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和“法国梧桐”如何上演文化的“误会”和“交融”,“玫瑰” 和“月季”为何在爱情道路上分道扬镳?为什么不同的树都曾被佛教僧侣当作 “菩提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博物学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中,作家周文翰在印度、西班牙、意大利、东南亚旅行两年,追寻从古到今有关植物的传播、认知历史,以生动、有趣的细节和艺术名作中的植物图画娓娓道来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命名、赋予文化涵义,如何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得到传播,并介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会” “夸张”“错位”。
全球视野之下的个人体验和知识追踪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植物的科学史、艺术史、园林史、 文化交流史的跨界博物学著作,书中主角是松、竹、梅、荷花、向日葵等大家习以为常的花木,但是作者结合多学科知识追踪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如何被发现、 命名、传播以及赋予其象征意义,以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的语言及跨学科的方法对最常见的植物进行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多向度解读,尤其关注各种植物相关的文化想象和文化认同的建立。可以说,《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就是追踪文化史和艺术图像史中的植物形象的演变,而植物如何被利用、认知、传播、赋予文化意义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
作者透露这本书是在西班牙、意大利、印度、东南亚等地长期旅行过程中开始写作的,“我发现欧美写园林、蔬菜、水果植物的书多数写他们在欧美如何传播、利用的历史,还穿插历史故事、花语之类,而国内的书多数都是写中国古典诗歌、文学中的植物象征、形象之类,而我与他们的不同首先是想从全球比较、 传播的角度出发看同类、近似植物在全球如何被认知、被赋予文化意义,这里面有一系列文化上的‘翻译’、‘误会’、‘错位’,挺有意思的,可能因为做过很多年记者,我也喜欢追溯一系列现象后面形成的机制,比如商业、宗教、政治等等因素怎样影响人们对植物的命名、使用、传播等。”
从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 构建“地方知识”
书中重点从文化史角度揭示了古代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地方知识”“地方文化”对植物的不同分类、命名和文化认知在近现代的植物科学知识、全球化体系冲击下的演变,比如全球化带来的市场体系、城市化生活、教育和媒体环境重新塑造了人们和植物接触的场景、品类和爱好,如揭示玫瑰花成为当代中
国的一种主流花卉并成为爱情的象征,就是都市商业消费文化最近三十年塑造出来的。
书中配图则是近代著名植物手绘图谱和艺术史中的绘画名作、文物古迹照片,从图片角度历史性的呈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如何记录、呈现植物和赋予它们文化艺术上的象征意义,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收藏价值。
跨界作家的“跨界小历史”
作者周文翰是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作家。他曾长期在东南亚、南亚 和南欧等地旅行并写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FT金融时报中文网》《新京报》《经济观察报》《艺术家》《凤凰周刊》及雅昌艺术网等国内外媒体、研宄机构撰写当代艺术、设计、建筑、文化政策与产业、博物学、旅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评论文章和研宄报告。他曾策划多个跨界艺术创意展览项目,2010年出版建筑文化散文集《废墟之美——欧亚大陆上的建筑奇观》。
善待你身旁的一花一木吧,说不定她开出的是千年的西方情结,万年的东方思念。
责任编辑:曹宇
展现新时代出版国家队风采 中国出版集团诸多新品亮相北京图博会 2019-08-22 讲述扶贫故事 中国出版在行动 2019-08-22 共享与共赢:2019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在京成功举行 2019-08-22 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在京圆满举行 2019-08-22 中国出版讲述扶贫故事 BIBF首设扶贫展销台 2019-08-21 以新业态告别传统“做书”时代 2019-08-21 2019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关注内容品质与传播 2019-08-21 东方出版中心关注“如何扭转地球变暖的命运” 2019-08-21 人文社“茅奖专柜”成“打卡”点 2019-08-21 主题出版用文明力量为新时代明德 2019-08-21相关知识
商务印书馆推出博物学新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博物学新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出版 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信阳晚报数字报刊
海南周刊 《花与画的艺术之旅》:人类与花卉互动的文明史
【活动】动静无境:Emerald花卉艺术与人文知识竞赛
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
《花之语》:19世纪英国博物热背后的智识
《阳明文库》首批亮相 繁花生树嘉惠学林 | 贵州省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发布
《鲁迅与博物学》:从童年的“百草园”到成年后的莳花养草、植物研究
自然教育主题下的花艺研学探索与实践 | 花文化
【美学.园艺】自然教育主题下的花艺研学探索与实践
网址: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出版:博物学真的火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25.html
上一篇: 更俗剧院:中国东方歌舞团首部大型 |
下一篇: 江淮一枝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