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明初朱元璋曾规定百官第宅制度说:「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佔地,构亭馆,开池塘,以资游眺」(明史<舆服志>),为了以身作则,明代宫廷不倡导筑园种花。种植花草的出发点在于民生实用,非关奢华,上行下效。这种风气给予爱花者以传统赏花方式的沉思空间,不倡奢靡游乐,重视花卉的精緻品味,成为左右明代花卉审美的指针。
民间花事受宫廷政策影响至大,因此明代初期园林殊少著录,直到中晚期的正德,嘉靖年间,政令鬆弛,崇尚奢靡,乃见营造风气,相互激盪之馀发展颇为迅速。虽然宫廷严禁造园,但不仅不影响栽培业的发展,反而鼓励民生农业正式发展,导正花卉栽培的科学化与专业化。
至于赏花风气,虽无唐宋之隆重与排场,但在境界上受宋明理学之洗礼,见地颇为不同,形成与花形影不离的一种寄託。此外,他们更懂得如何才能使自然美更加昇华,更加展现。
明代插花思想之掘起,与宋朝以前插花趣旨已有显然的差别;插花再不是盲从风雅或讲究排场的玩艺,而是出自无可抑制的表现衝动。虽然明代宫廷不提倡插花,但在民生产业的推动下,民间的花卉栽培得到空间之发展,加上文人思想解放,复古气氛瀰漫,养性摄生之学流行,研究插花之风气得以日炽月盛。
明代文人思想受当时宋元理学之影响甚深。明初理学以王阳明及顾泾阳、高景逸之影响,注重个人修为,带有山林田野之气,以屏绝声色,锺情山水,追求「幽人韵士」之生活为人生要务。插花艺术就是在此众多的理由下,顺理成章,成为当时「幽人韵士」从事的「幽栖逸事」中最最重要的项目。明代文人插花所标榜者非仅以花为消遣,而是爱之以「德」,以生命注入于花卉之中,显出癖爱,见之性情。故而将中国插花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明代插花概况
宫廷插花
明代宫廷插花在宫廷政策的限制下以无前代的风光,插花只于喜庆节日如元旦端午偶尔而行之而已,且所作也仅瓶花类。
文人插花
虽然明代宫廷内不提倡插花,但在民生产业的推动下,民间的花卉栽培得到空前之发展,加上文人思想解放,复古气氛弥漫,养性摄身之学流行,研究插花之风气的得以日增月盛。
明代文人思想受理学之影响甚深。明初理学以王阳明及顾泾阳、高景逸之影响,注重个人修为,带有山林田野之气,以屏绝声色,锺情山水,追求「幽人韵士」之生活为人生要务。
插花艺术就是在此众多的理由下,顺理成章,成为当时「幽人韵士」从事的「幽栖逸事」中最最重要的项目。明代文人插花所标榜者非仅以花为消遣,而是爱之以「德」,以生命注入于花卉之中,显出癖爱,见之性情。故而将中国插花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明代家及其著作
高濂《瓶花三说》
屠隆《考槃余事》《山斋清供笺》
袁宏道《瓶史》
张谦德《瓶花谱》
文震亨《长物志》《清斋位置》
何仙朗《花案》
屠本畯《瓶史月表》
程羽文《花历》《花小名》
夏旦《药圃同春》
明代插花风格
明代插花创作意义于赏心悦目之余,当寓藏有作者的愿望与理想,因此明代插花风格表现上与唐代之“酒赏”不同,而与品茗艺术相结合。瓶史说:“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俱有“醒者艺术”的趋势,与宋代理念花近似,但更加简洁而注重花德,表现深刻,姑且称之为“新理念花”。
新理念花在发展趋势出了追求古典、完整的插花形式,其形态首在通过自然美的象征,以表现人类社会关系中的那份规律美、人格美,是人类更加和谐,处处把握着真善美中的“善”与“德”而洋溢着美。
明代 厅堂中立形堂花 边文进 《十全岁朝清供》图
插作新理念花,其花材力求草木之常态与完美。以梅为例,所注重的是梅之
已与其他花卉的特质,举凡洁白肥腴的五瓣,曲劲的姿态,高洁与芬芳的人文清高本性等。尽其所能地表达梅常态应有之美,以影射道德文章及人格修养。因此插堂花时,必以梅或松类为主干,若插萱、柏是为“鲜霞舞金凤,翠云蟠赤虬。百仞见枝叶,八千为春秋。”;插梅、松、柏、山茶、兰、灵芝、天竺、柿子、如意,意为“十全”,或“新韵如意”,是为岁朝时节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积极的祝福。这些深含教义的作品一旦被供奉于堂上必也庄重肃穆,与环境及器物作调和,因此统合得一件奉厅堂的插花作品常是必要的,它是一篇内容意义庞杂的道德文章,或治家格言,内容重于形式,理性意念特别浓厚,无疑的,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必然产物,成为中国式插花,尤其是明代插花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
明代新理念花从全体观察,可因形式之不同,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的插花风格—隆盛新理念花
洪武元年(1368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秉承元代硕壮豪迈的中立式堂花形式,加以发扬光大,更显得庄严华美。
明代隆盛形理念花 孙克弘《天平春色》堂花
特点:
花材繁多,颇受宋代盘花及篮花风格的影响。
花色红黄白等三色俱全,绿叶黑枝衬托愈形显出其明丽周全。
花器以古代青铜之瓶或尊、壶之属为主,形质均极端考究,色泽沉重而震撼。其他瓷器及仿古珐琅器也偶而使用。当时盛行博古之学,直接影响当时堂花花器选择。
形式且不乏宋代吊花之类,但少有壁花,装饰豪华而隆重,造型讲求队陈,此无疑的乃受儒学及国运昌盛之影响。
一般小瓶室花或寨花虽然色彩机能较堂花为弱小,但花叶结构仍然十分隆盛,所不同的是室花花材少,花器小,结构以奇数或三只为准,内含一小花苞。
吊花
中期的插花风格—文人花
弘治(1488年)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国泰民安,此期的插花渐为文人所雅好。
特点:
文人花所插作的规模,除特殊节日外,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二三种。
忽略色彩机能,重花品。
花型多松散,兴致所至随意点插,基本结构常以两枝构成,或主枝长客枝短,或使枝稍长;主花华丽而较短,莫衷一是,但与瓶口基点作不等腰之三角形则一;至于室花或一般插花则花材最多不过三四种,枝体不强调S型的动态造型,结果疏松,但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
花器方面,以瓷瓶为多,重高雅,除宫廷插花外,多不尚豪华。特别崇尚古壶、胆瓶、尊、觚、一枝瓶,以至小蓍草瓶、纸槌瓶,器面素朴较少花纹。
多方采用灵芝、如意、珊瑚等物,以增加美趣,颇有文人画的精神,此正是中国文人花的一大特色。
明中期 陶成作岁朝供花
晚期—格花与新古典花的崛起
自《瓶史》《瓶花谱》等书问世后,明代插花与品茗两大艺术渐相结合,与唐宋时代的“酒赏”“香赏”大异其趣,是醒者的艺术中中品味的一种风格,成为“茶花”颇近事实。
特点:
不论花材、花具、择水、摆饰等均极端考究
结构上求小巧,除了生之喜悦外,严格追求花的质地品味。
形式则求中国绘画与书法线条趣味的调和,与流离顿挫的形式之美,作风标榜古意雅称,清新高洁,发展为学理化与格调化,成为此插茶花之特色。
格调化了的文人花枝叶明朗,不拖泥带水,造型精谨,利落简洁,姑且称之为“格花时期”。
花器方面,博古风气仍然高涨,质地以铜瓷尊为多,但不崇尚高大。
《瓶史》说:
“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
金屋指雍容华贵的花器;精舍指高雅素朴的小花器。
花器之外,花几亦甚为考究。
选材方面,尤其严格,追求品弟。
插花形式,格调化的插花近于格式化。就场合不同可分堂花与室花两大类。
堂花:厅堂的大瓶插花
室花:书斋之小瓶插花。
格花发展到了明晚期,除前此之注重线条技能,另外出现一种重色彩机能,以明丽花朵为着眼的茶花风格,以反僵硬的格花,但有别于宋代古典的豪华绚丽及大红大绿,代之而起的是花枝屈曲小巧,花朵高雅宜人,花色织细多变,空间虚实清新,有着新古典的精神,全体显得明丽鲜明,优美娇嫩,给人逸清新活泼之感,为明代插花艺术发展的新的一章。
陈洪绶 瓶花
相关知识
【美学插花】明代:中国插花艺术的文艺复兴
明代—插花艺术的文艺复兴
【美学.插花】中式插花学习——中国意境的美
插花艺术作业 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作业 东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docx
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三部名著介绍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简史
第一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课件
“花禅一味”:中国禅宗美学在日本插花艺术的体现
中国插花艺术的历史发展
网址: 【美学插花】明代:中国插花艺术的文艺复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4396.html
上一篇: 自带高级感的花翁,你爱了吗? |
下一篇: 装饰你的花园,月季和哪些植物更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