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闻人在南湖感受生态美景 记者 张旭 摄
“一城花海半城湖,水光山色与人亲。”冬至时节,漳州迎来了一群“青年新闻人”。12月22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走进漳州。省、市新闻媒体记者代表和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代表等60多名“青年新闻人”,深入漳州南湖、“三馆”、香蕉海、南靖“土楼王国”,感受“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景宜人,聚焦漳州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动实践。
南湖“发呆”悠然乐
“好漂亮的城市新地标!”在富有闽南特色的“燕尾脊”“三馆”前,采访嘉宾边走边看,频频用镜头记录漳州全新的城市风貌。
邂逅丹霞山、感受陶艺馆、跨过南星桥、观赏三角梅主题区……在“五湖四海”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山文化生态园,嘉宾们在山、江、湖、寺、桥相融合的城市新空间里流连忘返。拍累了,逛累了,嘉宾便坐在南湖边的大石阶上“集体发呆”,看着湖中天鹅惬意畅游,静享悠闲时刻。
“每次回漳州都能感受不一样的变化。三角梅主题区的三角梅品种繁多,造型独特。”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杨晓涓,一边向同行的朋友介绍家乡情况,一边开启线上直播,即时与网友分享眼前美景。
“阔别九年,终于再与漳州相遇。从漳州站一路走来,明显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曾经环境杂乱的南湖相比,如今生态环境优化,山水美色入眼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生邢成武说道,“此次漳州之行,让我充满欣喜,期待与越来越好的漳州再重逢。”
绿满蕉海山色美
驱车前往香蕉海,金色阳光扑簌簌地铺洒在万亩香蕉林海上,木栈道依山而走,蜿蜒穿梭,清风拂过,绿波荡漾,美景宜人。望着眼前的连绵绿意,海峡都市报摄影记者马俊杰频频按下快门:“高处看蕉林,就像在看海。我要用手中的相机,把漳州的美带给更多的读者朋友。”他说,“短短几年,漳州市区的变化翻天覆地,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福州有西湖,听说漳州的西湖也正加紧建设。下回再来,期待能看到漳州西湖的生态美景。”马俊杰说。
听着轻音乐,漫步蕉海,不多时便与一座中欧式建筑相遇——这是林语堂先生的天宝故居,仿建林语堂在台北阳明山故居。“以前只知道林语堂是一位世界级文化大师,来到这里可以充分感受林语堂的生活情趣,先生是一位很浪漫、很幽默的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冯丹丹说。
“此次跟媒体记者一起深入漳州基层采访、实践,收获满满。”冯丹丹认为,香蕉海将田园风光、语堂文化、经济产业及休闲旅游业等产业进行融合,比单一的景点更加多元和丰富。
走读历史闽韵足
福建土楼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其中南靖土楼在福建土楼群中颇具特色。目前南靖存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它们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中,吸引嘉宾前往领略其风采。
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近800米的狐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盘山而上,山风徐徐,鸟鸣悦耳。到达土楼观景台,纵览田螺坑土楼群,就像一朵绽放的花儿。
“嗡嗡嗡……”一架无人机缓缓飞起。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学生刘辉正操控无人机,拍摄“土楼王国”里的有趣成员。“很喜欢土楼这种建筑。田螺坑土楼群十分壮观,裕昌楼非常有意思,是典型的‘楼坚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座东歪西斜的山村土楼居然能够矗立至今。”刘辉说道。
天色渐暗,夜色将近,嘉宾们来到富有“闽南周庄”之称的塔下村。村中小河静静流淌,向着远方蜿蜒而去。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记者廖尚玺带着学生走访了村里的民宿商家,其中不乏回乡创业的青年。“今年正值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来到这里,真切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实施,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廖尚玺说。(记者 邱丹燕 王琳雅 张旭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
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点赞“花样漳州”—“漳州,花的世界”
生动诠释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
改革开放新征程 之江新语续新篇
海峡两岸水仙花文化论坛在福建漳州举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大樟乡的生动实践
聚焦两会丨漳州市政协常委林汉钦:关于在漳州古城开设以漳州水仙花主题的民间艺术馆建议
商学院联合开封市福利院开展“雅韵青春聚焦文化 非遗传承实践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漳州水仙为什么要雕刻,漳州的水仙
“生态+”的漳州模式
在扎根人民中感受文学创作新趋势
网址: 聚焦漳州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动实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8238.html
上一篇: 全体员工组织漂流的方案 广州出发 |
下一篇: 1公分烟富111苹果树苗、1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