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美景——古华园
身边的美景——古华园
四叶草
<p> 说起旅游,有人总喜欢走得很远,去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对身边的美景却往往视而不见。其实,旅游不必非要跑很远的地方,在我们身边,很可能就会有非常精彩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享受优美景色,回味有趣的逸闻传说。</p><p> 上海的“四古”公园,就是我们身边的美丽景点,很值得我们去亲身体验一番。</p><p> 所谓四古公园,就是指:奉贤的古华园。</p> <p>闵行的古藤园</p> 南汇的古钟园 还有就是我们熟悉的嘉定的古猗园。 <br> <p> 最近我们有幸到古华园一游,本以为走马观花的看看玩玩就好了,谁知古华园集奉贤经典之大成,里面饱含了许多的历史人文故事,让我们大开眼界,非常值得去好好看看。</p><p> 古华园,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东路220号。 从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起,建立华亭县,从此本地历经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奉贤县前,在这长达975年的时间里,均属华亭县境地,公园乃“古之华亭”之地,故命名为“古华园”</p><p> 古华园由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集江南园林之精华设计而成,是一个仿造的江南古典园林风貌公园,是上海市较早的五星级公园之一。它始建于1984年,占地约160余亩。绿地面积占63%,水体面积占22%。园中有东西两湖,四周有环河围绕,园内有22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桥梁,每一座桥的名字在奉贤史书上有稽可查,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搬迁过来的。那一座座生动玲珑的小桥把古华园的景色串在了一起,亭台楼阁、轩榭廊宇的布局疏朗有致,桥景相连,相得益彰,景中观桥,桥上观景,桥在景中,景在眼中。</p><p> 古华园在构筑上采集了奉贤历史上众多典故,一大批历史建筑的迁入和再造,展现出了一派古朴、典雅的历史文化风采,使公园独具浓郁的人文气韵和江南水乡园林景象。人们在此寻游考古,自然别有一番情趣。</p> 园区导游图 <p> 我们于2020年7月13日上午,吃过早饭,慢悠悠地出门,乘坐地铁五号线到环城东路站出来,换乘南江线(这里有好多车可以换乘)到解放东路下车。往西,在解放中路上走到古华园路口。</p> 就到了它的二号门(东南大门)。 <p> 我们继续在解放中路上向西行。</p> 走过贤苑(这里是奉贤的志愿者服务点),就来到一号门南大门。 一进门,迎面是一堵高5米,宽14米的花岗石砌基座照壁,绿色琉璃瓦压顶。照壁上刚劲潇脱的“古华园”三字是原上海市副市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宋日昌先生所题。二号门的门匾上的墨宝也是他的杰作。 照壁背面为大型青石浮雕。浮雕中央上方是言子讲学的场景。坐于中间的是言子,两侧是当地乡绅正在聆听着言子的说教。奉贤之县名,“为奉言子之贤也”,体现了奉贤人古已有之的崇文尊贤的优良传统。 从照壁背面往左边一条路走过去,就到了三女冈、三女祠。 据奉贤史载:春秋时代,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秣兵厉马,终成强国。而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灯红酒绿,沉湎于酒色而轻信谗人,最后越王勾践率铁骑长驱直人,吴王夫差弃姑苏城南逃,途径南桥镇北二里许,已精疲力尽。吴王恐三女落入勾践之手,就将三女活葬于此。故此,吴王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冈”。为了便于后人游览时凭吊,在古华园内仿古建祠堆冈,称为“三女祠”、 “三女冈”,以志纪念。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前往游览凭吊,留下佳句甚多。<br>宋代梅圣俞《三女冈》诗: <br> 吴王葬三女,<br> 因留此冈名。<br> 已化彼粲质,<br> 合有兰蕙生。<br> 婵娟夜月照,<br> 暗蔼朝雾平。<br> 古魂如未泯,<br> 不远阖庐城。<br>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到此游览时也曾留下千古佳句:<br> 自古世上雄,<br> 慷慨擅功名。<br> 当时岂有力,<br> 能使死者生。<br> 三女共一丘,<br> 此憾亦难平。<br> 音容若有作,<br> 天乃倾人城。<br> 三女祠门前廊柱上楹联:夫差骄奢淫逸孤祠葬三女,勾践卧薪尝胆倾国图复兴。 三女冈东侧,有一座土山冈,山冈顶上建有一座13米高的外观三层的八角亭楼,名叫“望海阁”,由前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手书匾额,这是古华园中最高的景点,在天空晴朗的时候,我们站在望海阁里可以远眺杭州湾,据说看到海中的大、小金山岛。 走下望海阁,沿石径东行折南,走过“接秀桥”,即到古华园的一个“园中园”——“秋水园”。 这里四面环水,而南、北、西三面都有桥相通。园中有水池、太湖石,周有曲廊迂回。池北有“超然堂”,堂中匾额上由我国著名古园林泰斗陈从周教授手书堂名,所谓“超然”便是超乎喧嚣的社会环境,乃至超脱红尘,是一个修身养性、读书学习、怡然自得的一方净地。 池北有“听流亭”,池西有“涵碧轩”,轩北有拱形“香花桥”,池南有“伴月亭”。 “晚晴园”,是古华园中的另一个“园中园”。名取意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名句。 晚晴园由阅耕楼、菊石楼和水榭亭廊等组成,全园东、西、南三面环水,青山绿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身临其中,如入瀛州仙境,飘飘欲仙。 赏月亭。“古月今月月依旧,今人古人人淡然。” 饮香亭。“静坐得幽趣,清游快此生。” 园中更有奇花异树,玲珑怪石,楼亭廊轩,假山鱼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上海市围棋训练基地也在此,如果能在如此幽静的地方下盘棋,也是一大享受啊。 还真的有一个百姓棋室,只不过关门闭户,没有人烟。 <p>在古华园的南入口右侧,还有一个“园中园”——“兴园”。</p> 奉贤历史上的“兴园”在陆典桥,今邬桥社区境内,清朝乾隆年间岁贡生顾绂所建,占地20余亩,园名取自唐代楼颖“惬心自成兴”之诗意。现古华园内的“兴园”虽然只仿建了一部分原有的景色,已足见先人构园的造诣之深。 <p>度鹤亭</p> 三折石桥 在南大门照壁之北,“西湖”南岸,有一石板曲桥伸入湖中,桥上建有三座亭子,东亭名“水香亭”,西亭名“水明亭”,中亭名“水绿亭”,三亭的名称,分别由书法家林仲兴、胡问遂、赵冷月手书。 此三亭呈“品”字型排列,故称之为“品亭”, 石板曲桥又称为品亭曲桥。 除了这个有三个亭子的品亭桥,古华园中还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双亭桥,亦名同心桥。 双亭桥是古华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桥之一,是园中的桥中之王。双亭婷婷玉立于桥的中央,就象俯瞰在湖面上照镜的一对美人。这个桥据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奉贤县齐贤乡中行里的潭港河面上,东西横跨着一座外貌平常的石桥。开始,这座桥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桥。后来北行出了个文状元,他的岳丈家却在南行;而南行这时候也出了个武状元,他的岳丈家却又在北行。文武两位状元走岳丈家,经常南来北往,文状元来往坐船,武状元来往骑马,他们来的来,去的去,互相炫耀排场,十分热闹。时间一长,武状元看看文状元鼓蓬扬帆进进出出十分气派,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武场夺魁,又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他这个摇摇笔杆子,耍耍嘴皮子的就如此威风,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于是就出钱请了能工巧匠,拆了小石桥,造成一座低拱石桥。由于那桥洞被有意造得低而窄,使文状元不得不将大船改为小船,而且过桥必须倒桅落蓬,大大煞了文官的威风。文状元见武将如此可恶,心里十分气恼,心想他一个武夫,胸无点墨,胆敢如此捉弄我,我也不是那么好欺侮的。于是也出资邀了能工巧匠,在桥面上造起一座既低又窄的石牌坊,使武状元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以此来挫挫他的锐气。<br> 一天,文状元的小船刚到桥下,武状无也正牵着马,欲过石牌坊。两人狭路相逢,文状元站在船头讥笑道:“老兄,今天可看到你耍下马威了。”武状元当然不甘示弱,捶胸顿足大骂:“老弟,我虽下马,还有威可使,只是难为你要从我的胯下慢行,一点无威了。”两人唇枪舌剑,一来一去,斗个不止。<br> 此事被当朝老太师知道了,就奏请皇上御笔雕刻在石桥上,命令文武状元以及百姓过桥时都得下马、倒桅落蓬。文武状元见此事惊动了太师和皇上,心里也十分惭愧,想想不该为一点"面子"而意气用事,两家从此同心言和,愿共为家乡建设出力。一段无谓的公案才以“同心和好”而了结。<br> 桥头对联:“云卷云舒无意,花开花落有情。” 下面两座桥叫作“小云台桥”和“飞虹桥”。 由于造桥工匠之疏忽,将它们的名字对调写错了。“小云台桥”之“台”字顾名思义是平台,而不是拱桥,历史上有记载,这座桥原在南桥镇南街云台弄底,小云台庵西侧,清光绪后期建造,原为小木桥,上世纪二十年代改建为双拼石板桥。而“飞虹桥”有两重意思,一是该桥是单孔拱桥,其形状宛如一轮彩虹;二是该桥北侧是一座土山岗,岗上原有“山泉”(人造)喷泄而下,由此在桥边水潭中溅起水花,在阳光照射下,人在桥上就能欣赏到“水花飞溅彩虹映照”的景观,桥北侧就名副其实地成为“飞虹桥”了。 在古华园的桥梁中,“南塘第一桥”是完全按照原桥样迁建到公园里的原汁原味的当地古桥。 南塘第一桥原位于南桥塘莲峰庵(南桥镇东街)南侧,因位于南桥塘东头,故称南塘第一桥,初名乐善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是横跨南桥塘上的最雄伟最美观的一座桥。“南塘第一桥”原是木桥,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建为石拱桥,更为今名(又一说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今名)。清同治六年(1867年,又一说为同治元年1862年)由陈太彤兄弟、吴文豹等捐资重建。<br> 现在古南桥塘几乎被填埋殆尽,而古华园的“南塘第一桥”是1983年迁移建造在超然堂前的,仍保持原有的古桥风貌。桥长25.8米,宽3米,拱跨7.6米,两边石阶各27级。<br>清代嘉庆年间诗人汝霖有赞桥绝句:<br> 先德重勤问俗轺,<br> 漫随竹马入风徭。<br> 南塘春色浓于酒,<br> 佳句争传第一桥。<br>2000年该桥被公布为奉贤县(现为奉贤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好多桥只看到名字,也不知道它的故事,很遗憾。比如:福寿桥。<br> 碧波桥。 继芳桥。 还有一些桥名字也记不住了,有的我们没有走到,也许下次再去吧…… 大戏台 大戏台宽9米,深7米,上方有一澡井,其中雕刻是由四百多只飞鸟组成,金光闪闪;不仅起到了装饰之外,还可以起到扩音的作用,因为古时候的戏台是没有麦克风扩音设备的。 大戏台的左边,是二胡演奏家孙文明的雕像 。 孙文明出生于浙江上虞。1952年孙文明来到上海奉贤南桥镇,入赘潘家并改名潘旨望,从此生活稍有安定。1958年参加中国全国民族民间音乐会演,获得第二名,期间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在大戏台右边,一棵粗大的“朽木”横躺在地,这便是已经石化的“硅化木”。<br><br> 古华园的这棵硅化木原发现于印尼巴厘岛的一座小山上,经印尼政府批准,被艰难地移到上海奉贤古华园内。 由于原产硅化木太长难于运输,故将其分割为12段。原先被誉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硅化木是在美国,它分为16段,全长26米。而古华园的这棵硅化木长28米,分为12段,最大处周长达3.3米,长度超过了美国硅化木,实属罕见。因此,这一吉尼斯世界记录应由古华园的硅化木替代了。这棵硅化木属侏罗纪年代,也就是恐龙年代,距今已有亿万年的历史,弥足珍贵,也是公园的一大亮点。 东海亭是为了纪念奉贤名人张弼而建 明代名士张弼(一四二五-一四八七年),字汝弼,晚年自号东海翁,陶宅(今青村镇陶宅)人,明成化二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南安(今江西大庚)知府,治绩颇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尤工草书,“求者无虚日”(《重修奉贤县志》语),有“吴中草圣”之称。 茂密树荫掩映下,有石舫、回廊、有水榭、楼阁、亭台…… 揽胜亭 对联曰:岸佛垂柳小西子,桥驮凉亭瘦扬州。 花间仙境——这里有一片南国风光的花园景致,面对北大门的假山瀑布,宛如天造地设一般。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荷花园。<br> <p>最后,我们从东南门(二号门)出来,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古华园。</p> 相关知识
上海古华园游玩攻略
风景秀丽的古华园
古之华亭 — 奉贤古华园
奉贤古风打卡拍照胜地,别只知道古华园啦
上海~奉贤有个醉美五星级城市公园《古华园》
不要辜负身边的美景!石景山这几个免费景点值得花时间去逛逛
神秘凄美!昙华彝族插花节传说......
昙华寺公园玉兰盛放
“情满华园”2016华侨大学校友集体婚礼在泉举行
淮安市樱花园:绿色再启航 大美古淮河
网址: 身边的美景——古华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