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花叶病毒病于1935年在欧洲首次发现,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病害。它不仅侵染美洲黑杨及细齿杨,也危害意大利各无性系杨树,已成为当前各国杨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危害形成层、韧皮层和木质部,使木材结构异常,生长量下降30%。患病严重的树木,叶片宽度窄1/4~1/3,叶片长度短1/2。
1、发生症状
发病初期在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黄色斑点。发病后期,有黑色坏死斑点着生于叶柄,基部周围隆起,叶片皱缩,变得厚硬,叶脉透明,甚至变为畸形叶片,嫩枝或顶梢的皮常形成破裂,严重者植株变形萎缩,顶梢干枯。
2、传播途径
杨树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种条及根部的自然接触,其中,人为调运种条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树与健树的根部接触传病也已被试验证实。
3、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控制苗木蚜虫危害,消除病株。这是防治杨树花叶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二是在产地检疫中,发现疫情,应对病株喷施0.1%~0.3%硫酸锌溶液,用药量为0.75~2.25 kg/hm2,或将感病植株周围1~3 m范围内的植株全部拔除销毁。
三是控制苗木蚜虫危害,及时消除病株,在苗木培育阶段,必须严格控制蚜虫,减少传播媒介,减轻病害程度,避免苗木带毒大面积扩散。
发现带毒病株及时清除,集中销毁,减少毒源,清除杂草,减少蚜虫栖息的场所,以减少传毒媒介的密度。在集中培育苗木的地区,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蚜虫,如使用银灰色塑料膜,或用无毒高脂膜浓乳剂200倍液。遇蚜虫发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选择其他高效、低毒的药剂喷雾,杀灭蚜虫。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中国农药第一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相关知识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
杨树花叶病毒
林业百科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如何防治向日葵花叶病毒病
杨树花叶病毒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香菜(芫荽)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如何有效防治百香果花叶病毒病?
如何防治姜花叶病毒病
网址: 如何防治杨树花叶病毒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1684.html
上一篇: 杨树花叶病毒病的识别和防治 |
下一篇: 杨树的虫害有哪些 (杨树的虫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