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摘要:以高抗蚜虫材料‘黄金艾蒿’和不抗材料菊花脑为材料,比较分析两者叶片解剖结构及蚜虫接种对防御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材料‘黄金艾蒿’栅栏组织厚度(77.3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0.9)大于不抗材料菊花脑(57.3μm、0.4),而海绵组织厚度(93.6μm)和层数(2.9层)小于菊花脑(139.8μm、6.2层)。接种蚜虫后,2种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抗虫相关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且高抗材料的上升速度比不抗材料快、幅度大,并在接种后期保持较高水平;2种材料的酶活性变化均比相对应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滞后。抗感材料叶片解剖结构和蚜虫接种前后防御反应与抗虫水平相关,可以作为其苗期蚜虫抗性评价的指标。

简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CN刊号:32-1148/S,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植物科学、生物与环境、动物科学、食品与工程。

相关知识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4种蒿属植物抗蚜性、抑菌性鉴定及关键抗性成分分析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白锈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研究
菊属近缘种属植物基因组进化的研究
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
菊花近缘属植物的耐盐评价及耐盐机理研究
不同西瓜品种抗蚜性鉴定
前沿|园艺学院菊花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在菊花抗蚜关键基因鉴定和分子机制解析中取得新进展
菊花近缘野生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保护建议 | 科技导报
我国某些野生和栽培菊花的细胞学研究

网址: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471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转抗虫基因作物的发展
下一篇: 蚂蚁与蚜虫是什么关系?蚂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