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0 题号:14228621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中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⑤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⑥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⑦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⑧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⑨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⑩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⑪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⑫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⑬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⑭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⑮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⑯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⑰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⑱它不再来。
⑲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过程依次是
轻视、
、欣赏、赞美、
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
得来的枝条,
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
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
_______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
________。
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一句作者为何要单独成段?
5.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精美散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更新时间:2021/10/29 09:17:19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崔修建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的含义?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
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2)从
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的理解。
4.请从
序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2021/07/21 | 1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散文以“父亲的扁担”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勤劳坚韧的农民父亲形象。扁担既是劳动工具,更是父亲人生的象征——承载家庭重担、见证时代变迁。作者以四季农事为时序框架(春挑肥、夏运谷、秋歌行),穿插典型事件(修河道、贩木炭、接子女),在具象与隐喻间自然切换。文中比喻新颖(“金色的歌”“双剑合一”),细节传神(扁担“咯吱”声、接站时“高斜”的姿态),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升华为精神传承。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扁担
吴晓波
①在父亲所有的农具中,扁担可能是最常用的。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早归的燕子绕着父亲上下飞,和扁担擦肩而过:夏天,父亲的扁担是响在田埂上最欢的一把口琴,抢收抢种,父亲要把刚刚打下的稻谷一趟一趟往谷场上挑: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
②印象中,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上街赶集,父亲用扁担挑着箩筐,装满了新下市的稻米,在集上卖了,换回来的,通常是扁担挑着的农药和化肥。就是串门走亲戚,父亲也习惯于挑着一个扁担,扁担上头扎着一个包袱,父亲说带着扁担方便,遇到什么事,扁担都能用得上。
③父亲的扁担一般要选十年以上的毛竹削制而成。父亲说,年轮小的竹扁担,韧性差,容易断;年轮越长,韧性越好,越磨越光,越磨越亮。
④的确,父亲的一生,也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⑤父亲十几岁时,祖父就因病撇下了他和祖母,父亲立志要用他的双手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大集体时,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那时父亲还不满十六岁,便带着他的扁担出发了,手挖肩挑,一点也不输给壮劳力,父亲年轻的肩膀和他的扁担一起成长,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
⑥到了冬季,生产阴暇时,别人靠着草垛晒太阳打扑克,父亲却早早地挑着扁担,踩着薄薄的白霜,朝着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出发了。父亲要赶在日落之前,用他的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又挑着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两天一个来回,靠卖苦力赚个差价。其中的艰辛,父亲从不说,只有他肩上的扁担最为相知。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
⑦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父亲有了母亲的加盟,内有祖母把持家务,外有父亲母亲两把扁担“双剑合一”,闪悠闪悠的扁担,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原有的土墙房也最早换成了村上人羡慕的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我们兄妹也在扁担声里,步入各自的人生学堂。
⑧记得还是那年大三放寒假时,我写信告知父亲火车具体到站的车次,父亲来信说要过来接我。火车入站还没停稳,透过车窗,外面接站的人群涌动,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父亲和众人一样,沿着路基朝着火车停的方向缓缓地追,我突然发现,父亲弓着的身子,像他的扁担一样,步履有些蹒跚,我的双眼瞬间就模糊了。下了车,父亲接到我,仍然坚持用他的扁担把我的行李挑在肩上,让我跟在后面走。
⑨走着走着,父亲就步入了老年,与他的扁担一起,在乡村的舞台上退役,静成岁月的一角。代替父亲扁担的,是隆隆而起的收割机,是一个艳如朝阳的新时代。
⑩但父亲和他的扁担,一生坦荡,坚韧,直行,响彻在我人生行走的每一句诗行里。
(选自《江苏散文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语言生动精练,父亲的形象饱满,作者笔尖饱含情感,令人动容。B.印象中,无论是上街赶集,还是串门走亲戚,扁担总是和父亲形影不离。C.第②段承写出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接着第③段引出下文对父亲一生的叙述。D.父亲与扁担一起退出时代的舞台,但他们的品质仍引领“我”勇往前行。2.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将父亲这一生挑着扁担“负重前行”的相关事件补充完整。
不同时期
相关事件
修理河道时
(1)_____________生产闲暇时
(2)_____________联产承包责任制时
父母一起用扁担把日子担的红火,住上了砖瓦房。“我”大三放寒假时
(3)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从修辞角度赏析)
4.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中父亲的形象。
5.文章以“父亲的扁担”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
2025/05/25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选文以《山海经》为线索,通过“我”与阿长的情感互动,展现了底层劳动妇女的淳朴与伟大。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不大佩服”到“发生新的敬意”,细腻刻画了阿长虽粗俗却善良的形象。文中对叔祖书斋的铺陈看似闲笔,实则巧妙引出“我”对《山海经》的渴慕,为后文阿长赠书埋下伏笔。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的祈愿,将个人记忆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礼赞,体现了鲁迅对平凡者的深切人文关怀。
【推荐3】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⑩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⑪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⑫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⑬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下面有关选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本书。B.“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之情。C.文章围绕阿长和《山海经》来选材,重点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详略得当,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D.联系全文看,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作者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B.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作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赢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C.选文第⑩段中说长妈妈给我买的《山海经》是“十分粗拙的本子”,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因为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富有想象力的世界。D.课文最后两段,作者的思绪从三十年前切回到现实,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歉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4.选文第①段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这一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5.选文第④段中,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今日 | 0次组卷
相关知识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名家阅读
好一朵木槿花阅读题答案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玉簪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写玉簪花的?
哪些秋天盛开的花儿,诗词中的秋花,秋花飒然而美好
秋雨中的银薇,白木槿花
美人蕉是什么季节开的(美人蕉几月份开花)
我最喜欢的美人蕉 作文
精选爱情散文:时光里的木槿花
五彩缤纷的美人蕉
大花美人蕉与美人蕉有何区别?
网址: 好一朵木槿花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9886.html
上一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d |
下一篇: 白玉簪的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