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书良
一
中国画以题材分,大致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宫室等大类。其中人物画出现较早,战国时就有精彩的人物缯画,而至唐代,文运兴隆,艺苑灿烂,花鸟画虽未为大国,但毕竟出现了有名有姓的作者。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云:
唐时花鸟画之著名者甚鲜,盖唐代以绘画为玩赏者,尚未见发展也。边鸾于唐朝三百年间为花鸟画之名手。德宗朝新罗进孔雀,使鸾貌写。画彩翠之美,加以婆娑之态,自然应节。又折枝蜂蝶,各具生意。其设色之精,当时得其传者有陈庶、梁广等。
同书又云:
花鸟画发展于五代之末叶,至宋乃大成。
也就在五代末叶至宋这段时期,花鸟画与湖南画坛密切相关了,因为期间出现了易元吉。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出生于五代时期,活动在北宋。易元吉天资颖异,灵机神敏,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后专擅獐猿。他是北宋一流的花鸟画家。英宗治平元年,汴京景灵宫孝严殿落成,易元吉奉诏画御座后面的大屏风,画了孔雀、京都鹁鸽及洛阳牡丹等花鸟,名声大振。《宣和画谱》录其画作245件,但可惜大多散佚,故宫曾藏有《聚猿图》、长沙市博物馆藏有《瞿鹆图》。前人对易元吉的花鸟画给予很高评价。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其“花鸟蜂蝶,动臻精奥”,米芾《画史》称之为“徐熙后一人而已”。据传黄庭坚为作《易生画赞》,苏东坡也曾为其《猿猱择虱图》题辞,刘挚《易元吉画猿》诗云:“老猿顾子稍留滞,小猿引臂劳攀援。坐疑跳掷避人去,仿佛悲啸生壁间。”
易元吉对于湖南花鸟画的隔代嘉惠是显而易见的,结合下面将叙述的齐白石、高希舜,以及现代的邵一萍、刘寄踪、李立诸位先生的艺术经历,易元吉的垂范主要是写生,是师法自然。
据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易元吉曾游荆、湖,援奇访古,深入万守山,长年寓居山野人家,观察猿猱獐鹿等生息动静之态和林木岩石之形。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他于长沙寓居屋后开凿池沼,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并驯养水禽山兽。他将壁间穿一小洞,自己置身在墙外,窥探动物游憩饮啄之状,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终成为一时无出其右的花鸟画大师。
当然,易元吉所处的时代去今久远;易元吉的作品也难睹真容,但其师法自然的创作实践肯定在湖湘大地泽被后昆。笔者《陈书良说齐白石》一书中记载有各家记录白石善于写生的生动范例,湘省已故著名花鸟画家李立先生也向笔者说及他在白石先生指导下体察花鸟的情况。我们还注意到齐白石的一些题画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如他55岁题《石与蟹》图:“余寄萍堂后,右侧有井,井上余地,平铺秋苔,苍绿错杂,常有肥蟹横行其上。余细视之,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世之画此者不能知。”蟹是齐白石喜爱的绘画题材。齐白石所画的蟹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有张牙舞爪的,有横行霸道的,有仰肚朝天的,有使劲翻身的,不一而足。据此可知齐白石对蟹的形态、习性做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这当然是和易元吉师自然、重写生的创作精神一脉相承的。
二
中国写意花鸟画近现代艺术精神的代表是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吴昌硕自幼随父亲学习,后进入私塾读书,八岁始作骈语,十岁学习书法篆刻。同治四年,二十一岁的吴昌硕得中秀才,但即绝意功名,潜心于金石书法。同治八年,二十五岁的吴昌硕就学于杭州诂经精舍,跟从国学大师俞樾学习小学及辞章。之后他曾短期出任江苏安东县令,随即弃官,长居上海以绘画为业。
吴昌硕生活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渊薮之地江南,其交往的大多文化名人,如任伯年、吴大澂、顾鹤逸、翁尹石、倪墨耕等。青年吴昌硕当然是古文辞章、金石书法、篆刻等中国传统“雅文化”全面薰陶的名士,而诸种文化修养中,吴昌硕尤精于金石书法。他楷、行、草书皆能,原本对帖派书法的历代名家经典如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黄道周、清代的王铎的作品,均有深入的研究。“金石学”在晚清士林中兴起后,重新发掘和研究商周的彝鼎、秦汉至六朝的石刻文字,一时蔚然成风,吴昌硕大为兴奋,他数十年间反复临摹,书写石鼓文,并有多种墨迹刊行,有“石鼓篆书第一人”之称。精通帖派书法的吴昌硕,又吸收了清代邓石如、赵之谦等人的碑派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凝练遒劲、貌拙气酣的金石书法风貌。
需要指出的是,吴昌硕是一个典型的文人画家,他开始授受的并不是绘画的技术训练,而是雅文化的全面教育。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江南地区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江南士林艺坛荟萃的氤氲,使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走上“以书入画”文人画的创作道路。吴昌硕自称“五十始学画”,初时从学于任伯年,继而以赵之谦的“金石绘画”为楷模,他以篆籀笔道画大写意花卉,渐臻于化境,成为一代大师。
吴昌硕的审美趣味是博雅嗜古的,他的艺术视野是开阔敏锐的,他的“与古为徒”,实际上是创新。我们试看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无论是笔墨线条,还是设色点染,明显与以前的“院画”大异其趣,与乾隆年间野逸畸行的扬州八怪也明显不同,因为他前无古人的以金石入画,这就使得其作品在散发渊深的古气息之时,更是展现出刚健强雄的近现代艺术精神。
对于吴昌硕这充满创新精神的写意花鸟,有没有人应声而起,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的序幕从而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艺术呢?
答案在距珠光宝气的上海千里之遥的湖南。齐白石与高希舜,用惊世骇俗的笔墨色彩,建构了中国现代花鸟的艺术殿堂。尤其是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老屋的齐白石,这个闪光的名字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湖南的。
三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县人,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上,创一代新风,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晚年的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已达到巅峰状态,他极富创造地运用“似与不似”的艺术原则,那单纯的用色,强烈对比的色调,枯笔焦墨的运用,工笔写意的搭配,山水花鸟的结合,都是前无古人的。
高希舜(1895—1982),湖南桃江县人。字爱林,别号一峰山人。高希舜的花鸟画天赋极高,工力兼至。徐悲鸿认为当代画家要首推高希舜。齐白石见到高的画,惊其别开生面,叹曰:“余不能也!”从此一改不与人合作作画的先例,欣然与高希舜合作作画,一生为高希舜画作题跋也最多。如其92岁时对高希舜名作《荷池戏鸭》题跋云:“一峰山人之于画,手带铁圈五斤半以炼其技,故有此幅之独到处,真神品也!”
历来艺术史学者,都认为齐白石和高希舜学习、继承了吴昌硕的画风和技法,湖南现代花鸟画坛是吴昌硕艺术精神的最具闪光的弘扬。前人所叙多矣,此处不赘。
然而,艺术传承的跳动性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齐白石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我到过齐氏的星斗塘老屋踏勘,也通读了他的日记、诗词、自述,他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里人,因为35岁之前,他一直在农村生活,连县城也没有去过。高希舜虽曾留学日本,也创办过南京美专,但1938年为躲避日本侵华战事,乡居桃江,一直到1949年解放,才奉毛主席召赴北京,任中央美院教授。
吴昌硕的艺术精神是如何叩响了两位艺术家心灵的柴扉呢?我以为,陈师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关捩作用。
四
陈师曾(1876——1923),江西义宁人,名衡恪,号朽道人。他是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早年生活在湖南,可算得半个湖南人。陈师曾曾游学欧美日本,为吴昌硕的入室弟子,能画大写意花卉,笔力矫健,气魄雄伟,当时颇负盛名。陈师曾不仅擅画,而且学问很好,有《中国绘画史》等著述。
高希舜早年师从王梦白,在南京美专期间,又经常请益陈师曾与姚茫父,此处不赘,只重点叙述齐白石从陈师曾处吸收吴昌硕大师的艺术营养,以见一斑。
1917年,齐白石移居北京,卖画自食。因他的书画少人问津,以致苦苦维持生计。这时,时任教育部编审的陈师曾的拜访改变了齐白石的艺术道路。晤谈之下,两人即成莫逆之交。白石取出《借山图卷》,请陈评鉴,陈语重心长题诗说:“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善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劝白石自创一路,不必求媚世俗。
白石在陈师曾的启发下,开始苦苦探求变法之道。他在为方叔章作画的题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齐白石原本学八大山人所创造的简笔大写意画,一般人却不怎么喜欢。这时,曾得到吴昌硕亲传、最崇拜吴昌硕的陈师曾建议白石改学吴昌硕。因为八大山人的画虽然超脱古拙,但吴昌硕作品丰富艳丽有金石趣味,很适合补救白石冷逸的弊病。于是,白石开始变通画法,摸索红花墨叶的画法。齐白石画梅花,原是学宋朝杨补之,并参用了同乡画梅高手尹和伯的画梅笔法。陈师曾见后,又对他说,工笔画梅,费力不好看。吴昌硕的梅花最传神。于是,从善如流的白石又改变了梅花画法,终于使自己的画面目一新。在画法进入“衰年变法”的同时,齐白石还苦心孤诣地把李北海、何绍基、天发神谶碑等又多加临习;这样,与吴昌硕的“金石绘画”又靠近了一步。
张大千在20世纪70年代回忆齐白石的“变法”时说:
齐白石是在听了陈师曾的建议之后,指导他重用洋红,菊花绘红色,叶子绘黑色,形成强烈对比之后,才愈来愈出名。齐白石若死于六十岁以前,那么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下画家……
张氏所云,肯定了陈师曾对齐白石的指导,也就肯定了齐白石接受了吴昌硕的艺术精神。
从绘画史的高度看,以齐白石、高希舜为代表的湖南花鸟画家,直接继承了吴昌硕金石意味十足的大写意花卉艺术传统,创造了睥睨全国的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又一个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就文学修养、书法、篆刻以及绘画的某些方面加以衡量,齐白石、高希舜确有很多不及吴昌硕之处。但就总的艺术成就来看,则齐、高与吴昌硕一脉相承,各有千秋,是近代花鸟画发展的两个高峰。而且,齐白石所取得的成就是吴昌硕等前辈所无法达到的。第一,吴昌硕像任伯年、吴大澂一样,精神上完全是封建士大夫,而齐白石、高希舜的作品中则有更多的与时代脉搏相应、与人民的忧乐相通的东西。这也即是“时代的烙印”。第二,齐白石的作品中,充溢着由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观点所形成的艺术个性。例如齐白石常自许“蔬笋气”,他以一个菜农对待园蔬的感情,以一个平民大众品尝菜根的心情去观赏、表现自己的描写对象,赞美大白菜是“菜中之王”,“墙角种粟,当作花看”。正是这些渗透在齐白石许多作品中的发自作者思想感情深处的“蔬笋气”深深打动着我们的感情。这一点当然是吴昌硕不能望其项背的。
我以为,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以齐白石、高希舜为代表的湖南写意花鸟画代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之顶峰。在艺术上,其特点之荦荦大者为三。
其一,以中国文人画为主体的近代原始型的艺术风度。诚如齐白石在1943年7月25日给李立信中所说:“无论诗文书画篆刻,始先必学于古人,或近代时贤,先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吴昌硕对齐白石、高希舜的影响最深,如齐白石所画梅花、紫藤、菊花、雁来红等,都极力追踪,形式上虽然近似模仿,但齐学的是吴昌硕的高雅、拙重,而脱去了吴昌硕的重垒堆积、务求烜赫的作风。这样,齐、高将学得前贤的画法,掺和自己的乡土趣味,形成一种以中国文人画为主体的原始型的艺术风度。
其二,以齐、高为代表的湖南写意花鸟画家非常注重书法与绘画的对立统一。前已叙及,吴昌硕等前辈有深湛的碑学修养,他们的“金石绘画”,充溢着中国书法的魅力。齐白石也讲究笔墨的功力和趣味,使笔画和形体的刻画统一。书写般的用笔所画成的虾须、花藤,分开来看,笔笔是书法,合起来看,笔笔是形体。诸如灯台、柴筢、蟹爪或荷叶柄,既是凝重而流畅的篆或隶的书法,也是确切而生动的形体。这一特点,在稍后的李立、黄永玉等湖南画家的作品中亦能得到体现。
其三,注重时代性,注重乡土气。这一点也是以齐、高为代表的湖南花鸟画家得到了易元吉“师法自然”的隔代嘉惠,紧跟时代,革新图变,与前辈画家最大的不同点。因前已叙及,此处不赘。
五
齐白石与高希舜虽然先后在新中国成立时离开了湖南,但他们对湖南画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其门生故旧大多继承了他们的艺术传统,湖南的写意花鸟画依然是全国写意花鸟画的重镇。刘寄踪、李立、王憨山、邵一萍、易图境、欧阳笃材诸先生踵武前贤,组成了熠熠生辉的写意花鸟湖南兵团。
在研治六朝文史闲暇,我也对于学习中国绘画史很有兴趣,曾经撰写、出版过关于清代吴门画派和清代扬州画派的专著,依我的浅薄之见,我遗憾地发现,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写意花鸟画尚未形成自己的画派,也尚未在全国登顶称雄。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也欣喜地看到,有不少先生,以智者之见、画人之勤砥砺奋进,开拓出湖南花鸟画的新天地。柯桐枝先生将岭南画派之营养与湘山楚水相结合,视域超越视线,形象直逼眼帘,其作品与齐高前贤大异其趣,花繁叶茂,画面充实,多种花卉树木形象交织成生命的锦绣,给人无限漫延之感受。曾昭咏先生学养深遂,熔山水、人物、花鸟于一炉,兼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之能事,他的花鸟画使人既感到渊源有自,又感受得到革新探索。欧阳慧龄之写意花鸟则更多地表达出女性情感与色彩的纠葛和律动。未来之花鸟画大师,仍将出于吾湘乎?至于邹传安、周中耀诸先生之工笔花鸟,当然亦闪耀于湖湘画坛,因为本文是论写意花鸟,也就不能兼叙了。
芙蓉花鸟欣。我坚信!湘江
(作者系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史专家。本文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日报社主办的“花湘似锦——湖南花鸟画研究展”主题论文之一,有删节;该展集中展出了几代湖南花鸟画家的80多幅作品,将于9月19日在湖南省国画院开展。)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湘江
相关知识
中国花鸟画技法——兰花
中国现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分析
初探宋代花鸟画对织物中花卉装饰纹样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初探宋代花鸟画对织物中花卉装饰纹样的影响.doc
清前期绘画特展
“油菜花儿开 三湘等您来”2021湖南油菜花节在双峰锁石开幕
创意花艺范文
第二届湖南花卉苗木博览会正式开幕
省植物园里,有一场“花田喜事” 第十六届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启动
网址: 花湘似锦——湖南花鸟画研究展丨略论清末民初湖南写意花鸟画的流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430.html
上一篇: 情人节攻略,为何哈弗枭龙比宋Pr |
下一篇: 女方在订婚几天后,就要退婚,还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