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持续改善“微环境” 创卫难点变亮点

持续改善“微环境” 创卫难点变亮点

下五渡国防林管护常态化

下五渡新村改造后的水冲厕所

康达社区新增的文体设施

康达小区错时共享车位

  居民身边的“微环境”改善效果如何,关系到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满意度。为此,郊区开发区坚定“狠抓狠治、一治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以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发力,持续巩固,努力把昔日的创卫难点变为如今的创卫亮点。日前,记者走进下五渡村和康达社区,感受创卫带来的点滴变化。

  资源共享破解“停车难”

  康达小区有20多年历史,小区有住宅楼35栋、居民2270户。多年来,小区周边逐渐形成一个小型商圈,方便居民的同时交通拥堵问题随之而来。“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大队在道路两侧施划了禁止停车标线,增设了禁停的标志标牌。这虽然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有车一族面对‘车停不下,违停吃罚单’的窘境频频吐槽。”郊区开发区康达社区党总支书记路华丽告诉记者。

  为了让群众不再为“停”所困,康达社区联合交警四大队和小区物业公司开始搞调研、访百姓。他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康达小区的住户白天外出上班时段,小区内的停车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他们萌生了错时共享、智慧引导的办法,缓解停车难题。

  “简单来说,‘错时共享停车’就是将小区内有限的公共停车位分时、分段提供给附近商户和社会车辆。白天小区住户上班时将自家车辆开走,临街商户和来附近办事的市民可以进入小区临时停放车辆。这样既不影响小区居民停车,也满足了临街商户以及附近办事人员的停车需求。”康达社区副主任吕志华说。

  征得多数居民的同意后,交警四大队协同小区物业在小区内施划了400余个停车位。其中,为外来车辆提供的车位主要集中在小区门岗附近,并标明“错时共享”黄色大字,方便外来车辆有序停放。

  “外来车辆是需要缴纳停车费的,收费标准为半小时以内免费,1小时内收费2元,24小时最高收取20元。”小区物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外来车辆一般不会停留过久,居民下班回到小区时停车位仍然充足。收取的停车费主要用于雇用小区保洁人员。

  现在,小区保洁人员已经由原来的5名增加到18名,小区的保洁频率和质量大大提升,创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厕所革命”让农村更宜居

  “方便”之事非小事,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在农村,“厕所革命”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也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四处漏风,夏天臭气熏天……”这句当地村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是改厕前的真实写照。“以前条件差,家家户户的厕所真就和顺口溜说的一样,不仅不卫生,还不方便。”下五渡村网格员任卫芳指着改造后的新厕所说,“你看,现在的厕所和城里的一样,干净方便,特别实用。”

  顺着任卫芳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硬化的街道一旁,4间可移动式环保水冲厕所一字排开。“在改厕前,我们也观摩了其他一些村的改厕工作,有的是改封闭式旱厕,有的是改三格水冲厕所,还有的是改上下水道水冲厕所,考虑到旧村将来很可能要整体改造,我们最终确定了在旧村安装可移动式水冲厕所、在下五渡新村等小区实施水冲厕所改建的方案,即使旧村改造环保水冲厕所也能灵活挪动再利用。”下五渡村村委会主任杨承河说。

  确定了方案后,就加紧实施,前前后后用了3个月,下五渡新村、四井苑、小寨小区的3座水冲厕所和旧村的两座可移动式环保水冲厕所崭新亮相。“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厕所外观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菌传播和环境污染。村民们见证和感知着创卫以来每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随之转变的是大家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现在环境这么好,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不能随便破坏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米秀芬说。

  增绿美化打造休闲好去处

  3月12日,下五渡村的一处小游园里,几名游人在散步。环顾四周,柳树、侧柏已吐出新绿,旁边的一座仿古建筑与油松、龙爪槐、冬青等苗木相映成趣,“下五渡国防林”几个大字立在苗木丛中十分显眼。

  修剪树木、除草、浇水……上午9点,下五渡村村民古艳梅和10余位工人分工明确,有序地忙碌着。

  回忆之前的景象,古艳梅说:“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聚集、污水横流的大坑,因为地势低洼,附近的居民经常往这里抛撒垃圾,就连生活污水也汇集在这里,夏天蚊蝇滋生、气味难闻,路过的行人都躲着走。创卫开始后,周边群众抛撒垃圾的现象少了,同时提出了改造这里的期望。”

  让多年的垃圾坑“变身”小游园,不是一句空话。去年开始,下五渡村村支“两委”班子就开始行动了。“坑内污水、淤泥、垃圾混杂在一起,清理难度很大。”下五渡村党总支书记杨国芳介绍,“为了找到解决的办法,改造前期和中期光是走访居民就不下20次,后来我们想到了把建筑垃圾和沉积淤泥混合的办法,让淤泥变干方便清运。”那段时间每天有四五车建筑垃圾运进来,通过搅拌,将坑里的淤泥固化,再一车车地运走。

  抽干污水,清理完积存垃圾和淤泥后,下五渡村又将这里覆土填平,种上了冬青、桃树等10余种苗木,林间还铺设了石子路,雇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小游园雏形显现。

  今年开春后,在国防林北部,村里的妇女在占地约32亩的土地上开辟新绿,建设“巾帼林”。“我们计划栽种一些桃树和观赏花卉,之后再把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石磨、石碾等在国防林和巾帼林两个区域集中展出,将这里连片打造成一个农耕文化主题游园,然后增加一些休闲长椅,为居民休闲遛弯提供一个好去处。”下五渡村村委委员姚晶晶说。

  此外,下五渡村村支“两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内容融进村里小景观打造中,每逢重要时间节点,还会组织村民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文明根植于村民内心。从“面子”到“里子”,从“蚊蝇飞”到“蝶舞翩”,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微改变,让村民从心底生出对城市更多的热爱和归属感。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老百姓的心情也变得更好了。无论是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度,还是对城市的期待值,都更高了。”谈起创卫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杨国芳深有感触。(郭鑫璐 通讯员 刘宏)  

相关知识

持续改善“微环境” 创卫难点变亮点
收藏!开展创卫园林绿化活动的几个重点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人民网评: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有信心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解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微环境室外空气质量改善系统的制作方法
《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台
新华全媒+丨有信心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解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解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改善空气质量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网址: 持续改善“微环境” 创卫难点变亮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2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城区微改造 魅力大提升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