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不同条件对‘巴西蕉’和‘南天黄’香蕉后熟的影响

不同条件对‘巴西蕉’和‘南天黄’香蕉后熟的影响

  ‘巴西蕉’从90年代中期成为我国香蕉的主要品种,优良的果实性状使其深受市场欢迎。但是‘巴西蕉’由于容易感染香蕉枯萎病,种植面积、产量已经正在萎缩。‘南天黄’香蕉是目前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枯萎病品种,其果实性状接近‘巴西蕉’。香蕉的商品外观质量一般包括果梳形状、果指大小、色泽、硬度、货架寿命等,这些品质主要与品种特性和采前栽培管理有关,也与采后贮运及催熟技术有关。催熟是香蕉采后处理的重要步骤,普遍的做法是从始至终采用一种催熟温度,目前我国仍没有制定香蕉催熟技术规范等标准,不同香蕉品种之间后熟的比较研究鲜有报道。另外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常温下采用薄膜包装能较好保持‘粉杂一号粉蕉’后熟后的货架期品质,为探究薄膜包装对‘巴西蕉’和‘南天黄’的后熟是否也有影响。



  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肖维强、黄秉智、戴宏芬和许林兵*等人拟通过对‘巴西蕉’和‘南天黄’后熟进行对比,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包装和不包装,分析不同条件下果实的果皮色差、果肉硬度、果实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货架期长短差异,旨在探究两个品种的后熟特点,找出较好的催熟方法,以提高香蕉品质和延长货架期,以及满足不同的上市时间要求。

  1、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蕉后熟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巴西蕉’和‘南天黄’在不同条件下后熟的过程中,香蕉果皮L*值先升高后下降。相同品种在后熟的前6 d,T2处理组的L*值大于T1和T-1处理组,而6 d后T2处理组的L*值显著低于T1与T-1处理组。对于同一处理方式,‘南天黄’果皮L*值显著高于‘巴西蕉’,这可能与品种的特性有关。不同处理组两种香蕉的果皮a*值在后熟过程中先快速升高,接近完熟后表现为逐渐升高,且T2处理组的果皮a*值在后熟末期明显小于T1处理组。不同品种相同处理组的果皮色差a*值也不同。a*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果皮叶绿素含量的情况。a*值越小,果皮绿色越深,表明所含叶绿素含量越高。b*值表示果皮颜色发黄程度,b*值越大,黄色越深。b*值的变化规律与L*值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T2处理组在前期升高的速度比T1和T-1处理组快;同一品种的3 个处理组在催熟结束后b*值差异不大;在整个后熟期间,‘南天黄’果皮b*值均大于相同处理组的‘巴西蕉’,表现为完全转黄色后果实外观黄色稍深。T2处理组后熟6 d和8 d的‘南天黄’和‘巴西蕉’的整梳外观形态比较:在相同的后熟时间,‘南天黄’的后熟进程(转黄)比‘巴西蕉’慢,表现为黄色中带的绿色比‘巴西蕉’多些,且‘巴西蕉’果皮起梅花点的时间较早,从外观颜色来看‘南天黄’果皮黄色明显比‘巴西蕉’鲜艳。各处理条件下香蕉果实的h值是随着后熟时间而逐渐下降的,而h值能直观地反映果皮颜色的变化,其值下降到90时,即表明果皮完全变黄。h值在95~105之间,香蕉果实外观颜色表现为黄中带绿;h值在85~95之间,香蕉果实外观颜色表现为黄色;h值低于85,香蕉果实表现为暗黄色,并且有褐色斑点(梅花点)。各处理条件下的香蕉h值在85~105之间保持时间的不同。C*表示颜色的彩度,C*越大颜色越纯。C*值呈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L*值变化相似,同一品种不同处理组在后熟过程中,C*值不同,后熟前期T2处理组比T1处理组大,后熟末期T1处理组比T2处理组大,说明后熟末期的低温有利于提高颜色的彩度;对于相同处理,‘南天黄’C*值显著高于‘巴西蕉’,这也可能与品种的特性有关。不同处理组‘南天黄’和‘巴西蕉’后熟过程中的分梳外观形态见图2~5,相同后熟时间不同处理条件下,‘南天黄’和‘巴西蕉’后熟情况不同;‘南天黄’和‘巴西蕉’在同一条件、不同后熟时间(6、8、10、12 d)的后熟情况也不一样。

  2、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蕉后熟过程中果肉硬度的影响

  同一品种在相同时间不同后熟处理条件下,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快,说明催熟过程的温度越高后熟进行越快,相同时间点,T2处理组香蕉硬度小于T1处理组的硬度。在后熟过程中,T1、T2处理组的‘巴西蕉’的硬度分别为2.13(10 d)、1.58 kg/cm2(6 d),‘南天黄’的硬度分别为3.13(8 d)、2.48 kg/ cm2(6 d)。结果表明,‘巴西蕉’和‘南天黄’在后熟期间,‘南天黄’的硬度整体大于‘巴西蕉’,这可能与‘南天黄’的果皮稍厚及果肉质地比较紧实有关。

  3、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蕉后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影响

  随着后熟的进行,各处理组香蕉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对于同一品种,T2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整体上明显高于T1和T-1处理组,表明香蕉果实在后熟过程中,T2处理能加速香蕉果实的成熟,促进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快速升高。而T1和T-1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加缓慢。在后熟前期(4~6 d),相同后熟条件,相同时间点‘巴西蕉’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比‘南天黄’高,至后熟后期,相同处理的两种香蕉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接近,因此同样催熟条件的,完全转黄后‘南天黄’食用口感甜度可能接近‘巴西蕉’。


  4、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蕉后熟过程中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对于同一品种,T2处理组后熟温度高,香蕉水分损失大,质量损失率高,最终影响货架期内果皮的光泽度,与前面结果后熟6 d后T2处理组的L*值明显低于T1与T-1处理组相符;T1、T-1处理可以抑制呼吸和减少水分散失,T-1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比T1处理组小。‘巴西蕉’在后熟期,T1、T-1、T2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63%(10 d)、1.32%(10 d)、4.35%(6 d);‘南天黄’在后熟期,T1、T-1、T2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54%(10 d)、0.99%(10 d)、2.32%(6 d)。

  5、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蕉的货架期和货架期外观品质的影响

  在不同后熟温度和包装条件下,两种香蕉的催熟时间和货架期的品质是不一样的。T1处理组的催熟时间比T2处理组要长2~4 d,货架期长2 d,整个后熟期果皮外观品质表现为硬度、光泽度较好。同样后熟条件,‘南天黄’的催熟时间比‘巴西蕉’长1~2 d,T1处理组‘南天黄’货架期比T1处理组‘巴西蕉’长2 d。BOPP包装虽然延缓了香蕉褪绿转黄,使催熟时间延长4 d,但透湿性较差,容易造成薄膜袋底部积水使果实接触处褐变,影响了外观,使货架期缩短。


结 论


  T1、T-1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催熟时间)比‘巴西蕉’早1 d,T1处理组‘南天黄’比‘巴西蕉’货架期长2 d;T2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比‘巴西蕉’迟1 d,货架期长2 d;与T2处理组相比,T1处理组香蕉后熟末期硬度、色差L*值、C*值、a*值更大,货架期长2 d,但后熟后颜色不如T2处理组的鲜黄;BOPP包装延缓了褪绿转黄,使催熟时间延长4 d,货架期缩短。因此前期高温(21 ℃)后期低温(17 ℃)是‘南天黄’获得较好的货架品质和货架期的后熟条件。

  本文《不同条件对‘巴西蕉’和‘南天黄’香蕉后熟的影响》来源于《食品科学》2019年40卷7期254-260页,作者:肖维强、黄秉智、戴宏芬、杨兴玉、许林兵。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1227-339。

  近期研究热点

  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L-阿拉伯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脱硫对熏硫‘黑叶’荔枝采后品质及果肉亚硫酸盐代谢的影响

  渗透预处理对蓝莓冻结特性的影响

  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对延缓白莲藕风味品质劣变的影响

  青蛤酶解多肽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辛烯基琥珀酸酐复合超声改性提高鸡蛋全蛋液热稳定性

  玉米黄素对衣霉素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同解冻方式对树莓汁加工特性的影响

  机筒温度、鸡肉粉质量分数对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

  低耗水管道化制浆技术对豆浆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纳豆激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

  贮存环境对普洱生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基于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特征清香味辣椒粉的香气特点

  HPLC-DAD-Q-TOF-MS在线筛选鉴定牛蒡中的抗氧化成分

  基于滋味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判别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在信阳毛尖茶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不同产地藜麦中脂肪酸及小分子物质组成分析

  电子束辐照对细点圆趾蟹肉营养及滋味成分的影响

  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及抑菌剂的释放

  酒花浸膏关键性香气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低温榨取汉麻籽油工艺

  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成分分析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甘肃地区产地木耳品质综合评价

  14种柑橘皮中多甲氧基黄酮成分分析

  不同年生和不同部位人参样品有效成分的比较

  高光谱成像技术快速预测鸡蛋液菌落总数

  紫薯花色苷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特性导读

  反胶束萃取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辣木籽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对氧化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鳝鱼肉新鲜度对加热过程中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

  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低温超微粉碎对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蛋白结构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牛肉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结构的变化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在牛乳中生长的预测

  梨质地变化规律与动力学模型

  用于高果糖浆制备的宛氏拟青霉嗜热嗜酸菊粉酶酶学特性分析

  气相离子迁移谱对山茶油掺假的检测

  介质阻挡放电氦等离子体-气相色谱测定绿豆中脂肪酸含量

  利用蛋白组学和化学计量学区分海捕和养殖的中国对虾

  葡萄果渣酵素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香气指纹图谱应用于山西老陈醋的身份识别

  鹰嘴豆非淀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乳酸菌饮料中嗜酸乳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不同共价交联法对蛋白结构的影响

  生姜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品质特性的影响

  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单萜类香气及其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分析

  降温方式对鸭梨采后FAD及LOX基因表达及其褐变的影响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保鲜冰处理对鲈鱼菌群组成与代谢功能的影响

  修改/编辑:李莹;责任编辑:张睿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为进一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学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于 2019年8月1-4日浙江杭州 和宁波 举办“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相关知识

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南天黄”
南方农村报新闻: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南天黄”获农业部认可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南天黄’选育.pdf
米蕉和香蕉哪个好 小米蕉到货后如何催熟
海南香蕉产地在哪里,海南哪里产的香蕉好吃
广西香蕉组培袋苗批发、广西农科院香蕉苗、粉蕉苗巴西组培苗批发
14年选育,“宝岛蕉”结束香蕉“游牧式”生产
矮化香蕉几年可以挂果?种植技术与季节管理详解
广东香蕉苗广粉蕉苗厂家、广西香蕉苗组培厂家、越南香蕉苗组培厂
黄酮类复配保鲜剂对香蕉采后品质的影响

网址: 不同条件对‘巴西蕉’和‘南天黄’香蕉后熟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084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香蕉催熟的简单方法 这几种办法催
下一篇: 没有熟的香蕉怎么催熟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