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品牌营销笔记——
●一碗看似普通的农家小炒肉,每月销量超过1000万包;一位前华为高管转型预制菜,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预制菜行业。去年9月,香港某知名连锁茶餐厅门口堆放大量预制米饭纸箱的照片在社交媒体流传,许多市民才意识到连一碗白饭餐厅都不再亲手煮了。
据业内人士估计,香港每十家餐厅中至少有六家在使用某种形式的预制食品。
内地预制菜市场同样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到2026年有望达到7490亿元。
01 行业趋势:预制菜市场蓬勃发展,规模增长迅猛预制菜作为一种便捷食品形式,在现代社会迅速崛起。这些预先经过清洗、切割、调味甚至部分烹饪处理的菜肴,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或加工即可食用。
市场规模连年攀升的同时,政策监管也逐步完善。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规定禁用防腐剂,强化监管措施。
这些举措加速了行业洗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标志着中国预制菜从“无标生长”的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到“卷产品力”的规范发展阶段。
02 成功案例:从华为高管到预制菜大王,转型者的创业之路在预制菜行业成功的普通人并不少见,毛祖宣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年仅38岁的毛祖宣已是华为巴西业务部负责人,年薪高达300万元。
但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投身预制菜行业。
“我们花了7年的时间,让华为的软件业务在巴西达到1亿美金产值,但是只花了3年,就将企业网业务卖到1亿美金。”毛祖宣意识到自己创业也可能成功。
他卖掉经营4年的电子商务线上店铺及保税仓库存,开始重新选赛道。经过国内外考察,他发现了预制菜这个新“蓝海”,决定返“湘”创业。
2023年初,毛祖宣的“九州厨子”公司在长沙县湘龙街道水渡河市场正式“安家”。凭借爆款料理包农家小炒肉月销量超1000万包的业绩,他的公司被评为“2022年华中最受欢迎预制菜创新品牌”。
03 成功策略:精准定位与差异化竞争,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在预制菜行业创业,精准定位至关重要。创业者需要选择一个未被充分开发的细分市场,快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专注于特定地域的特色菜系(如粤菜、川菜),或开发适合特定人群的健康预制菜(如素食者、健身爱好者等),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同质化市场中找到突破口。
小众水产食材创新是打破同质化困局的有效策略。近年来,多家企业通过小众水产食材寻求新突破,汉寿和田甲、豚岛食品、肆月河豚等企业纷纷研发甲鱼、刀鱼和河豚等预制菜。
地域特色菜品研发也是打造差异化的有效途径。臭鳜鱼、盐焗鸡、豉油鸡、葫芦鸡、红焖姜母鸭等地域特色菜品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本身具有情感联结,能够唤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
04 供应链管理:从田间到餐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源西街道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动预制菜产业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
他们推进的“惠到万家”农产品中心项目,创新采用“点状供地”模式,建设9000平方米的产业发展中心,集成冷链冻库、加工车间、体验中心等功能。
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预制菜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以上。
通过农产品流通中心将预制菜等农副产品销往其他城市,他们构建起预制菜生产、研发、展销一体化链条,推动产业从“零星散种”迈向“集群发展”。
05 生产模式选择:小批量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利弊权衡创业者在进入预制菜生产时,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是选择小批量定制生产,还是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道路?
对于初创企业,定制化生产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创业者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不断调整菜品配方,快速推出新品。小批量生产还有机会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打造品牌忠诚度。
一旦预制菜业务步入正轨,考虑向大规模生产转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投资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满足更多餐厅、零售商等B端客户的需求。
但大规模生产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初期投入,创业者需要在资金和资源的平衡中找到最佳方案。
06 技术赋能:数字化生产与智能管理的应用实践在预制菜的生产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显著优势。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实现对库存、成本和销售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
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帮助在生产过程中精准控制火候、调味和配比,确保每一份预制菜都达到最佳品质。
智能管理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和WMS(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和物流的全流程把控,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一些企业甚至引进高端技术提升品质。万世集团斥资300多万港币从日本引进细胞冷冻技术,这种零下50度的极低温保存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持食材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07 销售渠道拓展:多元化营销策略,覆盖更广客户群预制菜的销售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餐饮渠道。如今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线上进行购买,因此,创业者需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最大化覆盖目标人群。
电商平台销售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入驻淘宝、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页面和用户评价体系,可以吸引消费者并促进转化。
社交媒体营销也是有效的手段。预制菜不仅是一种食品,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内容创作、网红带货、视频直播等方式,可以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如何方便他们的生活。
与餐饮企业和外卖平台合作,将预制菜作为他们的备选菜单,能够快速扩大销售网络。
餐饮渠道的合作不仅能够带来稳定的订单量,还能够提升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08 品质管控:食品安全与口味复原,行业面临的挑战预制菜行业面临着两大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和口味复原问题。
尽管国标已经对预制菜禁用防腐剂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消费者对“食材不新鲜”、“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仍持谨慎态度。
与消费者重建信任是预制菜企业的“持久战”。
口味复原是另一个待突破的问题。消费者对购买预制菜不再仅仅满足于“方便快捷”的特点,而是更加聚焦于“好吃、健康、新鲜”。
预制菜企业需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打造适配不同场景的预制菜爆品。
台商白金梁创立的“蒸燴煮”公司已成为大陆预制菜行业的领头羊,为超市、工厂、医院、学校、航空公司等提供各类预製餐食。
他们的厨房生产线一天可提供餐食一百多萬份,品種多達兩千餘款。
白金梁表示:“预製菜是高科技行业,并非坊间所以为的小产业、小作坊。预製菜投资大,回报少,利润低,并非想像中那么好做。”
09 区域集群效应:借力产业基地,创业者的机遇之地从预制菜产业链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山东省内预制菜企业数量达2959家,排名各省份第一。
目前已经形成青岛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六大预制菜产业基地。
这些基地凭借完善的食品工业基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发达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这些产业集群地区创业,可以享受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支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
10 未来展望: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与创业建议未来五年内,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工艺优化以及标准化体系的完善,预制菜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上升。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也将不断提升。
对于准备进入预制菜行业的创业者,有几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二是要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和品质,建立消费者信任;
三是要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
四是可以考虑借助产业集群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预制菜行业的崛起为创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精准的市场定位,到创新的生产和销售策略,预制菜创业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行业经验,而是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中找到独特的突破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少普通人已经在这个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香港一家潮州面档老板保留了最拿手的潮州面条现做,占营业额的三成,其余七成菜品全部改用预制菜。
原本需要聘请多名厨师和帮工,现在只需两个厨房工人加两个服务员,每月人工成本从二十多万降到七八万。
在月营业额三十多万的情况下,他的面档总算能够维持盈利。
相关知识
预制菜创业风口已至,普通人如何年赚千万?
强大的冷链物流如何帮助预制菜保鲜?|拆解预制菜
预制菜亟需解决消费者认知差异
【预制菜100人】深度剖析!预制菜保鲜运输难题如何破解
风口下的预制菜仍处草莽竞争时代:行业面临标准化难题,企业缺少大单品
预制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数据观察)
预制菜如何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预制菜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10组数据洞察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
[勤策消费研究]:2023年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网址: 预制菜创业风口已至,普通人如何年赚千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0839.html
上一篇: 营销战略和差异化策略课件.ppt |
下一篇: 菜鸟互动: 数字化营销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