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武汉热岛效应减缓

武汉热岛效应减缓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闫莉杰 涂文娟 陈声超报道 2019年夏季,武汉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不少公众担心武汉生态环境和热岛效应影响军运会各项比赛。

  10月12日,军运会前夕,就公众关心的武汉气候与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武汉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湖北省气象局气候变化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梁益同指出,近年来,随着绿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武汉、上海、广州等南方典型城市热岛效应有所减弱。

  1987年至2018年典型年陆地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武汉中心城区夏季热岛范围以两江三岸为中心,向西、西南、东南三个方向辐射扩展,热岛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015年达最大,为412.73平方公里。随后,中心城区强热岛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18年比2009年降低33.5%。梁益同解释,绿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是武汉中心城区夏季热岛强度缓解的最主要因素。

  遥感监测结果与《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结论有相似之处。城市热岛强度以城区温度与郊区温度的差值来反映,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来计算,分为强冷岛、较强冷岛、弱冷岛、无热岛、弱热岛、较强热岛、强热岛七个级别。

  据了解,1987年到2005年武汉城市化建设导致中心城区绿地和水域面积逐年减少,湖泊面积由1980年的719平方千米锐减至2015年的490.1平方千米,减少了228.9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为改变这种状况,2002年3月,武汉开始实行《武汉湖泊保护条例》。为加强退田还湖和湖泊保护力度,2015年,武汉加强处罚力度,对违法填占湖泊及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违法建设的处罚上限由5万元提高至50万元,被视为“史上最严湖泊保护条例”。

  2009年以后,经过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还湖建设以及园林绿化建设,中心城区绿地和水域面积增加,绿地面积从2009年的15.4%提高到2018年的17.5%,水域面积增加了7平方千米。同时,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市新增400公里林荫道,新建2000公顷绿地。

  截至2019年,武汉湖泊数量为166个,湖泊水域面积867平方千米,占全市水域面积的41%,湖泊蓝线长度约2947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受副高下沉气流影响,武汉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夏季高温天数多达40天。这是自1978年以来高温天数最多的一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3.8℃,创30年以来新高。但据梁益同介绍,今年出现的持续高温属于极端特殊情况,热岛效应是否会增强还需在未来几年持续观察。

  (来源:《中国气象报》10月16日三版 责任编辑:申敏夏)

相关知识

武汉热岛效应减缓
视频讲解|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
关注三明热岛效应
武汉:打通城市风道 缓解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了解一下?
城市“热岛效应”新解:气候越湿润地表越粗糙 效应越明显
4种城市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比较
什么是热岛效应?如何消除或缓解热岛效应?
【备考干货】什么是热岛效应?有哪些常见考点?附专题设计

网址: 武汉热岛效应减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4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啊?
下一篇: 热岛效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