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疫情期间,蜗居陋室。信手浏览美友美篇,偶然发现了素昧平生的王丽霞美友在美篇里创发的诸多律诗原创和楹联对句作品。在赞佩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文学才华的同时,遂引起注目,引发兴趣。一时间,废寝忘食,绞尽脑汁,潜心琢磨,应和对句。
扪心自问,鄙者与美友王丽霞的创作水平尚存很大差距。愿躬身拜师,虚心赐教。还望美友多多斧正,不胜感激!
融冰
2020.4.9
出句:
相隔万里同邀月【崔道达】(新韵)
对句:
共贺三秋齐举杯【王丽霞】
似在对面共瞩眸【融冰】
出句:
步步登高秋世界【刘斌】
对句:
杯杯怀远旧时光【王丽霞】
欣欣向荣春神洲【融冰】
出句:
一蒿点破春江绿【何学忠】
对句:
千岭铺开杜宇红【王丽霞】
百桨掀得秋色斓【融冰】
出句:
点亮心中灯一盏【天津盈盈】
对句:
拨开脚下雾千重【山东王丽霞】
瞧清世上路千条【吉林融冰】
明晰目下理万机【吉林融冰】
出句:
山隔钟声云隐寺【西贝】
对句:
①江浮芦苇月通禅【王丽霞】
注:对句化用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之佛教典故
对句:
②风吹松海月观亭【王丽霞】
注:云隐寺和月观亭,皆是风景区地名。
①酒问水粼海观楼【融冰】
(海观楼:位于四川泸州)
②路转鸟语玉垒山【融冰】
(玉垒山:位于四川都江堰)
出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
对句:
心有清泉三径通【王丽霞】
心有灵犀一点通【融冰】
出句:
白发催年老【孟浩然】
对句:
青山伴月明【王丽霞】
时光似箭飞【融冰】
出句:
两水夹明镜【李白】(新韵)
对句:
一云荡碧空【王丽霞】(新韵)
三珠鼎盛寰【融冰】
(三珠:上海东方明珠,香港东方之珠,防城港边陲明珠)
出句:
兰幽竹静和风永【紫气东来】
对句:
菊雅松苍丽日高【王丽霞】
梅傲菊洁节度高【融冰】
出句:
切切乡心生笔底【苍穹之光】
对句:
柔柔月色洒床前【王丽霞】
融融族脉续情长【融冰】
出句:
菊黄霜白重阳近【骆驼】
对句:
松翠枫红秋色浓【王丽霞】
桃红柳绿清明临【融冰】
出句:
霜浓叶落秋思起【王丽霞】
对句:
雁去风寒愁绪生【王丽霞】
寒褪花发春意燃【融冰】
出句:
敛以云霞,散而烟雨【班清华】
对句:
①观之风月,悟此身心【王丽霞】
对句:
②来之潇洒,去也从容【王丽霞】
①廉则清明,奢致粢糜【融冰】
② 松之缺憾,严则完善【融冰】
出句:
落地香金桂【天津盈盈】
对句:
开轩醉玉箫【山东王丽霞】
开天辟锦途【吉林融冰】
出句:
无情最是寒秋月【拂晓】
对句:
送暖自当归雁书【王丽霞】
有义堪称热血郎【融冰】
有爱方觉暖春男【融冰】
出句:
一笛落花吹月瘦【西贝】
对句:
满腔别怨叹霜浓【王丽霞】
注:“落花” 指落花曲
“别怨”为一词牌名
万片疏影映日华【融冰】
注:“疏影”为一词牌名
出句:
心有诗田难种作【流星】
对句:
意游书海自遨翔【王丽霞】
目无材料不组装【融冰】
出句:
水上无船云摆渡【江南学】
对句:
江边酌酒鸟惊空【王丽霞】
田中有稷雨播撒【融冰】
出句:
净土一方观自在【烟山野人】
对句:
梵音万里敬如来【王丽霞】
俗人四海尽逍遥【融冰】
出句:
三尺讲台传道业【荀玉龙】
对句:
一腔热血化甘霖【王丽霞】
万枚甜李泛清华【融冰】
出句:
入怀秋叶风相赠【莫惜】
对句:
扑鼻桂香诗共吟【王丽霞】
迎面桃花雨俸来【融冰】
出句:
霜枫似火心如铁【宁静致远】
对句:
秋菊凌霜志比钢【王丽霞】
云絮堪绵情若水【融冰】
出句:
布衣虽旧无尘染【联友】
对句:
菊酒常香引客来【王丽霞】
观念更新有路通【融冰】
出句:
开窗自有清风入【青青子衿】
对句:
侧耳时闻翠鸟鸣【王丽霞】
闭户可防病役侵【融冰】
出句:
树下茶凉棋不动【宁静致远】
对句:
篱边酒醉菊应知【王丽霞】
眸前屏亮事全明【融冰】
出句:
月落平湖惊白鹭【耕夫】
对句:
云游碧水戏红莲【王丽霞】
云浮碧海伴蓝鲸【融冰】
出句:
清霜冷月无眠夜【逊雪输梅】
对句:
残卷孤灯追梦人【王丽霞】
倒海惊天有梦人【融冰】
出句:
汗雨洗街尘不染【流星】
对句:
风霜入鬓梦犹存【王丽霞】
情怀崇心意无还【融冰】
出句:
遍地落黄秋色老【寻论】
对句:
满怀愁绪鬓毛衰【王丽霞】
冲天凌宇目标高【融冰】
出句:
童真遗在落花处【西贝】
对句:
愁绪生于望月时【王丽霞】
老朽奋于晖霞时【融冰】
出句:
新月弯弯勾过往【竹山居】
对句:
归途漫漫蓄乡愁【王丽霞】
彩霞灿灿眷今夕【融冰】
出句:
风摇竹影攀窗入【秋水】
对句:
雪映梅花引客来【王丽霞】
雨打笋声破土出【融冰】
出句:
诗心自有红尘炼【红尘看客】
对句:
蝶梦当需清酒催【王丽霞】
歌手还须苦坊修【融冰】
出句:
雨裹寒风敲小屋【西贝】
对句:
炉生旺火暖归人【王丽霞】
云携闪电映垠川【融冰】
出句:
风吹号角雷鸣鼓【黎明】
对句:
云压城池雨织帘【王丽霞】
雨打堂锣吼旌旗【融冰】
出句:
剑在鞘中锋不露【联友】
对句:
君忧营外志犹坚【王丽霞】
柔于刚里性犹坚【融冰】
绵藏针里相犹深【融冰】
出句:
莲花独艳并根藕【旺旺】
对句:
晨露常滋连理枝【王丽霞】
笋芽群萌逐节竹【融冰】
出句:
西风古道独行客【唐伯苦】
对句:
瘦马单衣渐远人【王丽霞】
露气春林显翠华【融冰】
出句:
白衣胜雪轻催马【联友】
对句:
霜鬓迎风慢搭弓【王丽霞】
锦绣添花漫舞蝶【融冰】
出句:
洞敞心扉聊旧事【西贝】
对句:
豪推酒盏醉幽情【王丽霞】
迈开步履索新途【融冰】
出句:
闲棋冷子甘当卒【东】
对句:
俗事浮名怎入心【王丽霞】
静气平心尚向佛【融冰】
出句:
犬印梅花新雪后【秋水】
对句:
风吹香气瑞年中【王丽霞】
猪沾瑞气斗室前【融冰】
出句:
墨海书山寻宝藏【墨海弄潮客】
对句:
唐诗宋韵雅心灵【王丽霞】
松间棋苑绽韶华【融冰】
(待续)
楹联
楹联始于桃符。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清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又叫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楹联
英文名:sodkli
别名:对子、对联
属性:文学、艺术
分类:传统文化
应用:广泛
起源:五代
雏形:桃符
基本简介
楹联
楹联又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故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历史沿革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潭婵雪根据敦煌遗书斯坦因劫经0610卷背面有"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百殃/立春□户上,富贵子孙昌/又:三阳始布,四猛初开/□□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认为楹联产生于晚唐以前(《我国最早的楹联》,1991年第4期《文史知识》)。
其实,口头上的对对子,诗文中的对偶句,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例如,《晋书》载:陆云与荀隐鹤第一次见面时,互报姓名"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隐鹤"。《诗经·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常常为人们所乐道。但只能说,对偶是我国诗文的特色,不能说楹联起源于那个时代。
楹联最早从骈文脱颖而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00101/11100)一联,用的就是骈文句式。节奏点在"年"(0)、"庆"(1)字和"节"(1)、"春"(0)字上。"新年"对"嘉节","余庆"对"长春",对仗工丽。如果不了解早期对联的这种情况,用律诗句式(00011/11100)衡量,认为"余"(0)字违律,那是极大的误解。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骈文句式撰联,允许相同虚字相对。例如:朱熹松溪县明伦堂联"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同时也已将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结合起来。例如:朱熹"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1100,1100011/0011,0011100)一联。骈文句式在长联中占主要地位,不过相同虚字相对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律诗句式在五言联、七言联以及长联的五言、七言句中占绝对优势。
历史由来
楹联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由于"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这一点似乎尚未被人们重视。
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赵雨《走向对仗的汉语言文学--清对联》,《对联》2000年第5号)。我们认为,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成为一时风尚。以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等为形式的对联文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流风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题"孙行者"求对,周祖谟对以"胡适之",至今传为美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楹联举例
(Some Examples)
楹联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旧北京的一副门联(冰心《春节忆春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翰林院学士。“尚书红杏”是宋朝尚书宋祁,因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而闻名。“中郎绿绮”是汉朝官拜中书郎的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会嵇内史,曾写过《黄庭外景经》。此联对仗工丽,寓意典雅,精妙绝伦,过目不忘。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是清彭玉麟游泰山集句联(梁羽生《名联谈趣》565条)。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彭是湖南人,湘军水师统帅之一。当时太平军已失败,但内忧外患依然如故,故有此种复杂心情。此联对仗工整,古为今用,天衣无缝,是集句联的大手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顾平旦、常江、曾保泉《名联鉴赏词典》第71页)。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下联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此联文字流畅,意义深长,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一代女词家的怀念与崇敬之心。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这是上海嘉定花神庙联(《名联鉴赏词典》第104页)。此联采用词和曲的语言撰写,与花神的主题情景交融,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
顺便说一下,古文是不加标点的,实际生活中的楹联也不加标点。因此,学楹联,就要习惯看不加标点的楹联。楹联不仅上下联互相对仗,而且有同边自对的字、句,规律很明显,反复读几遍,不难断句。
定义
(Definition)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1、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2、我们也没有把现代句法概念写入定义,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句”(pause)的概念,与白话文或英语中“句子”(sentence)的概念不同。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楹联创作
楹联
楹联
(Writing Couplets)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平仄合律(Level Tone vs.Oblique Tone)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对联长短不限,结构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常见的楹联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内,并非越长越好。因此,这里主要谈楹联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联结构,把我们的理解公诸同好,以求达到共识。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因为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
相关知识
云山野鹤对句集(陆续添加中)
城市偶遇“花海”|手机3招拍美,拍出层次感
美乐棵和花多多哪个好
建筑,是安放生活的最好容器!居于蓝城玉兰花园偶遇生活的美好
最是一年春好处,花草换盆缓释肥怎么选?常见美乐棵缓释肥简介与推荐
花娃的花艺创作心得交流:与花友交流花艺创作的经验与心得
在私家宝藏花园,与花友共享“治愈系”生活美学
偶遇一群哇啦哇啦⌓‿⌓
求南京花友交流群
软件开发花友交流app 养花种草经验交流专属社区
网址: 偶遇同趣美友 乐与同道交流:闲和对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582.html
上一篇: 陆游《梅花绝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
下一篇: 下了半生的雪,一直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