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对植物的危害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源泉,充足的光照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前提。
但越来越多的城市照明延长了白天的时间,这种“延长的白昼”,使市区的植物
成为阳光和人工照明共同的“宠儿”。所有的植物只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
保持在体积和数量两个方面的成长,过多的照明所引起的光污染对植物的生长繁
殖反而可能会是一种威胁。有研究表明,过多的红光照射使植物变得细小,如果
每天接受光源照射的时间超过临界值,有些植物就不会开花,如菊花;有些植物
只会开花不会结果,如风铃草。夜间室外灯光对植物的影响, 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2.1.1 破坏了植物生物钟的节律
植物和其他生物一样, 日长夜息, 具有明显的生长周期性, 具体表现是植
物按体内生物钟的节律活动, 如果夜间室外灯光照射植物, 就会破坏植物体内
生物钟的节律,有碍其正常生长, 特别是夜里长时间, 高辐射能量作用植物, 就
会使植物的叶或茎变色, 甚至枯死。
2.1.2 对植物花芽形成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 除光合作用外, 还有植物的光周性、屈光性、趋光性和分
光灵敏性等。不仅对植物外观有影响, 而且花芽的形成, 叶子的发育都密切相
关。人们把植物接受光的时间, 称作日长条件。如果日长比某一时间长时, 这样
形成花芽的植物称长日植物, 如春天开花的金日盏花、樱花和波菜花日长比某一
时间短的植物称短日植物, 如秋天开花的菊花、天丽花、大波斯菊等还有一种与
日长无关的所谓中性植物而蔬菜和花卉则与日长条关系密切。如果长时间、大剂
量的夜间灯光照射, 就会导致植物花芽的过早形成。
2. 1.3 对植物休眠和冬芽形成的影响。
树林在夜间受强光照射, 使休眠受到干扰, 引起落叶形态的失常和冬芽的
形成。树木休眠和冬芽的形成, 除灯光的作用外, 气温、营养、大气污染及管理
等都有关系。易受灯光影响的树种有枫树、四照花、垂柳, 特别是橙皮、针橄对
光的影响最敏感, 夜间不能有灯光照射。桃花按不同叶龄, 对灯光的灵敏度也不
一样, 受到强光照射的部位, 跟其他部位的叶和花明显不同。由于光的照射, 梧
桐树、刺槐的叶子的密度将逐渐减少, 留下的叶片也会慢慢枯死。对光叶禅树、
银杏树来讲, 受光照射的影响很小, 落叶主要受温度影响, 而不是光照的结果。
2.2 对动物的危害
光污染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使它们极难适应,无法遵循正常的活动规
律,变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无法辨别同伴发出的求偶鸣叫,甚至减少这种鸣
叫,不能保证正常的繁殖活动,导致鸟的数量越来越少。据科学家称, 有的燕
雀和海鸥被陆地的探照灯或海上石油平台的煤气灯“ 迷住”, 成群结队地绕圈
飞行, 最后精疲力竭坠落身亡。夜间迁徙的鸟类容易撞上灯火通明的高楼, 特
别是第一次迁徙的幼鸟受害最深。路灯周围当然会聚集昆虫,现在许多蝙蝠种类
都到这些昆虫聚集地带摄食。在瑞士的一些山谷, 欧洲小菊头蝠在当地安装了
路灯以渐消失, 大概是因为这些山谷里的蝙蝠不习惯在亮灯下摄食。还有一些
昼伏夜出的哺乳动物(包括沙漠啮齿类动物、狐蝠、袋貂和獾) 在光污染笼罩
下搜寻食物时更加谨慎, 因为它们比以前更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猎取目标。由
于人工照明还会使动物的生物钟受到影响, 造成有的鸟类(如黑鸟和夜莺) 不
符合自然规律地啼叫。科学家断定, 人为地拉长白昼而缩短黑夜可能致使多种
鸟类的繁殖提前。白昼长则摄食时间长, 由此使鸟类迁徙时间受到影响。在英
格兰过冬的比维克天鹅较往常更快地增肥, 于是提前向西伯利亚迁徙。跟鸟类
的其他习性一样, 迁徙应是精确定时的, 提前出发意味着他们有可能抵达目的
地太早而当地尚不具备合适的筑巢条件。筑巢的海龟天性喜欢黑暗的海滩, 然
而这种地方越来越少。刚出生的小海龟本应受到比较明亮和耀眼的海平面的吸引
游向大海, 但海滩背后的人工照明让它们迷失了方向。仅佛罗里达一个地方每
年就有几十万只小海龟糊里糊涂丧生。对于生活在高速公路边的青蛙和蟾蜍来
说, 夜晚的光线比以往明亮了几百万倍, 几乎它们所有的习性都被打乱, 包
括夜晚摄食过程中的齐声奏鸣。
2.3 对人类的影响
2.3.1 对人心理的影响
人在缤纷多彩的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到心理和情绪受影响.如果
城市“人工白昼”使居住环境夜晚过亮,人们会难以人眠.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物
钟,使人白天头晕心烦,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心
理压力。科学研究也表明,彩光污染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如过多杂乱的霓虹灯
所提供的光照纷乱朦胧,人的视觉会不清晰,长期接触会使人心理环境不平衡,
心理健康受损。
2.3.2 对人身体的影响
光污染对人身体的危害和影响就更多了,首先是眼睛,长时间在白亮污染
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l2j。白亮污染会使人头疼心
时,保护生态环境,把光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3.1.3 制定标准
尽快着手制定我国防治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污染的内容。同时,强调城市照明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改变认为城市照明越亮越好的错误看法,将防治光污染的规定、措施和技术指标落实到工程上,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加强规划控制管理:从环境、气候、功能和规划要求出发,对所规划建筑是否采用玻璃幕墙应作充分认证,实施总量控制和管理。加快新型玻璃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优化玻璃幕墙的构造设计。其中对现有的玻璃加以处理,能够减少定向反射光,是一种最为间接有效地解决玻璃幕墙光污染的构造技术方法。
3.1.4 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认真做好防治光污染监督与管理工作。为此,有关城建、环保和城市照明建设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控办法,做好照明工程的光污染审查、鉴定和验收工作,达到建设城市照明,减少光污染的目的,使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加快制订我国防治光环境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环境污染的内容。在我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情况下,建议参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和发达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来防治光环境的污染。此外,要控制光污染就要在法律法规中有直接具体的规定,如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环保制度在光污染领域得到贯彻。
目前,光污染还没有非常好的防治技术,只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故在技术治理方面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是尽量不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采光,减少污染源。二是多建绿地,扩大绿地面积,实施绿化工程,改平面绿为立体绿化,大力植树种草,将反射光改为漫反射,从而达到防治光污染的目的。三是限定夜景照明时间,改造已有照明装置。四是采用新型照明技术,采用节能效果好的照明器材。五是灯光照明设计时,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将防治光污染的规定、措施和技术指标落实到工程上,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
3.2 具体措施
第一, 要在建筑物内配置不同颜色的光源。世纪年代初,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色块刺激实验, 发现不同颜色光频率对眼疲劳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针
对这一原理,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部分图书采用了黄底色纸张印刷, 确实比白色要舒服一些。而在德国, 室内装修墙壁粉刷时, 人们已开始理性地使用一些浅色, 主要是米黄, 浅蓝等, 来代替眼的白色。年初,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的薄膜覆盖法获得成功采用一些特定颜色频率的薄膜覆盖在书本上, 阅读时会使眼睛放松, 不容易串行, 还明显地提高阅读效率。
第二, 建筑物装修要服从都市环境保护要求, 尽量不用玻璃大理石、铝合金等材料, 涂料也要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欧美一些国家早在世纪年代末, 就开始限制在建筑物外部装修使用玻璃幕墙, 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明文限制使用釉面砖和马赛克装饰外墙。而在我国, 许多城市仍将玻璃幕墙等作为一种时髦装饰大量使用, 导致城市的光污染源大量增加,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李景色教授介绍, 我国已经针对城市玻璃幕墙起草了一个法规, 正上报建设部批准实施。它对玻璃幕墙的使用范围、设计和制作安装都有严格统一的技术标准。人们普遍开始注意预防可能产生的光污染。
第三, 室内装修要合理布置灯光。这不单指亮度、位置、角度的合理性, 还包括颜色格调、光源类型、配光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讲,一是要注意色彩的协调二是要避免眩光, 以利于消除眼睛疲劳, 保护视力三是要合理分布光源, 顶棚光照要照亮,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 避免直射人的眼睛。
第四, 要注意个人保健。专家建议, 个人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 应该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 以及时发现病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不要忽视, 如出外郊游应戴七起保护作用的遮阳镜, 青年人应尽量少去歌厅、舞厅等要合理使用灯光, 注意调整亮度, 不可滥用光源, 再扩大光的污染。第五,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 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光污染虽未被列入环境防治范畴, 但它的危害显而易见, 并在日益加重并蔓延。因此, 要注意控制光污染的源头, 在新、改、扩建的企业, 一定要在光的使用方面注意合理的设计、装饰, 不可滥用光源要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 增加环保意识在城市、公路旁不可乱用灯光使用电脑要注意休息和距离适当的活动锻炼, 必要时给予按摩在家中装饰时注意, 要使用反射系数大的材料。第六,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 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光污染的防护镜有反射型防护镜、吸收型防护镜、反射一吸收型防护镜、爆炸型防护镜、光化学反应型防护镜、光电型防护镜、变色微晶玻璃型防护镜等类型。对于个人来说要增加环保意识,注意个人保健。个人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
于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 应该考虑到防止光污染的问题,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戴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把光污染的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已出现症状的人应定期去医院作检查, 及时发现病情,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此外, 企业、卫生、环保等部门, 一定要对光的污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加强宣传力度, 让职工意识问题, 不要再扩大光的污染, 注意控制光污染的源头要研究光的使用标准, 特别是生活方面的标准要教育人们科学地合理地使用灯光, 注意调整亮度, 最好用自然光。防治光污染, 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有关部门制订必要的法律和规定,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及: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多起有关光污染案件的审理过程说明了我同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光污染的非常不足。要控制光污染就要在法律法规中有直接具体的规定。首先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何为光污染;制定有关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实行分区域管理,确定各类区域光污染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环保制度在光污染领域得到贯彻。在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时,建议参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发达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4、总结
光污染,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破坏着人类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预防和减少光污染的意识,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目前我国光污染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技术研究不成熟的情况下, 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将光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光污染问题也在逐步得以解决。此外,军事专家们还变害为利,把光污染作为战略防御的一种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对于光污染,作为21世纪的青年的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取让地球这个大家庭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 光污染及其防治[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 4 (1) : 56 - 58.
【2】 谢俊彪. 当代的新污染- - 光污染[J]. 干旱环境监测, 2004. 18 (2) : l27 - 28.
【3】 粱红山. 光污染对人体危害及预防[J]. 劳动医学。2O0O (8) : 243 - 244.
【4】 陈元利. 道路交通照明与光污染防治[J]. 灯光与照明, 2005. 29 (3) : 22 - 24.
【5】 李振福. 城市光污染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 28 (10) : 23 - 25.
【6】 杨春宇,刘炜,陈仲林. 城市生态与光污染控制[J].城市问题2002, (2) ; 53 - 55.
【7】 刘小晖,向东. 光污染[J]. 灯与照明, 2002, 26 ( 6) :11 - 13, 24.
【8】 吴静,探讨城市环境中的光污染[J]. 环境卫生工程, 2003, 12 (2) : 104 - 105.
【9】 Isobe S and Hamamura S. Light pollution and its energyloss [J].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2000, 273: 289 - 294.
【10】 章海聪. 对光污染的再认识一澳大利亚之行的感觉[J]. 光源照明, 2001,
(2) : 7 - 12.
【11】 赵海天,向东. 论城市灯光环境的科学定义和规划系[J]. 城市规划, 2003, 42 (4) : 79 - 86.
【12】 赵海天,向东,张爱全. 城市灯光建设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界定[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 20 (1) : 70 - 76.
【13】 王立红. 绿色住宅概论[ 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21.
【14】 马 剑,沈天行. 论夜景照明规划[J ] . 照明工程学报,1995(1) :30234.
【15】 黄庆文. 建筑幕墙的发展[J ] . 建筑创作,2003 (48) :126.
【16】 梁红山. 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J ] . 劳动医学,2000 (8) : 2432244.
相关知识
减少光污染的建议范文
用绿色植物减少居家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环境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荷包花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花卉的影响有区别吗?
环境因素对花卉栽培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花卉栽培的影响.pdf
浅谈环境气候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网址: 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053.html
上一篇: 生命故事丨有颜值也有实力,和你合 |
下一篇: 化学与环境污染简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