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泰州9月24日消息(记者王姝姝 见习记者李婕)秋意渐浓,泰兴市根思乡的田野上,连片的黄色花朵迎风绽放,清香四溢。农户们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新鲜的黄蜀葵花便装满了竹篮,田埂上的花筐转眼堆成小山。眼下正是黄蜀葵的采摘旺季,这一朵朵看似普通的小花,早已成为当地村民们的“致富花”。
村民正在采摘黄蜀葵(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作为根思乡的核心富民产业,菊花和黄蜀葵种植加工产业已在这里扎根3年有余。“我们始终把特色花卉种植作为产业领富的关键抓手,不只是鼓励农户利用门前屋后、十边隙地种花,更引导龙头企业按‘四统一’模式包产包销,让小农户也能稳稳赚到钱。”根思乡农村办公室主任曾婷介绍,为了让“花经济”走得更稳,根思乡出台了专项奖补意见,统筹财政支农资金实行先建后补,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有机认证和加工环节。
如今,全乡花田总面积达500余亩,黄蜀葵种植面积近150亩,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覆盖,更让百余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昔日的零散农田,变成了连片的“希望田”。
在卢陶村副书记肖兴强的种植基地,烘干房的机器声正在轰隆作响。刚从地里运回来的黄蜀葵还带着露水,村民们正争分夺秒地铺盘、烘干。“这花特别娇贵,中午12点后太阳一晒就会发红变质,必须抢在高温前加工完。”肖兴强指着大片采摘好的黄蜀葵解释道。
村民们正在进行铺盘(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肖兴强总共承包了200亩土地,分散在卢陶村、老叶村和双联村,其中60亩专门种植黄蜀葵,“今年黄蜀葵需求量变大了,每斤单价比往年高了两三元,预估今年产值能到150万。”
基地不仅让肖兴强自己实现了增收,更成了周边村民的“就业站”。“现在长期在基地干活的工人有40多名,平时每天工资60元,到了采花季节工资按4毛钱一斤算,不少人一上午就能采够150斤,比平常赚得更多。”肖兴强说,看着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挣钱,比自己盈利更开心。
72岁的老叶村村民李三龙就是肖兴强固定务工队伍里的一员。“我这年纪出去打工没人要,以前在家种点零散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今年四月份来基地帮忙,一天能挣五六十块,够我和老伴的生活费了。”李三龙笑着说,从春天培育新苗,到夏天种植养护,再到秋冬季节采摘,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不用出门奔波,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我已经很知足了!”
肖兴强和村民们正在运输采摘好的黄蜀葵(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根思乡的“花经济”能持续焕发生机,还藏着一套错峰种植的巧思路。菊花每年4月种植,11月至12月才进入采摘期,7月到10月的养护期里,农田会出现一段空闲期,而这段时间正好是黄蜀葵的采摘旺季。“间套种植让土地不闲置,也让农户月月有事做、月月有钱赚。”曾婷表示,经过多年摸索,乡里还筛选出了适应本地气候、抗性强且产量高的菊花品种,通过穴盘嫩枝扦插育苗、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
如今,根思乡的“花经济”还在不断延伸链条。根思乡正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将花田地与周边的采摘果园、生态养殖塘、休闲宴会中心串联起来,通过举办采收体验活动吸引游客,打造“观赏+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景点。
一朵花的背后,是一条茁壮的产业链,更是一个乡镇振兴的生动实践。如今这片土地上,既有花开遍野的美景,更有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笑脸,“一乡一品”的富民标杆,正在这片田野上绽放出更亮眼的光彩。
相关知识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金色“致富花”开遍根思乡
高质量发展看眉县 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铺就果农致富之路
新华全媒+丨梨花开遍和美乡村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毛乌素沙地绽放“沙漠玫瑰”
千城百县看中国丨河北广宗:灵芝绽放“富民花”
促进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出一片“致富花”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黔北小辣椒 “辣”动致富大产业
【乡村振兴进行时】科技加持 催开金色“致富花”
商城县:春季思乡谷绽放“花经济”
网址: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金色“致富花”开遍根思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5448.html
上一篇: 运输、贮藏或销售过程中若卫生管理 |
下一篇: 注意!发现这种花别采、别种,立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