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当时都以为,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跨界。
西王玉米油,在细分领域不可谓不知名。12年前,西王集团的创始人王勇就以61亿元的身价挤进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0名,但当年的潇洒最终被挂在了执行信息公开网,王勇终于也成了被执行的常客,作为其掌舵的上市平台西王食品,自然也不算好过。
根据西王食品上个月交出的年报,2024年,公司营收49.72亿元,同比下降9.43%,归母净利润亏损4.44亿元,同比暴跌2530%,,扣非净利润亏损4.33亿元,同比下降1716%。
这是其连续第三年亏损,市值较2018年巅峰期缩水73%,截至5月9日收盘仅剩不到32亿元。
当传统主业没有想象空间的时候,大家往往都说要转型。
但西王食品雪崩的核心导火索,恰恰是由一场跨界并购导致。
2016年,西王食品突然宣布收购加拿大运动营养公司Iovate,当时还叫Kerr,为了完成并购,西王花了48.75亿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蛇吞象并购,吃下lovate,西王直接成为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头部企业,仅仅比健合集团和汤臣倍健略逊一筹。
故事的开头总是美好的,但结局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2018年,全球保健品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后来的疫情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下行的进程。
2022年更是给公司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哪一年,作为运动营养补给品主要原材料的乳清蛋白和肌酸的成本分别较之前年份上涨了3倍和6倍,叠加全球供应链动荡,运输成本激增,过去未能凸显的压力,也从水面浮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西王食品收购Kerr公司时的资产总额为22.18亿元,收购价格高于西王食品资产规模的两倍之多。收购令西王食品资产负债率猛升,从2015年22%的负债率飙升至2016年的69.5%。
本来公司希望依靠lovate在国内的市场拓展缓和公司的压力,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运动营养业务收入仍主要来自境外,显著低于预期。
2023年开始,运动保健品市场有所恢复,同年运动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261.36亿美元,保持平稳上行,但西王食品却没有恢复过来。
2024年,西王的营养补给品营收仅为22.48亿元,同比下降9.98%,销量同步出现下跌。
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在创新能力弱化下,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了,国内抢不过汤臣倍健和康比特,国外的份额也出现了下降。
根据年报数据,负责研发和销售运动营养补给品的子公司西王食品(青岛)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为亏损7.169亿元,同比下降518%,相当于每天亏损196万元。
其中,包含的商标权减值的计提就有7.15亿元,商誉减值还有1.48亿元,累计商誉减值已达20.22亿元。
西王原来的老本行呢?似乎也不太靠得住。
自2022年起,公司的植物油业务就开始走下坡路。从2022年到2024年,植物油产品的营收一路下降了6亿元,吨价和毛利率都出现了显著缩水。
虽然公司也试图以健康升级的概念,推出“零反式脂肪”“鲜胚玉米油”等新品,但2024年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额占比不足40%,散装油仍贡献60%营收。
就像公司副董事长2023年自己说的,玉米油是一种替代油种,细分赛道的规模实在太小了,仅仅靠玉米油,公司根本不可能进一步增长,还得需要其他业务来补充。
因此,西王当时也说要继续发展菜籽油,但随后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推进并不算顺利。
别说是菜籽油了,公司5年前规划的30万吨玉米油项目都出现了停滞,目前仅完成23%,14.92亿元投资中1.9亿元沦为沉没成本。
显然,对于西王来说,资金相对紧绷,想要突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食用油的健康化与高端化需要继续一丝不苟的推进下去,运动营养业务也最好抓住本土的新需求,本地化后从海外向国内逆向移植。并适当调整供应链,将生产成本逐步压低。毕竟在运动营养行业,规模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如果西王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翻盘将越来越困难。
西王已经为当年的盲目跨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想在周期寒冬中完成刮骨疗伤,公司的时间不算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