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眼新闻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今年我们花卉基地主要培育了郁金香、白菊、黄菊等多个受欢迎的花卉品种,为了加强幼苗的管理和维护,除了提前准备好营养土、水、肥之外,一开工我们就抓紧修剪枝叶,争取提高幼苗出苗率。”
随着春风拂面,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八组的“凉都花卉”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基地共有17个大棚,占地面积18余亩。于2023年5月开始种植,已成功向昆明、贵阳、六盘水城区等地输送鲜花40余万支。
![](http://img.huajiangbk.com/upload/news/2024/1005/photos/middle/20241005170304_749e_gc4ajec.jpg)
每到春季,这里就会变成一片繁忙的海洋,基地务工人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了将一棵棵花种培育成茁壮的苗木。近段时间,村民们正忙着进行春季的花卉育苗移栽工作,确保新一季的花朵能够在最佳时节绽放。
“黄菊的生长环境是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的地方。黄菊喜欢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在孕育黄菊的土壤中,可以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有助于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在30摄氏度的大棚里,“凉都花卉”基地的负责人刘万坤,说起种花一下子就精神了。
![](http://img.huajiangbk.com/upload/news/2024/1005/photos/middle/20241005170304_749e_9d2fpv1k.jpg)
原来,刘万坤以前在外省的一家花卉苗圃场打工,学到了一些栽花方面的技术,也看到了花卉市场的经济价值,产生了自己干的念头。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钟山区鲜花种植这一块的市场蓝海,随后又到江苏、金沙等地取“经”,向经验丰富的花农和技术人员请教,充实花卉栽培的管理和技术。
之后,刘万坤气候、温度、土壤都比较适合种植花卉的海螺村建成花卉基地,“育苗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花卉的品质和产量。”刘万坤说,基地已投资30万余元引进了智能化温室,滴灌等技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温湿度,自动浇灌为花卉生长创造了最佳的环境条件,相信这个产业会越做越大。
![](http://img.huajiangbk.com/upload/news/2024/1005/photos/middle/20241005170305_749e_e3hel4o.jpg)
在花卉基地,务工人员们的身影穿梭不息。他们或是弯腰仔细检移栽每一株幼苗,或是忙碌地搬运肥料和工具,每一项工作都显得那么专注和细致。
“老板为人好,平时遇到种植花卉的技术问题,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讲解。”在基地务工的海螺村村民李焕菊说:“我们在基地务工,每天基本收入都在120—70元之间,活路却不是很繁重,以后有钱了,我们也要入股跟着他一起种花。”
![](http://img.huajiangbk.com/upload/news/2024/1005/photos/middle/20241005170305_749e_kd1lgg9c.jpg)
据悉,该基地固定用工5人,采摘期需要15人左右,每年累计用工100人次。目前,基地内的花卉已长出了嫩芽,预计6月上市。期待着这些花卉能够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茁壮成长,为市民带来美的享受,也为城市增添更多的色彩。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保华镇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绿色林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特色文化产业等优势农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