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一、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
二、生活习性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3-5月份是个高峰期,而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也是高峰期,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展开剩余 74 %
三、品种分类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
四、危害状况
1、叶片受害
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易与侧多食跗线螨为害相混淆。
2、幼果受害
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果腰等部位。这类"疤痕果"大约可分成三类:一是距果蒂约0.5cm周围,有宽2~3 mm的环状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条或多条宽1 mm左右的不规则线状或树状疤痕;三是果面或脐部出现一个或多个钮扣大小的不规则圆形疤痕。圆形疤痕常与树状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银白色,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实上呈深红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
五、防治方法
大功牛2包+吡噻嗪酮1包兑水15kg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