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小綠植緣何成網紅(農產品新消費觀察)

小小綠植緣何成網紅(農產品新消費觀察)

  圖①:江蘇省沭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紫薇繁育基地,花農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紫薇花樹苗。
  丁華明攝
  圖②:成都“海蒂和嚕嚕的花園”,倉庫裡工人忙著為綠植花卉打包發貨。
  張 建攝
  圖③:山東省青州市彩葉芋種植基地,花農在管護綠植。
  馮 寧攝
  圖④:河南省鄢陵縣新科梅園,游客在賞花。
  汪劍鋒攝
  數據來源:中國花卉協會

  在城市寫字樓的格子間裡,在新裝修房子的客廳裡,一抹抹鮮亮的綠意悄然成為新風景。網店裡,“禁止蕉綠”水培香蕉、“放青鬆”盆栽香鬆、“薪水番番”的小番茄等綠植銷售火爆。這些自帶“網感”的花卉綠植,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成為撬動花卉綠植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新支點。

  一盆小小的綠植,如何從尋常植物變成網紅單品,又會給鄉村和鄉親們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與實惠?這背后,不僅是經營模式的創新,更蘊含著農業多種功能與多元價值實現的新路徑。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城市裡的綠植花卉店與鄉村裡的苗圃種植基地,從這片“綠葉”背后解讀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密碼”。

  一盆綠植的新賬本——

  從比價格到算“價值”

  當一盆花卉綠植的標價不再僅由其品種、規格和長勢決定,新的價值維度——情緒價值——被清晰地標注在了價簽上。新賬本的背后,是整個農產品消費市場的深刻變化。

  走進北京郎園文創產業園裡的一家新型綠植店,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花市的認知——沒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這裡不拼價格,不比誰家的花多,而是講究植物與空間的美學融合。店主安穩宇正拈起一片葉子,向顧客耐心講解它的脈絡和秉性。在他看來,這裡不只是售賣盆栽,更是在提供一種融合了美學、知識與情感體驗的生活方式。

  “現在的顧客,心思活泛著呢!”另一家綠植店的店員張娜一邊麻利地為一盆水培植物換水,一邊笑著說,“他們一來,先看顏值高不高,再問我,‘這盆栽好不好養活?’”

  “高顏值”與“好養活”,看似朴素的要求,精准地標記了現代都市人的消費訴求點。調查發現,一盆易於打理的綠植,意味著更低門檻的陪伴和更可持續的情感反饋,這便是消費者願意買單的情緒價值。

  這種價值為我國花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5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悅己型消費和即時零售的驅動下,2024年全國花卉零售市場總規模近2200億元,小型觀花觀葉盆栽表現出新活力。其中,觀葉植物市場規模約135億元,同比增長約12%,熱帶植物和個性特色綠植的消費佔比持續攀升。

  這背后,是消費需求的變化。辦公桌迷你盆栽、臥室助眠香薰花……記者走訪發現,花卉綠植的消費場景正從節慶等儀式性消費大規模轉向日常的悅己型消費,非節日期間的銷售額也在不斷走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花卉綠植等消費,視為情緒調節品和空間美學元素,行業正從觀賞經濟向更深層次的健康經濟延伸。”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秘書長林巧玲介紹。

  讓市場看到新消費爆發力的,正是“禁止蕉綠”等創意農產品。福建省平和縣的新農人林文海,剛開始返鄉創業時,還在為5斤一單的香蕉銷路發愁。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許多顧客要求“帶稈發貨”以便水培。他敏銳地抓住這個商機,將帶稈香蕉與“禁止焦慮”的諧音梗結合,推出了“禁止蕉綠”產品。

  消費熱情被點燃。高峰期,林文海一天能賣出1.5萬單,日銷香蕉近10萬斤。這波熱潮穩住了產地香蕉行情,讓蕉農避免了增產不增收的焦慮。當地電商協會會長賴游龍說:“45天裡,累計幫助蕉農賣出300多萬斤香蕉。”

  從一株植物,到一個熱銷商品,小特產變成心頭好,農產品消費的價值標尺正在重構。調查發現,傳統農業看重的功能性價值如產量、口感、營養等依然重要,但審美價值、情緒價值、社交價值等一系列新的附加值,正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不少綠植店主告訴記者:“讀懂了消費者的情緒,就找到了打開綠植增量市場的鑰匙。”

  新農人的新農活——

  從憑經驗到“拼”創意

  消費端的風吹草動,考驗著供給端的應變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花卉電商消費約1200億元,佔全國花卉零售市場總規模的54.5%,電商連續3年成為增長主引擎,電商平台已成為小型觀葉和觀花植物盆栽的重要銷售渠道。目前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125萬公頃,花卉行業從業人員516萬人。其中花農和種植工人等生產端人員佔行業從業人員的較大比例,為50%—60%。

  調查發現,當“網感”和創意在影響銷售因素中的權重越來越大時,一批懂技術、懂市場、懂互聯網的“新農人”脫穎而出,他們的“新農活”正重塑著園藝生產的面貌。林巧玲介紹,隨著電商和零售市場的快速發展, 零售端從業人員數量在增加,佔30%—40%﹔消費升級和行業多元化發展,讓服務端及其他從業人員數量逐步上升,達到10%—20%。

  河南省鄢陵縣,聞名遐邇的“花木之鄉”,蠟梅種植是刻在當地人骨子裡的傳承。然而,守著好品種,卻愁銷路。“以前都是等中間商上門收,價格被壓得很低,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鄢陵縣九州蠟梅苗圃場花農王樂說。大學畢業后,王樂選擇返鄉創業。

  “新農具”是一台相機和一部手機。王樂帶著相機鑽進苗圃,鏡頭對准沾著晨露的花苞,記錄陽光穿透花瓣的光影,配上通俗易懂的種植知識,發布到網絡平台。鮮活的內容很快為他的網店帶來了第一批訂單。此后,他抓住短視頻風口,在抖音等平台免費普及蠟梅養護知識,積累了數萬粉絲,將鄢陵蠟梅通過一根網線送入千家萬戶。如今,他不僅穩定了自家的收入,還帶動了全村鄉親一起做蠟梅電商。

  在北方最大的盆栽花卉集散地山東省青州市,90后“花三代”陳寶東則把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賽道——熱帶觀葉植物(以下簡稱“熱植”)。這類植物因其獨特的形態和較高的價值,一度被視為小眾的“網紅單品”。

  陳寶東利用青州成熟的花卉產業鏈基礎,從印尼、泰國等地引種錦化龜背竹等熱植,並通過直播等新渠道迅速打開市場。“我爺爺那輩種草花,父親那輩經營杜鵑、紅掌,到了我們這一輩,必須玩點新東西了。”陳寶東說,“這是個新興市場,市裡也給了很大支持,我很有信心。”

  如今的青州,像陳寶東這樣的“新農人”正在成為綠植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他們視野開闊,熟悉網絡,敢於嘗試。青州也順勢而為,實施“花二代”新型花匠培育工程,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目前,青州的熱植產業年產值5.07億元,佔據了全國約45%的市場份額。

  “生產主體的代際革新是產業轉型的關鍵變量,他們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產品背后的故事、文化和服務。”中國花卉協會盆栽植物分會秘書長王曉晴表示,越來越多的園藝從業者,用共情和創意與市場建立連接,用年輕人的方式與消費者直接對話,將市場的需求精准地傳遞回生產端,推動從“產什麼賣什麼”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的轉變。

  美麗事業的新天地——

  從深耕一產到三產融合

  調查發現,在不少地方,“一盆綠植”已經變成了一個旅游目的地、一種文創產品、一堂研學課。這株植物的價值被充分挖掘,它所能帶動的,將遠不止種植和銷售。圍繞“美麗事業”,一條集文旅、體驗、服務、品牌於一體的全新產業鏈正在形成。

  在成都,網店經營者邱亞敏用17年時間,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小花店,打造成了一個佔地800畝、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園藝品牌。她打造的“海蒂和嚕嚕的花園”,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這是門看著美、做起來苦的生意。”邱亞敏的生意經裡,有筆很清楚的成本賬:一盆售價20元左右的月季,人工培育費佔10%,運費和包裝成本高達25%。利潤微薄,如何做大做強?

  經過不斷摸索,邱亞敏找到了門道——做品牌、做服務、做體驗。投入數百萬元自建溯源系統,將生產全程標准化,操作手冊打印出來“有一米多高”﹔首創“30天不活包賠”的售后服務,解決了新手“害怕養死”的痛點,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將花園免費開放,還資助學校建花園,出品園藝紀錄片。

  去年底,邱亞敏的拼多多店鋪裡,一款藍莓盆栽沖上熱銷榜單。巴掌大的花盆中,翠綠枝葉間綴滿果實,這是運營團隊根據大數據定制的“爆款”。“青年上班族,向往田園生活,水果盆栽既有觀賞性,也有參與感,盆栽結果的那一刻,對他們來說很治愈。”邱亞敏介紹,藍莓、檸檬水果盆栽上線3個月,日均訂單突破500單。

  同樣是經營“美麗事業”,江蘇沭陽展示了區域產業如何通過三產融合實現整體躍升。在這裡,傳統的花木種植正在與文旅、文創深度結合。當地打造的“花谷裡花園”,集場地租賃、主題研學、戶外婚禮、團建露營於一體,推動從“賣風景”到“賣服務”的轉型。當地還開通了“低空航線”,讓游客乘坐熱氣球俯瞰花海。

  產業的升級,體現在經營模式之變上。面對線上價格戰,沭陽藝川盆景產業園的總經理周蒙蒙另辟蹊徑,抓住高端客戶買回盆景后苦於不會養護的痛點,提供長期的修剪、施肥、造型等全流程養護服務。從一次性銷售轉向長期服務,建立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當地還有一家文創公司利用最常見的楊木,設計開發出精巧的木質玩具,一塊普通木材的價值被放大,實現“點木成金”。

  從寫字樓裡的一株“禁止蕉綠”,到廣袤鄉野裡的一座花園,農業的邊界正在被拓寬。這不僅是花卉綠植產業的故事,更是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中,如何讓土地裡長出的不僅是農產品,還有風景、有文化、有體驗?如何讓農產品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慰藉心靈、裝點生活?答案,或許就藏在這些充滿生機與創意的綠色故事裡。當農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產,而成為連接生產、生活、生態的“美麗事業”,鄉村的價值將被重新定義,鄉親們的生活,也必將“像花兒一樣美”。

  (實習生王佳一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2日 1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小小綠植緣何成網紅(農產品新消費觀察)
從春節消費看中國市場活力(消費視窗·一線經濟觀察)
鮮花經濟為消費增添新活力 花旅融合鋪就致富路
花卉消費需求激增
武邑紅梨憑啥論個賣
土特產撬動大產業 農文旅激活新動能
小花朵大產業 “鮮花經濟”催生消費新藍海
2000萬元鮮花消費券今日開搶
財經觀察:從“五一”低空消費看“翼”動力加速釋放
紫荊花開別樣紅

网址: 小小綠植緣何成網紅(農產品新消費觀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39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世界首台育
下一篇: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 世界首台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