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B1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148.1—2018
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杨梅果蝇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nmajorpestsanddiseasesonredbayberry
Part1:Redbayberrybatfly
2018-10-08发布2018–11-0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148.1—2018
I
前言
DB33/T2148—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分为8个部分:——第1部分:杨梅果蝇;
——第2部分:杨梅卷叶蛾;
——第3部分:杨梅油桐尺蠖;——第4部分:杨梅天牛;
——第5部分:杨梅介壳虫;——第6部分:杨梅粉虱;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第8部分:杨梅癌肿病;
本部分为DB33/T214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总站、台州市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黄茜斌、梁森苗、沈颖、颜丽菊、戴德江。
DB33/T2148.1—2018
1
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杨梅果蝇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杨梅果蝇成虫诱集、虫口发育进度观测、危害情况普查、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情况记载等。
本部分适用于杨梅果蝇系统测报调查。
2成虫诱集
2.1调查时间
4月1日至7月31日,每天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
2.2诱集布点
选择东魁、荸荠种、丁岙梅、晚稻杨梅等当地主栽的杨梅果园各1个,面积3000㎡以上,每个果园设置糖醋诱集瓶或果蝇引诱剂诱捕器5个。
2.3诱集方法
2.3.1糖醋诱集诱饵用敌百虫:红糖:食醋:食用白酒:清水按1:5:10:10:20的比例配制,或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以1:10:6:3的比例配制,瓶装悬挂于树枝;或悬挂果蝇引诱剂诱捕器诱集成虫。
2.3.2糖醋诱集瓶或果蝇引诱剂诱捕器按五点取样法设置。
2.3.3参照附录A杨梅果蝇形态特征,区分杨梅果蝇种类,记载杨梅果蝇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1《杨梅果蝇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
3虫口发育进度观测
3.1观测时间
杨梅幼果期(硬核)、果实膨大期(转色)、成熟采收期,各调查1次。
3.2取样数量
选择东魁、荸荠种、丁岙梅、晚稻杨梅等当地主栽的杨梅果园各1个,多点随机抽取每个果园的杨梅鲜果共50颗。
3.3观察方法
单果置于透明容器中用薄膜扎紧,且在杯口扎通气针孔,每天观察果蝇幼虫、蛹和蛹壳数量,计算化蛹率和羽化率。观察结果记入附录B表B.2《杨梅果蝇虫口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DB33/T2148.1—2018
2
4危害情况普查
4.1调查时间
杨梅成熟采收期,调查1次。
4.2调查方法
按杨梅主栽品种、生态类型、成熟期早迟划分调查果园,每类型查3个果园,每个果园随机抽取杨梅鲜果50颗,单果浸在盛有1%盐水的透明容器中,浸泡5h后观察。记载每个果实果蝇幼虫头数,计算单果幼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附录B表B.3《杨梅果蝇危害情况调查记载表》。
5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杨梅开花期、幼果期(春梢抽发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成熟采收期(夏梢抽发期)等主要生育期,杨梅栽种密度、整形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杨梅园周边果蔬等园艺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情况,观察记载天敌种类与数量及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附录B表B.4《杨梅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情况记载表》。
DB33/T2148.1—2018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杨梅果蝇形态特征
A.1杨梅果蝇形态特征
杨梅果蝇形态特征见表A.1。
表A.1杨梅果蝇形态特征
种名
形态特征
成虫
卵
幼蛆
蛹
黑腹果蝇
体长3mm~4mm,淡黄色。尾部呈黑色,头部具有刚毛。触角3节,呈椭圆形或圆形,芒羽状,有时呈梳齿状。腹眼鲜红色,翅短,前缘脉的边缘常有缺刻。腹部背板后缘黑横带中央不断开,肛尾叶和生殖背板分离。
相关知识
DB33T 554
DB33T 2087
DB33T
DB33T 877
DB33T 2289
DB33T 2006
DB33T 2160
DB33T 2100
DB33T 1365
DB33T 2440.1
网址: DB33T 2148.1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1213.html
上一篇: 又到了吃杨梅的季节,你知道杨梅里 |
下一篇: 重庆·万州积极开展杨梅果蝇绿色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