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你正熟睡,突然被一阵剧烈的胸痛惊醒,胸口像被巨石压住,呼吸困难,冷汗直流……这不是噩梦,而可能是猝死的前兆!你以为猝死离你很远?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54万猝死病例,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倒下。更可怕的是,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而抢救成功率不足10%。
很多人以为猝死是"突然袭击",但真相是:猝死是长期"慢性损伤"的爆发。就像一座老桥,表面完好,但内部结构早已脆弱不堪,一个微小的震动就能让它轰然倒塌。
猝死的医学定义: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通常指1小时内)突然死亡,且无明显外伤或中毒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但心脏病学领域普遍认为1小时内死亡更具临床意义。
关键点:猝死不是"天灾",而是"人祸"。80%的猝死源于心源性,而冠心病是主要病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熬夜等,都在悄悄"破坏"你的心脏。
猝死前,身体往往发出"预警信号",但大多数人没在意:
1. 胸痛:像被重物压住,持续15分钟以上,可能放射到左肩、手臂
2. 极度疲劳:即使休息后仍感觉疲惫不堪
3. 心悸:心跳异常,感觉"漏跳"或"狂跳"
4. 呼吸困难:安静状态下也感觉喘不上气
5. 头晕、黑矇:突然眼前发黑,站立不稳
重要提醒:心源性猝死前,可能有"胸痛加剧、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先兆。不要忽视这些"小信号",它们可能是心脏在呼救。
猝死发生后,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在4-6分钟内就会因缺氧而受损,超过10分钟,脑损伤就不可逆了。心肺复苏(CPR)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10%。
第一步:判断意识和呼吸
轻拍肩膀,大声呼唤:"你还好吗?"
观察胸腹部是否有起伏(5秒内)
第二步:拨打120,启动急救系统
说清地点、患者状况
保持电话畅通,等待指导
第三步:实施心肺复苏(CPR)
让患者平躺,解开衣领
用掌根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100-120次/分钟
深度5-6厘米,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会)
关键点:不要移动患者,避免二次伤害。持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救援到达。
猝死不是"天灾",而是可以预防的"人祸"。预防猝死,关键在日常:
1.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更低)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 mmol/L以下
血糖:空腹控制在6 mmol/L以下
2. 戒烟限酒:给血管"减负"
戒烟是预防心梗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酒精: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
3. 规律运动:让心脏"动起来"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在饭后1小时内
4. 健康饮食:给心脏"加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选择瘦肉、鱼类,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
控制盐分,每天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5. 管理压力:给心灵"松绑"
每天10分钟冥想
培养兴趣爱好,避免长期高压
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误区一:"猝死是老年人的专利"
现实: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猝死率逐年上升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用预防"
现实:猝死前可能无明显症状,预防重于治疗
误区三:"猝死只能等医生来救"
现实:现场急救是关键,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10%
误区四:"急救太难,普通人学不会"
现实:心肺复苏简单易学,只需3个步骤,人人都能掌握
猝死不是"突然",而是"慢慢"。预防不是"明天",而是"现在"。不要等到"猝死"找上门才后悔,从今天开始,给心脏一个健康的机会:
今天,放下手机,去散10分钟步
今天,减少10%的盐摄入
今天,学一个急救小知识
你的健康,值得你花时间去"经营"。因为,猝死不是"突然",而是"慢慢";预防不是"明天",而是"现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中国每年55万人猝死,抗生素+酒=易猝死
上海女生军训猝死!医务室“观察四分钟”,够谁的命?
花季电台女主播猝死 过劳死频频袭向年轻人
#警惕可提示猝死的六...
冬季温室黄瓜萎蔫和猝死的原因是啥?预防措施有哪些?
职场疲劳带来健康风险 上班族如何为心血管“解压”?
冬季哪些心血管疾病高发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赛事急救不该如此业余
“输液瓶”酸奶变网红,防猝死的风终于吹到了饮品界
山楂提取物延长心衰患者寿命
网址: 猝死不是突然,是慢慢积累!80%源于心源性猝死,早期预防是关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6576.html
上一篇: 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 |
下一篇: 养花土壤盐分过多怎么办? |