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广安:种养循环带来三重效益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广安频道

广安:种养循环带来三重效益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广安频道

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猪舍整齐排列,配套设施完善。(资料图片)

广安区龙台镇德山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基地工人在稻田捕虾。

种养循环是一种通过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实现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养殖场中令人头疼的“包袱”,成了滋养土壤的“宝贝”,带来了化肥减量、耕地提质、农民增收三重效益。

近年来,广安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合生态种养模式、加强技术研发推广等一系列措施,深化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协同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

9月1日,广安区花桥镇生态肉鸡养殖共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把打包好的鸡粪转运至附近的有机肥加工厂,实现“变废为宝”。

“鸡栏内铺设了由稻壳等材料配制的天然发酵床,经发酵的粪便直接供应有机肥厂,成为优质生物化肥原料。”基地负责人周亮亮介绍,这一做法不仅实现“零污染”,还节约了成本,创造出额外收益。

“粪便从养殖场运到工厂后,经高温发酵制成有机肥。”广安美农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继成介绍,公司与广安各地的畜禽养殖、果蔬种植业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畜禽粪便和粪水为原料,生产出多种专用肥。

目前,该公司年处理畜禽粪污能力达15万吨,年产有机肥3万吨,产品除供应本地水稻、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外,还销往南充、重庆等地。

近年来,广安市积极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采取“养殖户+第三方服务组织+种植基地”模式,加快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体系,持续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直接带动养殖业粪污资源还田利用。

同时,广安市全面推广养殖场配套完善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1%。

此外,广安市还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有机肥施用面积204.1万亩,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以水稻、玉米、油菜秸秆还田为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技术,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1.56%;利用冬闲田、冬水田及果园、粮油作物行间,间作套种紫云英、黄花菜、大豆等作物,推广绿肥种植38.4万亩。

创新模式 激活效益

9月4日清晨,广安区龙台镇德山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水面波光粼粼。技术人员与村民正忙着执行一项关键任务——筛选并保留活力强、体质好的优质种虾。

这些本地培育的优良种虾,将成为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也意味着该基地正积极向产业链上游迈进,力争掌握“虾芯片”。

龙台镇宣传统战委员邹帆介绍,该基地占地1400亩,推行“全年一季稻三季虾”模式,预计一亩田可产水稻1400斤、小龙虾200斤,亩均收益约5000元。

为推进种虾培育,龙台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分片包干、现场指导等方式,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龙台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小飞说:“我们按片区安排技术人员,全力协助业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稻虾共作,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基地负责人蒋柏林介绍,稻虾共作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虾为稻供肥,稻为虾供荫,形成“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既提升了稻米品质,也优化了小龙虾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广安市充分挖掘稻田生产潜力,大力推广“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通过对稻田进行改造,将水稻种植与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或适水动物养殖有机结合,构建稻鱼、稻虾、稻鸭、稻药、稻菌、稻菜等互补或共生的种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地、水、肥等要素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循环农业 绿色发展

在多方推动下,传统养殖业正经历绿色蜕变。近日,在邻水县石滓镇梨下养殖场,成群跑山鸡在百余亩梨树下自由觅食。

“梨林为跑山鸡提供了天然栖息地,梨树枝叶为鸡群遮阴避暑,林间昆虫和杂草成为跑山鸡的天然饲料。”梨下养殖场负责人周英介绍,跑山鸡在林下活动,产生的粪便又为梨树提供有机肥料,促进梨树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鸡放到梨林里养,而是构建了一个“林—鸡—虫”的高效、低碳、节能的生态循环系统。

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也在绿色发展上下足功夫:全封闭的粪污收集管道系统直连3座大型沼气池,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并运用菌群发酵将粪污全部转化为有机肥。

“我们以‘柑橘+生猪’的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猪产业。”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环保经理陈龙介绍,养猪场在基地周边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种植柑橘、蔬菜等,并与周边5个村签订了1800亩粪肥消纳利用协议,通过配套管网直接给果园供肥。

近年来,武胜县重点发展大雅柑和生猪产业,在胜利镇、万善镇等6个乡镇,联合打造循环农业示范带,持续完善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积极推广“果—粮(经、草)—畜—沼”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全面实现粪污零排放和资源全利用。截至2024年,全县已建成“生猪+大雅柑”种养循环基地17万亩。

养殖产生的粪污向上供应种植端,养殖产品向下与加工端衔接,既解决污染问题,又把养殖环节的所有生产材料“吃干榨尽”,让从前的“负担”变为“资产”。

当前,广安市正在拟制《打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作为重点,统筹考虑畜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与消费需求相适应、与种植业布局相协调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结构。

接下来,广安市将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原则,完善种养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精准推动畜牧业与种植业融合循环发展。(县(市、区)融媒 廖小兵 贺小芹 记者 文思童 文/图)

编辑:宋俊梅

相关知识

“废沼液”变“农家宝” 四川通江绿色种养循环激活田野新动能
百花齐放扮靓美丽广安
广安鲜花配送,广安鲜花预定服务
广安秋粮丰收有“密码”
【广安草莓种子价格
广安岳池县花店
广安花店鲜花推荐,广安鲜花2小时内快速送到!
广安园林花卉电话
广安苗木
广安花店

网址: 广安:种养循环带来三重效益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广安频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147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家风润乡村
下一篇: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