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月季:“中国玫瑰”在世界各地绽放

月季:“中国玫瑰”在世界各地绽放

转自:学习时报

    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它是我国重要的观赏花卉。在漫长的历史中,月季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对西方的花卉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经中西蔷薇属花卉杂交而形成的“现代月季”已经成为世人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但是由于蔷薇属花卉相近的外表形态,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误译,这些“现代月季”都被误认为同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的“玫瑰”。这不仅是一个植物学意义上的错误,也掩盖了月季对世界花卉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

  从植物学层面来看,月季、玫瑰和蔷薇都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它们不仅形态、习性相近,而且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联系。就西方而言,“Rose”一词本是蔷薇属植物所包含的250多种花卉的统称,玫瑰、月季和蔷薇都包含在内。但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对于这三种植物却有着明确区分:我们往往把那种一年有多次花期、花刺小,花朵单生且较大的花卉称为月季;把花朵较小又是丛生的物种叫作蔷薇;而用玫瑰特指那些花朵大小介于两者之间,多刺而又可以提炼香精的花种。这一区分大概始于唐宋以后,如杨万里曾在《红玫瑰》中写道:“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在此他试图对这三种植物进行区分。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深化,一些翻译家由于缺乏相关植物学知识,把西方用来泛指整个蔷薇属植物的“Rose”一词未加严格区分地翻译为“玫瑰”,并沿用至今。这种状况为人们正确理解月季(或玫瑰)文化带来了困惑。有鉴于此,中国月季协会科技组在1991年曾为“月季”正名:用“月季”来泛指“现代月季”,我国古代的月季则被命名为“月季花”。

    (二)

  “月季花”原产于我国,是人类从蔷薇属植物中驯化、培育的一个变异花种,因其每月开花而得名。它在我国还有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花、月桂、月贵花等众多别称,有着悠久的培育史。“月季”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韦元旦的诗作《早朝》中,最初含义或许与星象相关。就确切的植物学意义来说,较早提到月季的书是北宋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当时,我国已经具有了先进的育种方法,并掌握了月季的扦插繁殖技术,这使得月季在洛阳、山东、两淮等地多有种植。据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月季栽种南宋时又延及苏杭地区。当时司马温的《月季新谱》是中国第一部月季花栽培专著。元代月季种植有所放缓,到明清时,月季育种又有了长足的进展,其栽种区域也已经遍及整个黄河与长江流域。古代关于月季的花谱以明清为最多。如明代陈继儒的《月季新谱》、清代评花馆主的《月季花谱》,以及许光照、陈葆善的著作等。这可谓是当时月季培育盛况的一个标志。

  与月季的培育相伴,中国的月季文化也发展起来。这集中体现在文人墨客对月季歌咏的诗词上。我国文人对月季的描绘唐代较少,宋代就非常丰富了,而且很多是出自韩琦、苏轼、苏辙、陈与义、杨万里、陆游等这样的大家。在元代相对沉寂后,与月季有关的诗歌创作在明清时再次繁荣起来。月季的花朵硕大艳丽、芬芳馥郁,其形态特征长期受到士大夫的青睐。清人查慎行曾用“一梢初点淡胭脂”来描述初绽花蕾的月季,元人朱德润则将怒放的月季赞为“柔条迸春雷”。在古代文人的眼里,月季可谓是一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丽人。杨万里看到腊月前怒放的月季,竟然“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顾图河为了再观赏一次月季花开,甚至想“喜得今年添一闰,好春应占十三回”,恨不得一年有十三个月。无怪乎张耒曾感叹道“月季只应天上物”。

  不过,相较于对花卉形态的欣赏,古代文人更关注自身对花卉的感悟,将花卉习性和人生品格联系起来。一些文人赞叹月季倔傲的品质,惊艳于其在冬日的傲雪身姿,还将它与“岁寒三友”相比拟。杨万里曾感叹它“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徐积也赞颂它“一从春色入花来,便把春阳不放回。雪圃未容梅独占,霜篱初约菊同开”。但最为让人称道的是苏辙的《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作者通过对自己堂后的月季花被砍后,又经由秋雨寒风的“滋润”而重获新生的描述,展现了月季花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宁折不弯的生命韧性。还有一些文人则欣赏月季不畏自然秩序拘束、大胆率真的人生态度。苏轼曾赞它“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的豁达豪迈。

    (三)

  18世纪之前,欧洲社会虽不乏玫瑰、蔷薇等蔷薇属植物,但却始终未培育出真正的月季。1789年,中国的香水月季、朱红月季、粉月季和黄月季等多个花种经印度被英国人带到了西方,并被命名为“中国玫瑰”。相较于欧洲的其他蔷薇属植物来说,中国的月季有两个独特特征:即一年可多次开花并具有纯正的红色花朵。因而当被引入后,“中国玫瑰”便风靡欧洲。与此前由中东传入欧洲的、多有褶皱的大马士革玫瑰相比,它们简直就像玲珑剔透的中国丝绸,轻盈娇媚、绚烂夺目,并带有一抹淡淡的茶香,显得卓尔不群。

  “中国玫瑰”的出现引起了欧洲人的狂热,接着这种狂热又迅速波及了包括英、荷、德、美各国的广大地区。此后,欧洲人还将月季与西方其他蔷薇属植物杂交,产生了许多全新的品种。如里昂的小吉约于1867年培育出的名为“La France”(法国)的一种广受欢迎的杂交茶香月季,它被认为是新旧月季品类之间的分水岭。1868年,随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现代植物学的大发展,花木育种业也出现了革命。日本科学家甚至用克隆技术开发出了自然界中很少见的蓝色月季花种。由法国人梅朗培育的杂交茶香月季,还在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召开时被看作“和平使者”,受到了普遍欢迎。这些“现代月季”也在20世纪初被传回了中国。但是由于不严谨的翻译,它们都被统统误当作了玫瑰。这也是谈到月季和玫瑰时,普通大众很难将两者及其文化含义作出清晰区分的原因之一。

  如今月季被看作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还被一些国家定为国花,在国内也有包括北京、天津、青岛在内的多个城市将其作为市花。2008年月季花种“中国红”还被作为颁奖花卉的主花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台上。这些都是月季深受我国和世界人民热爱的证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月季:“中国玫瑰”在世界各地绽放
你以为的“中国玫瑰”,其实是世人最爱的月季
成都玫瑰花海吸引游客 汇集世界各地700余种顶级玫瑰
国际月季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花中皇后,美丽绽放—月季花,你知道月季与玫瑰怎么区分吗?
濒危中国野生玫瑰在昌平盛放
通俗版:蔷薇、月季、玫瑰分辨指南
濒危中国野生玫瑰在昌平盛放 — 新京报
华夏文明与中国玫瑰
13种切花月季和4种食用玫瑰成功落户广西

网址: 月季:“中国玫瑰”在世界各地绽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77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北方花友注意,那些好看的南方花该
下一篇: 珍稀濒危植物东兴金花茶引种驯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