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养蚕的趣事》
190

文/趙小花 这几天气温骤降,不知道是没盖好被子,还是被什么东西诅咒了,连着几个晚上我都像睡在一个到处漏风的破房子里,与此同时,非常奇怪的,我这几晚都做了一个有关「蚕」的梦。 上初中的时候,不知道吹了什么风,学校里突然流行起养蚕这件事。每个班级都冒出来了几个「养蚕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弄了一些蚕卵,用火柴盒装着,里面垫上棉花,到了课间还会摆在朝阳的窗户上晒一晒,一时间,整个学校都能听见三三两两的手艺人分享养蚕经验的声音,俨然一副大型养蚕交流会的场景。 可能是在田间地头被那几亩小麦和玉米折磨到了头,我打小就对「种东西/养东西」这类事没什么兴趣。尤其是火柴盒里这玩意看起来跟老鼠屎没什么区别,我就更加嗤之以鼻,这东西还能吐丝?吐出来的丝还能织成衣服?这种说法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跟课本里教的东西一样可笑。 现在回想起来,对于织布来说,我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亲眼见过我奶奶用一架手摇织布机把几千根细丝织成了布,整个过程耗时半个多月。我之所以记忆深刻,是这架织布机体型极大,严重挤占了我的游戏场地,而且这东西工作起来的样子就像一个机器人,虽然动作呆板,但对幼小的我震撼不小,感觉十分有趣。 当时我显然没弄明白「丝」和「棉」的区别——我奶奶用来织布的细丝,是棉丝,它的原材料是棉花,织出来的布自然也就是棉布。蚕吐出来的丝,是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显然后者更高级,哪怕放到今天也是稀罕东西。 养蚕是一门手艺活,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业。当雌性的蚕蛾产下五百个左右的极小的卵,接着它就会死去。养蚕人要精心照顾这些蚕卵——一千多个蚕卵才一克重,可想照顾它们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春天,蚕卵会孵化,幼虫一孵化出来就要疯了一样狂吃东西,虽然它们看不到也动不了,但它们的嘴巴却极其刁钻:它们只吃新鲜的桑叶,叶子要在露水干了以后采摘,每半小时换一次。 接下来的一个月,幼小的蚕除了吃就是拉,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对于生活环境也非常挑剔。养蚕人要及时清理蚕室,确保它们全天都拥有完美的光线和适合的温度条件。幼小的蚕非常脆弱,突然间巨大的噪音、浓烈的气味、温度的改变甚至卫生清理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它们死亡。 当蚕幼虫四次蜕皮以后,长度超过五厘米,体重就达到了刚出生的几千倍,突然就不再吃东西,开始吐丝。一连三天,幼虫会以精致的「8」字形在自己身体周围不停地吐丝,最终形成一个雪白的蚕茧。 对于最后的结果来说——起码对于人类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每个蚕茧所含的蚕丝纤维长达四千米,但大约只有1/4的蚕丝可以产出强韧、不断裂的线。 丝绸之路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有原因的。尽管这条路也会运送诸如马匹、陶瓷和纸张,但丝绸数百年来一直都是最重要、最珍贵的物品。当丝绸被运到这条路的终点站——罗马的时候,帝国的所有贵族都极其喜爱这种独特的织物,仅从一条记载的法律就可以看出罗马人对它的珍视程度:如抓获偷盗丝巾或丝质手帕者,则被视为如同偷盗黄金,可处以绞刑吊死示众,以惩戒其恶劣行为。 显而易见,对于十几岁的我们来说,不太可能靠火柴盒里的「老鼠屎」织成能吊死人的宝贝。这东西必须是批量生产,大量养殖,从地理上来说,我当时所在的北方就没有占到优势,桑树虽然适合在盐碱地区种植,但是北方温度不适合养蚕。 虽然我对于养蚕没什么兴趣,不过最终事情还是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着。我可以声明这绝不是我在学校所处的位置导致的,虽然在我上初一的时候,我的前后左右——甚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八个方向都是女同学,在我眼中,包围我的不是这些可爱的女同学,而是他们书桌里被呵护的如同婴儿一样的蚕宝宝。 可能女性天生就适合养蚕,直到今天我也这么想,那种母性的冲动在我十几岁的女同学身上就能看得出来,接下来事实也是这样证明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从同桌手中接过了几个蚕卵,耐心听她跟我讲如何照顾这些小东西,该怎么换桑叶,如何用棉花给它们保温,接着我把它们放到了口袋里,小心的带回了家。 事情的结果不怎么让人愉快,蚕宝宝在第二天早上就冻死了,火柴盒周围还有我早上刚采摘来的桑叶——这是我从我们村上唯一一棵桑树上摘下的,可能是这棵桑树所在的位置多少也带着一些死亡的气息,因为这棵桑树长在一座坟上。蚕宝宝的尸体和这些桑叶我都保留了很久,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次拉开抽屉我都期望这些小东西能起死回生,但直到我上学的路上洒满了厚厚的积雪,它们也没能活过来。 这件事让我过早的接触了死亡,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那代表着什么,之后每当我不论在电影中还是村中有老人死去,我都会下意识想到那火柴盒里蚕卵的尸体。但比这更难过的是到了周一,周围的姑娘们又带着她们的活蹦乱跳的蚕宝宝回到了学校,甚至有的都已经吐丝结茧。 这让我大受挫折,如果我的蚕卵不死,可能都已经织成了衣服被我穿在身上,我不可救药的胡思乱想,偏偏这个时候送我蚕宝宝的女同桌又对我的养蚕手艺冷嘲热讽,这更是让人气不过。男孩子的破坏欲随之爆发了,我把她的火柴盒扔到了地上踩扁了,为此她大哭了一场,之后她气的很久没跟我说过话,她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得清楚,但至于名字,现在我只记得她姓魏。 事隔多年,当我读到了古罗马人吊死偷手帕的贼,我心中一紧,还好我没生在那个时代,不然踩扁几个蚕茧虽然大概率不会被吊死,但被砍掉几个手指/脚趾当做惩罚看来是逃不掉的。 现在仔细琢磨一下,这可能就是这几晚我的噩梦之源。
獨立、自由、不妥協。
相关知识
朝花夕拾童年趣事作文900字
《朝花夕拾》童年趣事
回忆中的温情与成长: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精选
朝花夕拾心得体会6篇
朝花夕拾童年趣事内容概括 童年趣事文章梗概
养蚕是什么季节 养蚕的季节
关于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的手抄报 朝花夕拾手抄报
如何养蚕 怎样养蚕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网址: 《朝花夕拾:养蚕的趣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