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苏省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63个

江苏省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63个

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加速高产优质品种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厅组织遴选 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59项,现予推介发布。

请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依托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展示场所,积极开展适宜品种、技术展示遴选和示范推广,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加快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3月3日

附件: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附件:

——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要点——

粮油类(15 项)

1.稻麦周年单产绿色高效提升技术。为解决稻-麦周年茬口衔接配套性差,稻麦秸秆还田与播栽质量不高、肥水药投入大、稻麦周年产量品质效益亟需提升等问题,以稻-麦周年茬口高效衔接与品种合理利用、全量秸秆机械化高质还田与精准耕整、壮秧(苗)培育与群体起点精准构建、精确定量施肥等技术为核心,配套病虫草害机械化绿色综合防控、稻麦机械化收获与烘干技术,集成并应用稻麦周年单产绿色高效提升技术体系。该技术适用于我省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区。

2.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为解决水稻生产施肥过多、过频导致的成本高、效益低、环境风险大的问题,以专用缓混肥、机插侧深施肥、水分精确灌溉和穗肥精确诊断技术为核心,配套精细整地、集中壮秧培育和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可在有机插条件的水稻产区,尤其是规模化经营较高地区或农场推广应用。

3.稻茬小麦精播壮苗抗逆丰产栽培技术。为解决稻茬小麦播种量大、精度低、深浅不一、均匀性差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依托精控播种机,以精量均匀条带播种、条带施肥为核心技术,实现稻茬小麦高质量播种、节种减肥和壮苗;配套三沟— 9 —和使用播后镇压、高效追肥、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我省稻茬小麦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4.小麦绿色化控防倒高产栽培技术。为解决小麦生产因播种早、用种量大、施肥不当及风雨影响造成倒伏问题,以小麦拔节前、中后期(破口期)化控技术为核心,配套选用抗倒能力强小麦品种、适期适量适深播种、播后镇压、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该技术可在我省小麦产区推广应用。

5.夏玉米“一增两适三精”生产技术。为解决夏玉米密度不足、高温杀雄、植株倒伏、脱肥早衰、收获偏早等问题,以全程机械化、合理增密、适期晚种、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精准化控、适期晚收为核心技术,配套优选品种和绿色防控等技术。该技术适合在我省夏玉米产区推广应用。

6.鲜食玉米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为提高鲜食玉米传统人工种植中的播种质量、田间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保持果穗最佳品质,以品种选择、机械精量播种和机械化联合收获为核心技术,配套错期播种、机械耕整地、机械起垄覆膜、机械中耕除草、科学肥水管理、飞防植保等技术。该技术可在我省鲜食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7.夏大豆增密精准调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解决夏大豆生产中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以大豆增密减肥、株型塑造、全程化控为核心,配套高产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种子处理及精量播种施肥一体化技术、资源高效群体精准构建技术、新型免疫诱抗叶面调控技术、新型菌肥强根防衰技术、病虫草害精准防控技术、机械化采收技术。该技术可在我省大豆种植区及相似产区推广应用。

8.鲜食甘薯大垄双行密植单产高效提升技术。为解决鲜食甘薯商品率低、农机农艺不配套、肥药用量增加、劳动成本高等问题,以机械起垄、大垄双行密植、水肥(药)一体化等技术为核心,配套移栽、中耕、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该技术可以在江苏甘薯产区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9.油菜精播适密优化促控足角多粒协同技术。为解决直播油菜种植密度过大、后期倒伏风险高、高效角果数量和比例低、高产形成难等问题,以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培育适宜成苗密度、增施基肥、早施苗肥、稳施薹肥和补施花肥、冬前春后二次化控为核心,配套秸秆高质量还田、抗逆减灾、绿色防控、机收减损。该技术适用于全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地区。

10.花生垄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提高花生生产效率,解决生产中农机农艺不配套、肥水管理水平不高、残膜污染等问题,以宜机品种选择、机械耕整地、机械铺膜、精量播种、适期适量追肥、机械收获等技术为核心,配套种子包衣、精准化除、精准化控、残膜回收。该技术可以在江苏春、夏花生产区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11.稻茬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为解决稻茬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大、出草密度高、抗药性风险高,常规防控技术与高产优质栽培要求不配套等问题,集成以秸秆深翻还田、上茬水稻播栽前截源降库生态控草、小麦播后镇压等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或齐苗期封杀结合为重点,冬季及早春视草情补治为补充的稻茬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为小麦控害提单产提供保障。该技术可在全省稻麦连作区推广应用。

12.稻麦周年镰刀菌病害及毒素全程防控技术。为解决由产毒镰刀菌引起的周年稻麦病害(小麦赤霉病、水稻穗腐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和毒素污染问题,在摸清产毒菌群遗传结构、优势菌群产毒特征和污染风险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研发早期预警、穗期“防病控毒”、产后监管等关键技术,集成稻麦轮作模式下全周期镰刀菌病害与毒素综合防控技术模式,达到控病减毒协同、数量质量双提升的目的。该技术可在全省稻麦连作区推广应用。

13.水稻穗期重大病害病原菌监测与病害预警。为解决稻曲病、稻瘟病防治适期难确定问题,采用可视化 LAMP、RPA-LFD 检测技术,在水稻孕穗期对稻曲病菌群体水平、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及群体水平进行精准监测,研判病害流行风险,实现稻曲病、稻瘟病及时预警,分析制定防控方案。该技术可在全省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14.稻田福寿螺常态化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为解决福寿螺扩散蔓延风险大、稻田福寿螺危害日益加重,仅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难等问题,在适生区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创新应用环境 DNA 对福寿螺进行早期预警监测;治早治小、压低福寿螺基数,因地制宜应用生态调控、物理隔离、植物源食诱剂诱杀、天敌控制和化学药剂科学安全使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该技术可在全省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15.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防控稻飞虱技术。稻飞虱爆发成灾风险大,为解决稻飞虱对主流防治药剂抗药性水平高,可选择有效药剂品种少的问题,在秧苗期生物农药处理防治灰飞虱并促秧苗生长;秧苗中后期爪哇虫草菌喷雾防控灰飞虱,并促进秧苗生长;大田期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应用防虫增产,密切监测稻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联合应用爪哇虫草菌和化学农药飞防,每亩用爪哇虫草菌 JS001 可分散油悬浮剂登记推荐剂量的一半和化学农药登记推荐剂量飞防,该技术不仅高效防控稻飞虱,还提升水稻产量。该技术可在全省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园艺类(11 项)

16.设施构型优化技术。为解决现有老旧设施构型不合理导致的温光效果差、抗灾能力弱、土地利用率低、宜机化程度低、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以日光温室、超宽大棚、连栋大棚、钢架塑料大棚等不同类型设施相应构型优化技术及蔬菜防虫网综合应用技术为核心,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设施合理的结构参数、主体及配套材料规格及环境调控系统,配套相应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该技术适于我省设施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17.设施西瓜甜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为解决西瓜甜瓜品质良莠不齐、集约化供苗率及肥水利用率低、绿色防控技术滞后、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以集约化健康育苗生产、精准水肥调优滴灌、连作障碍生态防控、蜜蜂(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配套设施机械化耕作、地膜减量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治和产品质量管控技术。该技术可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海设施西瓜甜瓜产区推广应用。

18.设施菜地湿旱轮作土壤增汇减排技术。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因过量施肥灌溉等不合理管理措施导致的连作障碍普遍、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劣变、氮磷渗漏、土传病害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以传统湿生蔬菜茬口创新、水生蔬菜湿栽技术、叶菜耐湿栽培技术、湿生蔬菜与大宗设施旱生蔬菜轮作技术为核心,配套湿茬蔬菜畦面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腐解菌剂应用技术、大棚设施防锈技术、高湿度下蔬菜真菌性病害防控技术。该技术可在设施蔬菜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19.葡萄绿色优质轻简栽培技术。为解决鲜食葡萄生产中存在的种植高密度、树形管理乱、重产量轻品质、病害重防效低等问题,以稀植大树冠模式、省力化整形修剪技术、花果调控及品质调优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生态控草技术等为核心,配套应用设施栽培、土壤改良、采收分级等技术。该技术适宜在全省鲜食葡萄生产区域应用。

20.桃优质省力化平衡栽培技术。为解决桃品种结构单一、熟期不配套,栽培模式落后、省力化水平低、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升病虫害防治、肥料合理施用水平,提高果品品质,以稀植大树冠开心形整型技术、弱修剪技术、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等为核心,配套合理负载技术、新梢管理技术、套袋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该技术适宜在全省桃主产区内推广应用。

21.低效梨园改造提升技术。为解决老梨园中晚熟品种占比过大、栽植模式落后、果园郁闭重栽轻管、肥水管理粗放、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以多头高接换种技术、高光效树形与轻简化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花果管理技术和适宜新优品种筛选。该技术适宜在品种老、树龄老等低效梨园推广应用。

22.草莓高架基质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为解决目前草莓高架种植水肥管理难度大、高架草莓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以草莓各生育期精准诊断,温度、肥水需求规律及基质实时监测技术为核心,配套园区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草莓大棚温度精准管理技术及草莓生长营养调控技术。该技术可在江苏省高架基质草莓种植园区推广应用。

23.果园适宜机械化作业改造技术。为解决果园机械化程度低、作业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的问题,以种植模式、树形、地块、道路、灌排水改造及辅助设施优化配置为核心,配套疏花、割草、病虫害防控、节水灌溉、采收转运等机械化技术。通过开挖回填土壤、去埂消坎、果树间伐缩剪等措施,创建农机作业条件,实现果园机械化割草、施肥、植保、运输和采摘等。该技术适用于全国范围梨、桃、苹果等露地种植果园,特别是连片种植区域。

24.设施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解决茎叶类蔬菜生产用工难用工贵、机具选型难、种植模式不统一等问题,总结形成三类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采用以基肥均匀撒施、土壤精细起垄、种子精密直播、多行快速移栽、整垄收获、对行有序收获为核心的设施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配套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种子处理穴盘育苗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融合技术,实现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设施茎叶类蔬菜园区用工成本,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5.大蒜机械化播种、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本技术通过种、收关键环节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形成大蒜正芽机播、摆种机播、联合收获、分段收获多种组合机械化模式,满足不同经营主体选用需求。明确以机械化蒜种分级及处理、播种机具选用、播种作业质量、收获机具选用、收获作业质量等核心技术要求。形成大蒜机械化种、收技术体系。针对不同收获方式,明确联合收获机和挖掘式收获机两种主要机型的适宜挖掘深度,以及倒伏、倾斜蒜秧联合收获作业时的操作要求,为机收减损提供参考。

26.设施茄果类蔬菜重要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为解决设施蔬菜病虫害逐年加重,盲目用药、打保险药问题,以重要病虫快速精准检测监测、土壤与棚室清洁、物理阻隔诱杀、科学用药技术为核心,配套健身栽培、生态调控技术,集成设施茄果类蔬菜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即清洁田园+健康种苗+生态调控+诱控阻隔+科学用药,保障茄果类蔬菜产业绿色发展。该技术可在全省设施茄果类蔬菜种植区推广应用。

畜牧类(8 项)

27.白羽肉鸡立体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为解决肉鸡养殖用地紧张、环境控制难、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成绩不稳定等问题,以针对白羽肉鸡立体高效养殖的鸡舍设计、鸡笼选型和笼养设备等养殖工艺流程为核心,配套肉鸡智能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和物联网平台及手机端 APP 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可在全省白羽商品肉鸡饲养场(户)推广应用。

28.鸡养殖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为解决中小规模养殖户在饮水、光照、饲喂环节精准控制不足,影响养殖效益与产品质量的问题,以鸡分阶段精准饲喂技术为核心,配套鸡舍光照精细化管理技术,可在全省规模化蛋鸡、肉鸡企业及中小型养殖场中推广应用。

29.肉鸭立体多层高效养殖技术。为提高肉鸭养殖管理水平,减少应激行为,降低死淘率、残次率,以养殖设施笼具标准化设计、精准饲喂、高效清粪、智能巡检、生产信息智能化管控技术为核心,配套育雏工艺、育成管理和环境调控技术,可在省内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应用。

30.种鸡场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关键技术。为健全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提高“两白”防治、净化成效,降低净化成本,以种鸡场“两白”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化改进技术、“两白”净化方案为核心,配套种公鸡精液消毒技术和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31.家禽养殖抗菌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为降低饲料禁抗后家禽养殖细菌疾病发病率,规范药物、替抗产品使用,以家禽养殖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技术、细菌性疾病精准诊断与用药技术、抗菌药绿色替代及肠道保健技术为核心,配套养殖环境智能化监测、预警、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家禽养殖全程 HACCP管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可在省内及全国的规模家禽养殖场推广应用。

32.南方农区夏季奶牛热应激综合防控技术。为解决南方农区奶牛养殖业中的热应激问题,以牛舍小气候控制关键技术、防控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技术、奶牛场智能喷淋系统为核心,配套牛只行为监测和健康监测技术、TMR 精准饲喂技术,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地区推广应用。

33.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为提高肉羊养殖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及产品品质,以舍饲肉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全混日粮(TMR)配制与饲喂技术为核心,配套规模化养羊设施工程技术、秸秆糟渣资源混合微贮技术和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可在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及南方各省农区推广应用。

34.肉鸽集约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为解决肉鸽养殖中商品鸽生产效率低下和鸽肉蛋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以肉鸽日龄划分、乳鸽选择、肉小鸽期饲养管理、肉中大鸽期饲养管理为核心,配套笼具设施与环境控制技术,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水产类(9 项)

35.大宗淡水鱼质量安全防控关键技术。为系统化降低大宗淡水鱼养殖端的质量安全风险,保障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 的安全可控,通过在养殖过程中开展塘口清整消毒、水质精准调控、放养结构优化、养殖密度控制、饲料科学投喂、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与替抗减抗、投入品标准化使用、药残快检质控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以降低养殖对象的发病率和减少用药量,实现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质量安全可控。该技术适用于全省大宗淡水鱼主养区的池塘养殖。

36.鱼病标准化防控技术。为解决塘口服务、巡塘、水质调控、鱼病预防治疗、远程诊断、鱼药选择及使用等标准问题,通过构建鱼病防控和诊疗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预防措施、生物安全管理、临床诊断、治疗程序、数据记录和分析标准化,从根本上减少鱼病发生,提高鱼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愈率,减少鱼药使用量,降低因鱼病造成的损失,帮助渔民增收致富,保障水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技术可在我省鱼类养殖区推广应用。

37.兴凯湖翘嘴鲌健康养殖技术。为提高兴凯湖翘嘴鲌在江苏省推广过程中苗种质量,降低病害发生,规范专业的健康养殖技术,提升生产效益,以兴凯湖翘嘴鲌大规格苗种培育、两年养成、三年养成技术模式为核心,配套水质调控技术、苗种驯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有效提升了健康养殖水平、增产增收,适宜在全省应用推广。该技术适宜在全省应用推广。

38.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解决传统环沟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田间改造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提升经济生态效益,通过加高加固田埂、改造进排水系统以提高稻田水位,无需改变稻田田貌、开挖沟坑,实行繁养分离,投放克氏原螯虾“盱眙 1 号”优质苗种;优化提升投喂管理、水草种植、水位管理、水质调控、敌害防治等养殖技术。在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下,维持稻田生态,改善稻田土壤质量,大规格商品虾提早上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技术适合在全省水源充足且进行稻虾轮作种养(“一稻一虾”)的稻田中应用。

39.大规格罗氏沼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为提高虾塘养殖效益,通过与大规格青虾接力养殖、降低罗氏沼虾放养密度、低蛋白饲料投喂、种植水草和生态调控营造良好养殖环境等措施,提高优质商品虾的产出,实现不同虾类间的接力、错峰、绿色和高效养殖。该技术适用于我省盐度 0~3 的人工可控水体。

40.南美白对虾小型温棚健康养殖技术。为改进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模式,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解决尾水达标排放问题,通过建设健康养殖基础设施、实施基于苗种病原检测的健康虾苗筛选防病体系、创建基于充足有益细菌的混浊养殖水体、溶解氧和矿物质补充体系、对虾机体抵抗力增强系统以及生态化的养殖尾水治理方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健康养殖技术。生产的对虾产品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适合于南美白对虾小型温棚养殖模式,宜于江苏沿海地区推广应用。

41.“一蟹两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为稳定河蟹养殖经济效益,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和产品产量,通过在同一水体中进行河蟹、青虾及罗氏沼虾的多品种混养,综合应用复合水草种植、饵料精准投喂、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无须额外投喂,一种饵料创造多种产出,既充分利用了池塘养殖空间,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该技术适用于我省河蟹主养区域。

42.贝类大规格苗种标粗及养成技术。为缩短贝类养殖周期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贝类苗种供应和生产效率,以采用虾蟹鱼类养殖池塘的肥水,开展贝类原位或异位标粗及养成。主要利用我省典型的海水养殖池塘进行贝类标苗池塘设计、培育池与培藻池原位/异位配置以及养殖分区和播苗贝埕的设置,抓住贝类的生物学习性,定期人工或机械翻苗、疏苗促进苗种旺盛生长,同时建设上升流、陆基平面流系统等苗种培育设施,实现批量化、规模化贝类大规格苗种的标粗,并通过适时分散疏苗,最终养成商品贝。从而实现多产多收和池塘养殖尾水净化。该技术适用于我省沿海海水养殖区域。

43.条斑紫菜清洁健康养殖模式。为解决筏架定生绿藻的全周期防控与多种病害高发问题。通过集成了紫菜网帘下海至采收后期的多项技术,包括海区出苗期的监测与管理、网帘冷藏技术、缆绳绿藻消杀技术以及活性处理技术等多项专用技术,能在前期有效清除网帘与筏架绿藻、有效防治赤腐病、拟油壶菌病等病害以及硅藻、蓝藻等杂藻,在栽培后期,可有效防控缆绳绿藻的泛滥,有助于浒苔绿潮的联防联控。该技术适用于我省盐城、南通海区的条斑紫菜与坛紫菜栽培。

绿色农业(7 项)

44.黄河故道沿线砂瘦型耕地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针对我省黄河故道沿线土壤发育程度低、砂性重,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结构差,水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秸秆全量还田结合定量施用畜禽类有机物料或食用菌菌渣,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育的底物;利用贝莱斯、娄切氏等微生物菌剂作为有机物料激发剂,提高有机物料腐殖化效率;通过定期犁耕深翻提升秸秆和有机物的消纳能力;旱地免耕结合施用土壤结构调理剂聚丙烯酰胺,改善土壤结构,强化有机质物理保护机制,实现黄河故道沿线土壤有机质的量质齐升。该技术可在我省徐州、宿迁、淮安至盐城的黄河故道沿线推广应用,也适宜在熟化程度较低的潮土及轻度盐土上应用。

45.固体腐熟粪肥精准高效还田技术。为解决耕地质量下降、固体腐熟粪肥施用不均匀及随意施用的问题,以固体粪肥养分管理技术为核心,明确固体腐熟粪肥替代化学肥料比例及施用量、化肥配施运筹方案,并配套固体腐熟粪肥的输送及施用技术,实现固体腐熟粪肥的精准高效还田利用,该技术可在稻麦、玉米、蔬菜和果树等农作物上施用。

46.滨海盐碱地团粒结构营建和地力提升技术。为解决我省滨海盐碱地“土壤结构差、盐碱易反复、养分库容低、作物立苗难”等问题,以靶向结构改良剂、增碳扩容调理剂、低盐高碳有机肥为主的外源有机物精准调控为技术核心,以结构营建、盐碱阻控和增碳扩容“三位一体”盐碱地地力提升为技术路径,配套“原始肥力驱动”地力提升技术、绿肥周年轮作“翻压-粉垄” 技术、秸秆还田疏松耕层构建技术。该技术可在全省滨海盐碱障碍区域推广应用。

47.新型绿色高温闷棚技术。为解决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土壤酸化、盐渍化、作物病虫害加剧等连作障碍的不断发生,采用新型绿色高温闷棚技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该技术在每年七八月份进行,主要通过太阳高温、药物熏蒸和半腐熟有机物料二次升温多重作用对设施土壤进行消杀,可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土壤中致病菌和虫卵的数量。该技术可在设施蔬菜栽培的地区开展示范应用,特别是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等比较严重的连作障碍设施土壤。

48.水网区稻田肥-水-秸绿色管控与碳氮磷协同减排技术。为解决水网区稻田水分管理粗放、施肥不精准以及秸秆全量还田带来的 N、P 及 COD 流失风险和甲烷排放增加等负面环境影响,以稻田分区分类化肥精准减施控损技术、精准节灌控排技术和秸秆深还技术为核心,配套农田尾水回用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该技术可在全省稻田推广应用,特别是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沿江沿海流域等对水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

49.传统 PE 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为解决蔬菜园艺作物覆盖传统的 PE 地膜污染重、回收处置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以棚膜改地膜、地膜一铺两用免耕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为核心,配套清整园地、精细覆膜、全量还田等技术。该技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50.畜禽粪污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为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存在的臭气二次污染、养分损失严重、粪污水(沼液)利用低效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问题,以固体粪污清洁高效堆肥技术、液体粪污黑膜囊式厌氧发酵技术、分子膜覆盖堆肥技术为核心,配套畜禽粪肥养分平衡精准还田技术,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9 项)

51.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技术。为解决水稻生产中丰产优质高效协同的品种不明、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以丰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评价与综合筛选方法、智能化标准化壮秧培育技术,机械化智能化精细整地和精准密植技术、温光生态调控技术和“基肥适度减施,穗肥降比前施”节氮高效施肥技术为核心,配套“薄-露-浅-搁-湿”灌溉技术、病虫草绿色飞防技术。该技术可在全省水稻产区推广应用。

52.北斗导航湿黏土壤条件下智能深旋耕谷物精量播种技术。为解决前茬秸秆全量还田湿黏土壤条件下小麦播种时,秸秆还田质量差,播种、施肥容易堵塞,种床易悬空,开沟沟型不规则,播种深度不均匀,漏播以及覆土、镇压不佳等问题,本技术包含:基于北斗导航,采用深旋耕,控深带状精量播种,稻茬湿黏重土壤防粘减阻开沟覆土,双镇压,后镇压驱动,无开沟、中间开沟、两边开沟三种方式可选,车轮排种轮联动的无级变速播种,以及智能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该技术可在全省麦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53.设施果蔬生产全程智能测控管技术。为解决设施果蔬生产过度依赖种植经验、劳动密集度高、环境水肥精准管控难等问题,集成应用设施果蔬生产数据动态精准感知、温室环境智能化管控、设施果蔬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装备,以及设施果蔬生产全程智能化决策管理系统,配套应用设施果蔬生产温室构型优化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果蔬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打造“场景+链式”的设施果蔬智能生产总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各地连栋温室、玻璃温室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设施栽培区域推广应用。

54.生猪高效智能养殖生产技术。为提升生猪生产效率、疫病防控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以母猪精准发情鉴定技术、子宫深部输精技术、猪场自动及精准喂养技术、母猪分娩预警监测技术为核心,配套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疫病防控技术、猪舍空气过滤系统科学应用技术、AI 巡检技术、多周批饲养管理技术,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57.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智能化管控技术。为解决传统河蟹养殖中存在的依靠人为经验、粗放养殖等问题,采用网箱立体养殖模式,对池塘进行设施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综合利用水下高清摄像机、双目相机和大模型等技术装备,结合养殖密度、营养需求、饲料成分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投喂时间、投喂量,通过无人机、无人船实现河蟹精准投喂,实现河蟹养殖生产全要素的感知和智能化管控,以智能化技术装备代替人工,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该技术适用于我省河蟹主养区域。

58.淡水养殖水体溶解氧智能测控技术。为解决水产养殖中水体环境监测调控不及时、人力投入大等问题,以物联网、通讯、远程控制技术为核心,运用水体溶解氧传感器、智能增氧机等装备,实时采集水体环境溶解氧数据,通过水产养殖环境调控模型,控制增氧机自动开启或关闭,实现水体溶解氧自动精准控制。该技术可在全省池塘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场景中推广应用。

59.渔业生产智能精准化投喂技术。为解决水产养殖传统投喂方式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水体易污染、饲料浪费大等问题,以自动化监测、视频监控、远程控制技术为核心,配备传感器、智能投饵机等,结合实时采集的鱼虾蟹行为等参数,通过水产品投喂模型,实现饵料自动精准投喂。该技术可在全省池塘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场景中推广应用。

来源:阜宁县农业农村局

相关知识

海南省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杭州市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重磅!河南发布2023年44个农业主导品种、50项主推技术
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布推介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嘉兴市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机具)和主推技术
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平湖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机具)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名单看清楚!河南省2023年44个农业主导品种、50项主推技术发布!

网址: 江苏省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63个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624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蜜童(无籽西瓜)
下一篇: 北疆棉花:单产预估与轧花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