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正阳花生 物尽其用——“三链”共建为河南正阳花生产业增值增效

正阳花生 物尽其用——“三链”共建为河南正阳花生产业增值增效

原标题:正阳花生 物尽其用——“三链”共建为河南正阳花生产业增值增效

当植保无人机完成最后一轮叶面肥喷施,金秋九月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即将迎来花生收获季。田间地头,不时可以看见花生收获机穿梭忙碌,将一株株早熟花生连根拔起;工厂内,圆润饱满如同珍珠般的花生米在机械轰鸣中流淌出醇厚的油脂;统一回收来的花生秧,经过机械粉碎制成饲料,打包成袋后运往养殖场,成为牛羊的美味佳肴;散碎的花生壳被压制成一段段圆条状的生物质燃料,颠簸着送往发电厂……

正阳县作为我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160万亩,产量50余万吨,近年来不断推进花生机械化生产、延伸拓展产业链,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到260亿元。从农业机械贯通种管收全程,到加工开发花生产品提升附加值,再到“吃干榨净”的资源循环模式,正阳花生实现从果仁到秧壳的物尽其用。

机械保障种植链

在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种植大户骆松山的花生长势良好,作为正阳县松山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流转了1600亩土地连片种植花生。“今年虽然遇到高温干旱天气,但因为田间管理得当、浇水及时,花生产量有了保障,每亩预计能达到700斤。”骆松山说。

千亩花生田,应该怎么管?“现在是社会化服务、机械化种植。”骆松山告诉记者,种、收、打药有专门的花生播种机、翻秧收获机、植保喷雾机等农机;部分病虫害管理工作可以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专业团队“保驾护航”,省力、省心还省钱。“被托管地块的化肥、农药都是托管公司提供,因为采购量大,这些农资是按出厂价卖给我们,每亩地能省100多元。”骆松山介绍。

正阳牛综合农事服务队就是正阳县一支“有口皆碑”的植保队,哪里有病虫害,农户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这支队伍。在服务队创始人、正阳县植保协会会长牛超的带领下,现有打药分队197支,拥有打药车辆523台,植保无人机小分队176个,连续5年服务面积均在440万亩次以上。

同时,牛超还是正阳县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专攻植保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其团队研发的高地隙三轮植保喷雾机不轧苗、重量轻、转向灵活、操作方便、价格实惠,连片的土地一天能打药500亩以上,被群众称为花生种植的“保姆型喷药神器”。“有时候忙不过来,就会用牛超团队的机器,1桶药能打30亩,半个小时打完,效率非常高。”骆松山说。

花生摘果机正在田间作业。

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除了植保机械,正阳县花生生产其他各环节的农业机械也成绩斐然。正阳县鑫茂机械有限公司正加紧制造花生挖掘收获机,8款机型70%以上的部件都是自主设计生产,能适应大中小各类地块;正阳金天地机械有限公司的花生播种机、翻秧收获机等机械整齐摆放在仓库内,公司负责人姚东辉说,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好,自从产品被纳入农机补贴名录后,销量激增、产销两旺。

据了解,正阳县投资2亿元建成花生机械产业园2个,现入驻花生机械生产企业12家,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花生生产机械6万余台,其中从种植、植保、收获到初加工等8个种类17个型号的花生机械进入河南省农机补贴目录。新型农机具的研发与推广,让正阳花生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96%,收获时间从原来的40天缩短至7天。

加工增幅价值链

在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阳鲁花”)的生产车间里,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油香,高标准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线上,一桶桶花生油经过一道道严格工序完成生产包装。

正阳鲁花隶属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2月投产使用,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10亩。正阳鲁花办公室主管汪涛介绍,正阳花生质量好、种植面积大、供应充足,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都能保证花生油产品的生产。

近年来,正阳县推动高油酸花生种植,正阳鲁花作为龙头加工企业,把牢高油酸花生油制作的原材料关,一方面大量收购当地种植大户的花生,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花生油酸含量检测,促进种植户提高种植品质。骆松山的花生地主要种植的就是高油酸花生,收获后在村子里完成机械脱壳、分拣等工序,筛选出高品质花生米卖给正阳鲁花榨油,每斤能多卖3~4毛钱。

从原材料收购,到智能蒸炒、榨油、滤油、恒温保存,再到装罐、贴标,正阳鲁花投入先进设备实现智能化生产,目前花生油年产能力10万吨,2024年实现营收10亿元,每年可消化正阳本地花生35万吨,占全县花生年产量的60%以上。

花生从原料到食用油可增值3~5倍,到休闲食品可达8~10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正阳县持续招商引资,先后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花食品产业园等密集型加工园区,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

在正花食品产业园内,河南正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给花生去皮机清洗养护。该公司负责人徐自立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花生休闲食品,有脱油花生、不脱油花生、裹衣花生、蜂蜜花生四大种类的产品,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生产旺季,全年花生的消耗量在10万吨以上,其中90%以上的原材料都来自本地。

为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正花食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进行合作,稳定花生质量、研发新产品、调配新配方,定期对产品进行更新改善,未来还将开拓花生蛋白、花生肽、花生高蛋白奶等精深加工产品线。

秧壳连上循环链

花生只要种出来,浑身都是宝。随着正阳县花生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现在花生秧、花生壳也可以作为饲料、燃料“废物利用”。

一亩花生地,能产约600斤花生秧、300斤花生壳。正阳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天地公司”)负责人蒋金锋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返乡创业,在花生收获季看见大量花生秧、花生壳在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无人管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正巧身边有做羊养殖的朋友,蒋金锋想,这么丰富的秸秆资源,与其丢了,不如拿去做饲料。

顺着这个思路迈出第一步,蒋金锋成立公司,一干就是10年。其间与国内外大中型畜牧养殖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按照养殖户的反馈不断研发、更新花生秧加工机械。“我们把长的秸秆切成短的,把硬的揉成软的,解决了花生秧过长导致的浪费、土残留等问题,还提升了饲料适口性。”蒋金锋说。

同时,新天地公司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建花生秸秆利用研发中心,作为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并进行技术成果产业化。目前正与科研团队合作研发益生菌发酵花生秧饲料产品,利用国内首创的干花生秧与益生菌混合发酵技术,产品粗蛋白含量将提高7个百分点,接近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而价格只提高100元。

此外,蒋金锋发起并成立了正阳县秸秆协会,制定推行行业规范,同时依托新天地公司协调带动原料销售:一方面从农户手里直接收购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原料,覆盖3个村2万多亩地;另一方面指导乡村的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初加工后进行采购,同时同步消化处理协会成员滞销的原料。

收来的原料用于生产畜牧养殖场反刍动物专用草料、花生秸秆颗粒饲料,不能作为饲草料的其他霉变秸秆及花生壳则制成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花生壳生物质颗粒燃料等代替煤炭作为环保燃料,将正阳花生资源“吃干榨净”。

“我们要成为连接种植与养殖的桥梁,让秸秆‘变肉换奶’,打通绿色种养循环的‘最后一公里’。”蒋金锋表示。

据了解,目前正阳县已建成400余个花生秸秆收储点,拥有可规模化秸秆生产的加工企业7家,花生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100%。

为了将这一潜力转化为产业化优势,进一步拓展和稳固种养循环的闭环链条,正阳县持续围绕秸秆饲料化、畜牧养殖及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招商引资。在此背景下引进的正阳牧歌牛业有限公司,成为“种养加”一体化深度协作的典型代表。

正阳牧歌于2024年10月投产,目前已经搭建起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新阮店乡万马村,建起了1000亩牧草供应基地,建设了12栋牛舍,存栏肉牛2000头。“为满足肉牛养殖需求,我们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花生秸秆和小麦秸秆。”该公司总经理李凯说,正阳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目前公司日屠宰肉牛300头,产品畅销大型商超及知名电商平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黄中钜 伊冠闻(范亚旭 黄中钜等)

相关知识

正阳花生
打开正阳花生宝藏,高值利用花生资源,以市场端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目标
中国·正阳第三届花生文化节活动开幕
《河南日报》:花生“生花”正当时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助力花生产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用花生生产食用油、用秸秆养奶牛生产牛奶……看“中国花生之都”花生产业的花样发展
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玩出了什么花样?
小花生“长”成大产业
【三农】正阳县:打造花生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优质花生“生”花结果
为花生产业腾飞发展插上翅膀

网址: 正阳花生 物尽其用——“三链”共建为河南正阳花生产业增值增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16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50亩地种花生一年利润分析:商机
下一篇: 花生亩产多少钱?解析高产花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