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豆荚螟的化学防治

豆荚螟的化学防治

 豆荚螟是严重危害豇豆(豆角)等豆科作物的钻蛀性害虫,难以防治,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2021年5月31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启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整治豇豆、韭菜、芹菜“三棵菜”农残超标问题。

6582471117f9e.png

6582473a788be.png

1. 豆荚螟的发生为害特点    

    豆荚螟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但只有幼虫是为害虫态。幼虫钻蛀危害豆角的花蕾、豆荚,也能卷叶危害。花蕾期及幼荚期受害,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幼荚,影响产量;转色成荚期受害,豆荚出现蛀孔,荚内及蛀孔外虫粪堆积,严重影响产量和食用价值。

65824760eb2eb.png

豆荚螟成虫

6582478e596c6.png

豆荚螟幼虫

 该虫在华南地区一年发生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卵期2~3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l头幼虫,少数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致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或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但最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

2. 豆荚螟的防治

    很多农户看到虫害时就忙着打药,甚至从长出豆荚之后,就连续不断地进行打药,而且用药量大,但是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在于:选药不对,用药不准,时机错误。

    (1)选对药:目前登记的用于豆荚螟防治的杀虫剂品种不多,有效成份有9种,都是触杀剂和胃毒剂,没有内吸作用。要根据当地情况,交替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或者田间混用2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并且按标签推荐用量和方法施用。如果选用未登记在豆角上使用的农药,将造成违规和残留超标。

658247fe0f1fc.png

(2)选对用量时机:根据豆荚螟的发生为害规律,要以治花为主。因为豆荚螟幼虫进入豆荚之后,不能看到害虫活动的情况,再去打药防治效果差,豆荚中接触的药液少,幼虫的抗性也大,所以说防治效果也很差。所以说,防治豆荚螟最佳的时间在现蕾后,开始打药预防,掌握治花不治荚的原则。

    (3)巧用药:在打药时也要注意技巧,夏季不能在高温时间段进行打药,一般从开花前就开始打药进行方式,一般在早上九点之前,花刚开放时用药,这个时候害虫活跃,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遍,喷施两三遍。另外也可以和其它虫害共同防治,在打药时也可以加入有机硅,增加药液的附着面积,提高用药效果。喷药时要喷施均匀,在花蕾、豆荚以及叶片上都要喷洒到位,包括落在地上的花和荚也要注意喷洒。

    其实,化学防治并非防治豆荚螟的根本措施,要持续控制豆荚螟的危害,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如轮作、清园等),结合物理防治(如防虫网,诱虫灯等)、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措施,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关知识

豇豆豆荚螟的为害特点 豇豆豆荚螟的综合防治技术(豇豆虫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豆荚螟?豆荚螟的防治方法
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豇豆豆荚螟防治关键:治花保荚
有哪些常见害虫,包括棉铃虫、豆荚螟、蛴螬等种类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大豆的豆荚螟 食心虫
化学防治有哪些 化学防治的特点
大豆病虫害有哪些,常见虫害有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
化学防治
贡夏豆11大豆品种的特性,花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及鼠害

网址: 豆荚螟的化学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4711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化学快速杀灭成蚊指引
下一篇: 花卉出现小飞虫怎么处理?有哪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