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这一跨学科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可能对家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养蚕的具体过程以及我国养蚕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同时也渴望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如何正确饲养家蚕、如何分析和解决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新教材冀少版(202
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的《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家蚕从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变成蛹,最后羽化为成虫的整个生命历程。教材还详细阐述了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准备合适的饲养环境、提供充足的桑叶、注意蚕室的温度和湿度等。此外,教材重点讲述了我国悠久的养蚕历史,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蚕桑产业,展示了养蚕业在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特点:该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一方面,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妙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教材将生物学知识与历
3、史、文化等学科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引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学生要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 这一实践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了解家蚕的生命活动规律,同时结合历史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掌握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我国的养蚕历史。 能力目
4、标:学生能够正确饲养家蚕,观察并记录家蚕的生长变化;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国养蚕历史;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关爱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饲养方法;我国养蚕历史的了解。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养蚕历史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些家蚕的图片和丝绸制品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丝绸是怎么来的吗?”“你们见过家蚕
5、吗?”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看这些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丝绸是怎么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见过家蚕吗? 生: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家蚕和养蚕历史的话题。 2.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大家看这个视频,家蚕从蚕卵孵化出幼虫,然后经
6、过几次蜕皮,变成蛹,最后羽化为成虫。在这个过程中,家蚕需要吃桑叶,而且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2. 教师提问学生:“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家蚕喜欢吃什么?”“家蚕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生:家蚕会从幼虫变成蛹,再变成成虫。 师:非常好。那家蚕喜欢吃什么呢? 生:桑叶。 师:对。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那家蚕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呢? 生:温度和湿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师:非常正确。家蚕
7、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在饲养家蚕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这些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习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教师讲解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了解了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后,我们来学习一下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合适的饲养容器,可以用盒子或者箱子,要保持通风良好。然后,我们要给家蚕提供充足的桑叶,桑叶要新鲜干净,不能有农药残留。还要注意蚕室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在 25℃左右,湿度在 70% 左右比较合适。另外,我们要及时清理蚕沙,保持饲养环境
8、的清洁。大家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生:(分组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能会遇到桑叶不够的问题,可以多准备一些桑叶或者找其他地方采摘桑叶。 生:我们小组觉得可能会遇到家蚕生病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家蚕的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 生:我们小组想到可能会遇
9、到温度和湿度不合适的问题,可以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测量,然后通过调整饲养环境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蚕卵和饲养工具。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进行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些蚕卵和饲养工具。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 生:(分组领取蚕卵和饲养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饲养家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生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师生互
10、动: 师:同学们,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问老师。大家要注意观察家蚕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 生:老师,家蚕什么时候会孵化出来啊? 师:蚕卵一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就会孵化出幼虫。大家要耐心等待哦。 生:老师,桑叶要怎么喂给家蚕啊? 师:可以把桑叶剪成小块,放在饲养容器里,让家蚕自己吃。要注意不要喂太多,以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学生定期汇报家蚕的生长情况,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我们定期来汇报一下家蚕的生长情况吧。每个小组派一
11、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家蚕长得怎么样了,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 生:我们小组的家蚕已经孵化出来了,小小的很可爱。我们发现家蚕吃桑叶的时候很有趣,它们会用嘴巴一点一点地咬。 生:我们小组的家蚕长大了一些,开始蜕皮了。我们觉得家蚕的生长过程很神奇,它们会不断地变化。 生:我们小组的家蚕已经变成蛹了,我们很期待它们羽化为成虫的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了饲养家蚕的不容易,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定期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五、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养蚕历史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
12、,我们在饲养家蚕的同时,也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养蚕历史吧。大家看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早在古代,我国的丝绸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大家了解了吗? 生:了解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教师提问学生:“我国的养蚕历史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你从我国的养蚕历史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我国的养蚕历史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生:我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 师:非常好。那
13、你从我国的养蚕历史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养蚕历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六、总结与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饲养家蚕,了解了我国的养蚕历史。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了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还知道了我国的养蚕历史。 师:非常好。大家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生:我体会到了
14、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小组一起饲养家蚕,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生:我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而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 2.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生物学知识,还了解了我国的养蚕历史和传统文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断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
15、家蚕的知识和我国养蚕历史的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家蚕和我国的养蚕历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 一、家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1. 从蚕卵到成虫的变化。 2. 对环境的要求。 二、饲养家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饲养容器。 2. 提供桑叶。 3. 控制温度和湿度。 4. 清理蚕沙。 三、我国的养蚕历史 1. 悠久的历史。 2. 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和了解我国养蚕历史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实践
16、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导致家蚕生长不良或者死亡。在讨论和汇报环节,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蚕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国养蚕历史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相关知识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教学设计)
《饲养家蚕,收集我国养蚕的历史资料》跨学科实践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docx
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
人工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养蚕人的福音来了
研究发现决定家蚕食性的主效基因
怎么养蚕 农村养殖家蚕,好养又好卖,教你高效实用的养蚕方法
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生产蚕丝,并用蚕丝织成美丽的绸缎。人们养蚕时习惯用来喂食的食物是() A.桑叶 B.青草 C.饲料
揭开蚕宝宝爱吃桑叶的奥秘:谭安江研究组发现了决定家蚕食性的主效基因
16 养蚕说课稿
你不能不知的养蚕那点事
网址: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教学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0435.html
上一篇: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 说课 |
下一篇: 养蚕技术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