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粉病和霜霉病,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要看到照片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白粉病或者霜霉病,白粉病是是叶片上有一层白霜,霜霉病是多角形病斑,叶背面有霉层,很容易识别。可就是这么容易识别的病害,防治起来却很困难,明明昨天叶片上还仅仅是少量的发生,今天就满园都是,让人头疼。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病斑上有一层白色霉,类似白色粉笔末。
叶片受害后,被害部分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可相互愈合,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当粉斑蔓延到整个叶面时,叶面变褐、焦枯。新梢受害,表皮出现很多褐色网状花纹,有时枝蔓不易成熟。
果梗、穗梗受害,质地变脆极易折断。果实受害,停止生长,有时变崎形。在多雨时,病果易纵向开裂,果肉外礴,极易腐烂。
侵染循环: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植物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人无完人,同样的病原菌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抓漏洞。就像白粉病喜欢干湿交替的环境,上午湿度大时利于白粉病的繁殖,形成大量孢子,但不利于孢子的传播和萌发;中午干燥时,孢子立即散播到各个角落并且开始萌发,到了晚上湿度上来后又开始进行繁殖。
对于发病特别严重的,就要抓住白粉病的传播规律,在早上和下午喷施2次青枯立克/靓果安,上午复配大蒜油和化学药,下午复配奥菌优,第二天早上再喷一次青枯立克/靓果安+奥菌优。使棚内持续处于高湿条件,不利于孢子散播和萌发,同时将已经发生的通过三次的连续用药完全控制住。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下,病原菌很难抗住的。当然这种用药方式很累人,主要针对的是发病严重的,已经不好控制的,而在白粉病的发病初期可以叶面喷施青枯立克/靓果安2-3次,每次间隔1-2天,前两次复配大蒜油和一次化学药,最后一次复配奥菌优。
霜霉病
霜霉病:
枝蔓: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扭曲或干枯脱落。
叶片:病斑油浸状,半透明,淡黄色至红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发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感病品种病斑较大,抗病品种病斑小。
花器:发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
果实: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发病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老果粒发病后变褐色。
侵染循环: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通过气流或雨滴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或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针对这种繁殖速度和传播速度都很快的,7-12天完成一次世代的病菌,就要7天内连续高浓度用药,加大用药剂量,可以用青枯立克+大蒜油连续喷雾2-3次,每次间隔2-3天,情况严重的复配一次化学药剂,甚至可以一天喷雾一次,同时打药的时候要喷头朝上,从下往上喷雾,可以更好的覆盖叶背面,增加用水量,打透打匀。因为霜霉病常常先危害幼嫩组织,所以很多用户在用药时往往会只打嫩梢,这就导致老叶上的病菌没有杀死,这样用药也是霜霉病高发的原因。
相关知识
如何防治白粉病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葡萄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分及防治?
白粉病高发,快速识别、高效防治!
白粉病难防治?防治方法,原来这么简单!
如何区分与防治农作物经常发生的白粉病和霜霉病?
症状相似的白粉病和霜霉病常发生、易混淆,如何辨别?如何防治?
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抗病基因的QTL定位
什么是白粉病呢 白粉病的有机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草莓白粉病识别防治技术分享!
网址: 白粉病,霜霉病好识别,为甚难防治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6310.html
上一篇: 为什么月季容易得白粉病还控制不住 |
下一篇: 教你快速识别芒果白粉病发病前期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