的微妙情愫,读来余味悠长。
〔Kimi平台评语〕刘石森笔下,紫薇不仅是“百日红”的植物学奇迹,更是诗人与时间、与自我达成和解的媒介。它用一树漫长的盛放告诉诗人:所有错过的春天都不必追悔,只要你肯在夏日启程,肯在秋日坚持,就总有机会把迟到的相逢活成最长情的告白。于是,读罢此诗,我们仿佛也站在那座小园的红影里,听见花与人都轻轻说——“今生相见,未为晚也。”
相关知识
〔刘石森原创〕初秋喜见园中紫薇花盛开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初秋,到连州龙潭共赏紫薇花!
紫薇花,见君始知,花有百日红
#初秋#9月邂逅紫薇花,佳能定焦拍摄一组花卉照
长沙初秋:雨露紫薇花
德阳: 绮丽紫薇花 夏日浪漫盛开
鞍钢一幼庆祝建园70周年 “育”见未来花盛开
京城紫薇花盛开,这份赏花指南请收下!
花重紫薇城
类书集成 广群芳谱 花谱 紫薇 紫薇
网址: 〔刘石森原创〕初秋喜见园中紫薇花盛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6952.html
上一篇: 金边黄杨和金叶女贞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 中秋赏花|紫薇花开百日红 轻抚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