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

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

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 此外,在屈大均的笔下,柳絮就款款深情了。屈翁山以柳花的轻扬远飞,喻其志同道合的爱妻,随他从北方跋涉数千里回到广东的故乡:“愿作柳花飞,随郎还故乡”(柳枝词);王维的《酬郭给事》说:“洞门高阁霭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柳絮能飞向四面八方,喻郭给事桃李满天下。一个 “飞”字,盛赞郭氏门生故吏皆飞黄腾达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柳”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对这一意象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有助于古代诗歌的阅读!

- 曹小强 ' 2014-3-31 23:48:15

杨柳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古典文学中以杨柳为题材的诗词赋作数量非常可观,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方面,据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共有十八首咏柳诗,据北大《全唐诗》《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全唐诗》中有约四百首咏柳诗,《全宋诗》中约有二百五十首。在词方面,据清《古今图书集成》统计,共有六十三首咏柳词。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吟咏杨花柳絮的作品也相当可观。在《全唐诗》约四百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二十二首,占百分之五点六;在《全宋诗》近二百五十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为五十四首,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另据《四库全书》金至元和明清别集统计,金至清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七十八首。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六十三首咏柳词中,有杨花柳絮词十九首,占百分之三十点二。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白居易 刘禹锡之间关于杨柳枝词的唱和,传为文坛佳话,对后世《柳枝词》的创作影响深远。苏轼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周邦彦的《兰陵王 柳》分别是词中吟咏杨花和杨柳的名篇。从以上咏柳作品的数量和作家广泛参与的程度,可以看出杨柳题材和杨柳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

柳絮是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柳絮题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杨柳主要由柳枝 柳絮 柳叶构成。柳枝细长柔弱,微风吹来,摇曳多姿,柳树在风中的迷人姿态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诗经》中就出现了“杨柳依依”的经典描写。时至汉魏,柳树开始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进入文人的视野,出现了杨柳赋创作的高潮,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魏文帝曹丕 王粲 繁钦 应?都写有《柳赋》,这些柳赋中,主要侧重于对柳树枝 干 叶的铺陈描写,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供人们乘凉的实用价值。随着杨柳赋的出现,咏柳诗在六朝也相继出现。相比较而言,人们对柳絮的关注则比较晚。时至晋代,才出现第一篇吟咏柳絮的赋作,即伍辑之《柳花赋》:“步江皋兮骋望,感春柳之依依。垂柯叶而云布,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飘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名。”虽不是单纯地描摹柳花,也涉及到柳的枝 叶,但这是首次以柳絮赋的形

相关知识

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山茶”意象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先秦至唐诗歌中“芙蓉”意象的嬗变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花意象

网址: 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98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柳树的花语是什么象征
下一篇: 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