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西·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国家级)

【江西·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国家级)

【江西·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国家级)

赣南采茶戏01.jpg

赣南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江西赣南。明代中叶,赣南茶歌盛行,常于豪门花夕宴会之间娱乐演唱,一时成为风气。

清初,由茶歌衍变为茶灯,装扮两旦一丑三个角色,手携花篮扇子,翩翩对舞,演出于茶山开市季节,招待四方客商,俗称《茶篮灯》。后来,扩大了故事情节,加入了丝弦伴奏,形成了整本大戏,取名《九龙山摘茶》。每年月日新春期间,各村纷纷组建灯班,延至于邻村外乡祠堂庙宇中演出,待为上宾。

与此同时,赣南地区又出现了三种花鼓灯,名叫耘田花鼓、灶背花鼓、大堂花鼓,遍行乡间,沿门歌唱吉庆祝词,表演《九条河》《板凳龙》等一套两旦一丑的小戏。

明清两代,赣南农村经济发达,墟市大增,著名的墟场有南康的唐江、上犹的营前、于都的小溪、金昌的筠门岭。集贸市场的繁荣,推进了花鼓灯的迅猛发展。使其逐渐脱离灯彩形式,登上舞台,创演了大批反映农业商品买卖和小商小贩生活面貌的三脚小戏,名曰“三脚班”。清乾隆陈文瑞《南安竹枝词》曰:“淫哇小唱数营前,妆点风流美少年。长日演来三脚戏,采茶歌到试茶天。”

灯戏与三脚班,花开两朵,合为一枝,组成了赣南采茶戏,盛于康、乾期间,传播于赣、粤、桂、鄂以及台湾等广大客家地区。

赣南采茶戏剧目包括灯戏和杂套两类,具有三大特点:①全是小戏,只演农民、手工业者、小商小贩等市井小民,而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题材;②剧中人物大都无名无姓,统称大嫂、小妹、花鼓婆、四姐姐、磨镜佬、豆腐佬、卖水的,卖花样的等等。③每个剧目,几乎都带有买卖行为和货物交易的内容,如《卖杂货》《卖茶叶》《卖花样》《卖小菜》《下南京》《走四川》等等。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只有小丑、小旦两行,素有“三脚成班,两小当家”之说。丑分正丑、反丑。正丑右手舞扇,左手甩着两尺长的单袖筒,脚走矮子步,屈膝扬袖,如踏水浪,轻盈飘洒。反丑,常拟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蜻蜓点水”“狮子滚球”生动诙谐。小旦,扮着少女和少妇两类角色,手拿纸伞竹篮,或扇子手绢,风摆杨柳,一步三摇。

赣南采茶戏音乐,包括[灯腔][茶腔][路腔]和[杂腔]四种,唱的多是马灯调、船灯调、花鼓调和采茶小调。一首花鼓灯[长歌],被谱为长征组曲[十送红军]后,传遍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了《补皮鞋》《睄妹子》《怎么谈不拢》等大批优秀剧目。近年来又创作了革命历史剧《莲妹子》《山歌情》《围屋女人》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

历代著名演员有刘日凤、李宝春、黄玉英、杨明瑞和梅花奖获得者张曼君、龙红等。2006年,赣南采茶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知识

【江西·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国家级)
【遇见章贡】赣南采茶戏 | 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感受戏曲与茶的融合
赣南采茶戏《呐子声声》即将前往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参演比赛
传承采茶戏 奉献见真情——非遗传承人黄善志夫妇的戏剧情缘
【特色戏剧镇 风景独好城】《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
​【头条】​作为高安人,你知道高安采茶戏的这些故事吗?
【新华社专题报道】客家石城,灯彩大片!
南昌采茶戏视频下载 南昌采茶戏全集下载打包汇总 共7.5G
【传统戏剧】长沙花鼓戏
《对花》简论

网址: 【江西·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国家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549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慢生树种有哪些
下一篇: 汉中“巧娘”因为这门绝活,引来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