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四亿年前,北京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碳酸盐类物质。由于地壳的运动,几经沧桑变迁,海底抬升为陆地。随着地壳运动的多次抬升,使之发育为多层多支溶洞。
很久以前,一位叫圆广的云游僧人来到南车营村,见这里风景秀丽便决定于此小憩,但盛暑中一股清凉的气流令他倏尔惊醒,他下意识地顺风望去,见阵阵凉风来自山沟北侧岩石的缝隙间,好奇心驱使他去弄个明白,便抡锤握凿在凹处乒乒乓乓干了起来。终于凿开了一个桶口粗的洞口,他穿过薄壁的洞口,向里爬了很远很远,看到了眼前一点点越聚越大的荧光,借着荧光他看到眼前这个巨大的洞穴中装饰着许多千姿百态、晶莹透亮的柱状、花状、伞状、球状神奇绚丽的景物,他陶醉了,便于此奇洞为家,潜心修行。如今,时间虽以过了700年,创在当代名人赵朴初先生题名的“石花洞”旁侧,“潜真洞”三个刚健的楷书大字仍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因洞内石花集锦,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在石花洞开发期间被定名为“北京石花洞”。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东营村,距房山15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石花洞发现至今已500多年,石花洞是国内发现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石花洞是中国四大名洞之一,为国内洞穴之最,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石花洞目前已发现此洞有六层,层层相连,洞洞相通。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极为罕见地下溶洞奇观。进入洞口便是一个大厅,四周有石笋、石柱、石塔环立,形态万千各异,在彩灯的照耀下,一派琼楼玉宇的仙宫境界,会让你目不暇接。
石花洞内的岩溶沉积物数量为中国之最,其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可居世界洞穴前列。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地穴的典型代表。
石花洞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是典型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洞内温度常年在11~13度。
石花洞十大奇观
【石瀑布】位于第二层西支洞最深处,是由流水沉积形成的石瀑布,饱含碳酸钙的上部流水沿着洞壁裂隙向下腾泻,在腾泻过程中,水中的碳酸钙逐渐随水流沉积,形成了高10米、宽20多米的石瀑布,现在游客看到的只是瀑布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在洞内延伸着,这是洞内最大的石瀑布,形似水流翻腾而得名“腾流瀑布”。
【石钟乳】位于第二层中心大厅,洞中最大的石钟乳景观,它是由滴水和流水沉积形成的,由洞顶向下生长。这个巨大的石钟乳高18米,宽3米,形似一个倒悬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景观取名“火炬倒悬”。
【石幔】位于第二层底部,一组气势恢弘的石幔群,也是洞内最大的石幔群,石幔是由滴水、线状流水、片状流水依洞壁沉积形成的。石幔群高10米、宽18米,由540片石幔组成,称为“龙宫竖琴”也叫“龙宫帷幕”。
【石柱】位于第二层与第三层口交界处,景观由两根粗细均匀雄伟壮观的石柱组成,石柱是由石笋和石钟乳相连形成的,高度是12.6米,是洞中最高的石柱,他们形态相似、成因相同、年代相近,故而合称“擎天鸳鸯柱”。
【石盾】位于第三层入口处,取名“龙女绣花台”,是洞中最大的石盾,高1.2米,直径2.6米。石盾是由洞壁裂隙承压水沉积形成的,在石花洞中大小石盾共计630枚之多,是盾的王国。
【石花】位于第四层入口处,取名“火树银花”,是由洞壁的渗透水、毛细水协同作用沉积形成。这一片石花分布在长30米、宽3米多范围内,几乎都是悬挂在洞壁上的石花、石毛、石枝、石菊花,形成了形态多姿的各种石花景观。
【云盆】位于第四层中部,在洞内凹陷池塘中,由滴水、飞溅水、停滞水共同作用沉积形成的。在水面上漂浮着几毫米的薄薄的冰片状产物,称之为“水钙膜或穴筏”。在水位线以下,结晶成各种形态的方解石晶簇和水下石葡萄,如穴珠、穴饼、池中晶花。
【石笋】位于石花洞出洞口处,有一个滴水沉积形成的石笋,在石笋的顶部有三个不同石笋的滴水点,水中杂质少的,结晶慢的,石笋透明;水中杂质多的,结晶快的,石笋不透明。故有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的美妙景观。
相关知识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石花水洞
好消息!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北京石花洞洞穴开发与环境保护
京津冀国家地质公园
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着力打造文旅新品牌
石花洞
溶洞有奇景! 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成文旅新品牌
北京石花洞一日游(开放时间+门票)
网址: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北京的地下明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1336.html
| 上一篇: 洞穴里的景观:隐藏在大地深处的美 |
下一篇: 走进房山-石花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